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407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其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阻尼套,所述阻尼套的上下两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的一端与外罩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外罩的相对面搭接,所述外罩内设置有夹持件。该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通过设置弹性结构、阻尼套、外罩和夹持件,则本装置通过阻尼套的位置调节移动,进而可以根据需求满足不同程度的进针深度,且通过外罩的与皮肤的接触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调整过程进针过深造成组织损坏甚至造成严重并发症的问题,同时通过夹持件和外罩可以对针头的位置进行防护,防止针头外漏易伤害医护人员的问题。漏易伤害医护人员的问题。漏易伤害医护人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为一种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

技术介绍

[0002]连续神经阻滞技术是指将导管精确地留置到目标神经附近,通过导管开口将局麻药物注射到目标神经附近达到麻醉和疼痛治疗的目的,在连续神经阻滞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神经阻滞针,但是现有的神经阻滞针一般由针头和连接接头组成,不能在不使用时进行防护,由于针头较为锋利,使得安全隐患较大,而且很多麻醉医生由于操作不熟练等原因导致神经阻滞针在超声图像中显影不佳甚至完全不显影,此时需要不断调整神经阻滞针的位置以使其显影清晰,在调整过程中往往会因专注于寻找神经阻滞针最佳位置而不知不觉进针过深,造成不必要的组织损伤甚至一些严重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解决了现有的神经阻滞针一般由针头和连接接头组成,不能在不使用时进行防护,由于针头较为锋利,使得安全隐患较大,而且很多麻醉医生由于操作不熟练等原因导致神经阻滞针在超声图像中显影不佳甚至完全不显影,此时需要不断调整神经阻滞针的位置以使其显影清晰,在调整过程中往往会因专注于寻找神经阻滞针最佳位置而不知不觉进针过深,造成不必要的组织损伤甚至一些严重并发症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阻尼套,所述阻尼套的上下两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的一端与外罩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外罩的相对面搭接,所述外罩内设置有夹持件,两个所述夹持件的相对面搭接,两个所述夹持件均设置在针体的外表面。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针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针柄。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结构包括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固定连接在阻尼套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套的外表面套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外罩的表面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套的右侧面与第一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手柄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手柄固定连接在滑杆的右端,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滑杆外。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持件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和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外罩的内壁和弧形套的左侧面固定连
接,所述弧形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滑件。
[0011](三)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该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通过设置弹性结构、阻尼套、外罩和夹持件,通过弹性结构施压分离外罩,使得阻尼套可以顺利移动位置,再通过弹性结构复位及夹持件完成针体夹持即可,则本装置通过阻尼套的位置调节移动,进而可以根据需求满足不同程度的进针深度,且通过外罩的与皮肤的接触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调整过程进针过深造成组织损坏甚至造成严重并发症的问题,同时通过夹持件和外罩可以对针头的位置进行防护,防止针头外漏易伤害医护人员的问题。
[0014]2、该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通过设置阻尼套,且阻尼套与针体之间具有阻尼性,进而可以增大与针体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降低阻尼套出现位移的问题,同时阻尼套在一定施力作用下可以顺利进行位置调节操作,满足使用的需求。
[0015]3、该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通过设置第一弹簧、滑杆和连接杆,在第一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滑杆可以完成复位操作,进而通过连接杆可以控制外罩的复位,使得两个外罩可以实现闭合操作,从而便于对针体的针头实现自遮挡效果,有效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外罩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弹性结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夹持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针体、2阻尼套、3弹性结构、31连接杆、32支撑套、33第一弹簧、34滑杆、35手柄、4针柄、5夹持件、51伸缩杆、52第二弹簧、53弧形套、54防滑件、6外罩、7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包括针体1,针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阻尼套2,通过设置阻尼套2,且阻尼套2与针体1之间具有阻尼性,进而可以增大与针体1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降低阻尼套2出现位移的问题,同时阻尼套2在一定施力作用下可以顺利进行位置调节操作,满足使用的需求,阻尼套2的上下两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结构3,弹性结构3的一端与外罩6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外罩6的相对面搭接,外罩6内设置有夹持件5,两个夹持件5的相对面搭接,两个夹持件5均设置在针体1的外表面。
[0023]具体的,如图1所示,针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7,固定套7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针柄4,通过设置针柄4,且针柄4的设计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使用。
[0024]具体的,如图3所示,弹性结构3包括支撑套32,通过设置支撑套32,使得支撑套32可以对滑杆34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使得滑杆34可以顺利滑动的工作,支撑套32固定连接在阻尼套2的上表面,支撑套32的外表面套接有滑杆34,滑杆3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31,连接杆31的一端与外罩6的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外罩6,且外罩6可以对针头进行遮挡,从而避免针头的外漏伤害医护人员的问题,支撑套32的右侧面与第一弹簧33的左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簧33,使得第一弹簧33可以通过滑杆34和连接杆31带动外罩6复位,使得两个外罩6可以实现自闭合的操作,第一弹簧33的右端与手柄3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手柄35,使得手柄35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施力点,从而便于控制滑杆34的工作,手柄35固定连接在滑杆34的右端,第一弹簧33套接在滑杆34外。
[0025]具体的,如图4所示,夹持件5包括伸缩杆51,通过设置伸缩杆51,使得伸缩杆51可以保证第二弹簧52的稳定伸缩,伸缩杆51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52,通过设置第二弹簧52,使得第二弹簧52的弹性力可以带动防滑件54与针体1的表面接触,从而可以实现夹持作用,进一步可以达到二次定位的作用,第二弹簧52和伸缩杆51的两端分别与外罩6的内壁和弧形套5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弧形套5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滑件54,通过设置防滑件54,且防滑件54可以减少与针体1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止位移效果。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包括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阻尼套(2),所述阻尼套(2)的上下两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结构(3),所述弹性结构(3)的一端与外罩(6)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外罩(6)的相对面搭接,所述外罩(6)内设置有夹持件(5),两个所述夹持件(5)的相对面搭接,两个所述夹持件(5)均设置在针体(1)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7),所述固定套(7)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针柄(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夹持装置的医用神经阻滞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3)包括支撑套(32),所述支撑套(32)固定连接在阻尼套(2)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套(32)的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胡敏岳仙娟李戈王斌来沙沙刘瑛杨小龙马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若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