一种用于测量楼板顶板极差的塔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07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测量楼板顶板极差的塔尺,第一对准板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第一对准板连接第一承载板,第一承载板底面连接第一挂绳,第二对准板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孔,第二对准板连接第二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底面连接第二挂绳,第一挂绳和第二挂绳的下端分别连接第一铅锤和第二铅锤,底板底面设置有支脚,底板顶面设置有第一立板,第一立板上端铰接第一转板,第一转板底面铰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转板顶面设置有第二立板,第二立板上端铰接有第二转板,第二转板底面铰接有第二螺纹杆,底板上下两侧的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上均分别旋装有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解决了用于测量楼板顶板极差的塔尺不易保持垂直状态影响读数的准确性的问题。响读数的准确性的问题。响读数的准确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测量楼板顶板极差的塔尺


[0001]本技术涉及塔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楼板顶板极差的塔尺。

技术介绍

[0002]塔尺为水准尺的一种,早期的水准尺大都采用木材制成,质重且长度有限(一般为2m),测量时,携带不方便,后逐渐采用铝合金等轻质高强材料制成,采用塔式收缩形式,在使用时方便抽出,单次高程测量范围大大提高,长度一般为5m,携带时将其收缩即可,因其形状类似塔状,故常称之为塔尺,工程测绘中常与测绘仪器配套使用,房建工程验收时,通常需要用塔尺测量楼板顶板的极差。
[0003]现有的用于测量楼板顶板极差的塔尺使用时通常需要手扶以保持塔尺的垂直状态,不足之处在于,手扶易发生偏差,不能保证塔尺的垂直状态,影响读数的准确度,存在不易保持垂直状态影响读数准确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用于测量楼板顶板极差的塔尺不易保持垂直状态影响读数的准确性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测量楼板顶板极差的塔尺,使用方便,可以将塔尺调节至垂直状态,大大提高读数的准确度。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测量楼板顶板极差的塔尺,包括尺身,还包括对准机构和调节机构;
[0007]所述对准机构包括前后对准机构和左右对准机构,所述尺身右侧面连接有左右对准机构,所述左右对准机构包括第一对准板,所述第一对准板为竖直的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一对准板的左侧面与尺身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对准板中部沿第一对准板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第一对准板前后侧面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对准板的后侧面上端连接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为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左右侧面分别与第一对准板的左右侧面平齐,所述第一承载板底面中心处连接有第一挂绳,所述第一挂绳的下端连接有第一铅锤,所述尺身左侧面连接有前后对准机构,所述前后对准机构包括第二对准板,所述第二对准板为竖直的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二对准板的右侧面前部与尺身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对准板中部沿第二对准板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第二对准板左右侧面的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位于尺身的后侧,所述第二对准板的右侧面上端连接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为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后侧面与第二对准板的后侧面平齐,所述第二承载板底面连接有第二挂绳,所述第二条形孔呈竖直状态时,第二挂绳位于第二条形孔的正右方,所述第二挂绳的下端连接有第二铅锤;
[0008]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水平的长方形板体,所述底板底面四角均设置有支脚,所述底板顶面中部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上端铰接有第一转板,所述第一转板为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一立板的长度小于底板的长度,第一转板前后两端到第一立板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转板底面前部铰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
螺纹杆的下端贯穿底板的顶面和底面位于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上下两侧的第一螺纹杆上均旋装有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一转板顶面中部沿第一转板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上端铰接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为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二转板的长度大于第一转板的长度,所述第二转板的底面右部铰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下端贯穿底板的顶面与底面位于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上下两侧的第二螺纹杆上均旋装有第二锁紧螺母,所述第二转板顶面中部与尺身下端面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杆相对应的第一圆形通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螺纹杆的直径小于锁紧螺母的外接圆直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杆相对应的第二圆形通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螺纹杆的直径小于锁紧螺母的外接圆直径。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准板所在竖直面和第二对准板所在竖直面相垂直。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上下拉动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一转板绕第一立板前后转动,从左侧观察塔尺,当转动至前后对准机构上的第二挂绳位于第二条形孔的的中间时,分别向下和向上锁紧底板上下两侧的第一锁紧螺母,从而将第一转板限位,塔尺前后侧面保持垂直状态,上下拉动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带动第二转板绕第二立板左右转动,从前侧观察塔尺,当转动至左右对准机构上的第一挂绳位于第一条形孔的的中间时,分别向下和向上锁紧底板上下两侧的第二锁紧螺母,从而将第二转板限位,塔尺左右侧面保持垂直状态,进而保证塔尺处于垂直状态,解决了用于测量楼板顶板极差的塔尺不易保持垂直状态影响读数的准确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左侧视图。
[0018]附图中标号为:1为尺身,2为第一对准板,3为第一条形孔,5为第一挂绳,6为第一铅锤,7为第二对准板,8为第二条形孔,10为第二挂绳,11为第二铅锤,12为底板,13为支脚,14为第一立板,15为第一转板,16为第一螺纹杆,17为第一锁紧螺母,18为第二立板,19为第二转板,20为第二螺纹杆,21为第二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测量楼板顶板极差的塔尺,包括尺身1,还包括对准机构和调节机构;
[0021]所述对准机构包括前后对准机构和左右对准机构,所述尺身1右侧面连接有左右对准机构,所述左右对准机构包括第一对准板2,所述第一对准板2为竖直的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一对准板2的左侧面与尺身1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对准板2中部沿第一对准板2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第一对准板2前后侧面的第一条形孔3,所述第一对准板2的后侧面上端
连接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为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左右侧面分别与第一对准板2的左右侧面平齐,所述第一承载板底面中心处连接有第一挂绳5,所述第一挂绳5的下端连接有第一铅锤6,所述尺身1左侧面连接有前后对准机构,所述前后对准机构包括第二对准板7,所述第二对准板7为竖直的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二对准板7的右侧面前部与尺身1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对准板7中部沿第二对准板7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第二对准板7左右侧面的第二条形孔8,所述第二条形孔8位于尺身1的后侧,所述第二对准板7的右侧面上端连接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为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后侧面与第二对准板7的后侧面平齐,所述第二承载板底面连接有第二挂绳10,所述第二条形孔8呈竖直状态时,第二挂绳10位于第二条形孔8的正右方,所述第二挂绳10的下端连接有第二铅锤11;
[0022]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底板12,所述底板12为水平的长方形板体,所述底板12底面四角均设置有支脚13,所述底板12顶面中部沿底板12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立板14,所述第一立板14上端铰接有第一转板15,所述第一转板15为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一立板的长度小于底板的长度,第一转板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量楼板顶板极差的塔尺,包括尺身(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准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对准机构包括前后对准机构和左右对准机构,所述尺身(1)右侧面连接有左右对准机构,所述左右对准机构包括第一对准板(2),所述第一对准板(2)为竖直的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一对准板(2)的左侧面与尺身(1)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对准板(2)中部沿第一对准板(2)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第一对准板(2)前后侧面的第一条形孔(3),所述第一对准板(2)的后侧面上端连接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为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左右侧面分别与第一对准板(2)的左右侧面平齐,所述第一承载板底面中心处连接有第一挂绳(5),所述第一挂绳(5)的下端连接有第一铅锤(6),所述尺身(1)左侧面连接有前后对准机构,所述前后对准机构包括第二对准板(7),所述第二对准板(7)为竖直的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二对准板(7)的右侧面前部与尺身(1)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对准板(7)中部沿第二对准板(7)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第二对准板(7)左右侧面的第二条形孔(8),所述第二条形孔(8)位于尺身(1)的后侧,所述第二对准板(7)的右侧面上端连接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为长方形板体,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后侧面与第二对准板(7)的后侧面平齐,所述第二承载板底面连接有第二挂绳(10),所述第二条形孔(8)呈竖直状态时,第二挂绳(10)位于第二条形孔(8)的正右方,所述第二挂绳(10)的下端连接有第二铅锤(11);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底板(12),所述底板(12)为水平的长方形板体,所述底板(12)底面四角均设置有支脚(13),所述底板(12)顶面中部沿底板(12)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立板(14),所述第一立板(14)上端铰接有第一转板(1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新波王威宋婉陈梦卓贺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