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玉专利>正文

自走式旋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98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走式旋耕机,自走式旋耕机,包括车体、行进机构、旋耕头组件、发动机、传动组件和散热组件;行进机构设置在车体上;旋耕头组件设置在车体的后端;所述旋耕头组件包括旋耕头机构和调整旋耕头机构摆动的调整支架机构;发动机设置在车体上;传动组件设置在车体上且位于发动机和旋耕头组件之间,用于将发动机的动力输送至旋耕头组件和行进机构;散热组件设置在车体的前端紧邻发动机设置。自走式旋耕机整体结构紧凑、小巧,利于在温室大棚等狭窄空间作业;通过散热组件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可避免旋耕机高温作业造成设备损坏;旋耕头机构的动作灵活,可有效地解决温室大棚内作业死角,节约棚室来回作业的时间,提高作业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走式旋耕机


[0001]本技术涉及自走式旋耕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北方地区蔬菜大棚越来越多,通常使用旋耕机翻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能够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便于播种机作业,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旋耕机一般采用拖拉机等设备带动,造成了旋耕机体积较大,不适合空间较小的大棚使用。在大棚内耕地时,由于大棚呈拱状,现有的旋耕机在旋耕大棚边缘时,受钢架大棚两侧边结构框架的限制,边角地带无法耕作,以致出现漏耕现象,机具的边角作业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温室大棚内作业的自走式旋耕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自走式旋耕机,包括车体;
[0006]行进机构,设置在车体上;
[0007]旋耕头组件,设置在车体的后端;所述旋耕头组件包括旋耕头机构和调整旋耕头机构摆动的调整支架机构;
[0008]发动机,设置在车体上;
[0009]传动组件,设置在车体上且位于发动机和旋耕头组件之间,用于将发动机的动力输送至旋耕头组件和行进机构;
[0010]和散热组件,设置在车体的前端紧邻发动机设置。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进气管、空气过滤器、涡轮增压泵、进气换热器、循环水换热器和换热风扇;所述进气管与发动机的进气端口连通,空气过滤器、涡轮增压泵和进气换热器在进气管的进气方向依次设置且连通;所述进气换热器和换热风扇分别位于循环水换热器的相对两侧,且换热风扇靠近发动机设置;在换热风扇的作用下,气流依次经过循环水换热器和进气换热器。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耕头机构包括
[0013]驱动箱,所述驱动箱设置在调整支架机构上;
[0014]和旋耕头,所述旋耕头包括
[0015]转轴,所述转轴与驱动箱传动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转轴的中部;
[0016]和两个轴套,所述轴套套在转轴的外侧且转轴在整个轴套内延伸,两个轴套分别位于转轴驱动连接位置的两侧;轴套的外侧壁上均匀固定有若干个旋耕齿。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整支架机构包括
[0018]两个并列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前端与车体铰接;第二支架上设有
第三连接座、第四连接座和第五连接座;
[0019]和旋耕头支架,驱动箱固定设置在旋耕头支架上;旋耕头支架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用于与第二支架连接;
[0020]第四连接座和第一连接座之间设有连杆,第三连接座和车体之间设有上下摆动件,用于控制第二支架相对车体上下摆动;第五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设有水平摆动件,用于控制旋耕头支架相对车体前后摆动;
[0021]其中,第四连接座和连杆之间、第一连接座和连杆之间以及第三连接座和上下摆动件之间均采用关节连接机构实现活动连接。
[00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关节连接机构包括安装轴、球体、球套和球套连接杆,所述安装轴与第一连接座或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球套连接杆与连杆或上下摆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球体位于安装轴的中部;所述球套呈环状,其内设有与球体外形相适应的内腔,球套套在球体的外侧。
[002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耕头支架上设有
[0024]第一挡板,用于防止旋耕头向后甩出泥土;
[0025]和前挡泥板组件,用于防止旋耕头向上方甩泥土。
[002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挡泥板组件包括第二挡板,第二挡板转动安装在旋耕头支架或第一挡板上;还包括俯仰角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之间的角度;所述俯仰角调节组件包括后调节座,后调节座固定设置在第一挡板或旋耕头支架上;后调节座上转动安装有限位板,第二挡板上设有前调节座,前调节座上转动安装有调节杆,限位板上设有通孔,调节杆穿过该通孔后通过锁定件锁定。
[002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箱和变速箱;
[0028]传动箱设有输入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0029]第三动力输出轴,用于将输入轴的动力传送至变速箱;
[0030]和传动轴,向旋耕头机构输送动力;
[0031]变速箱调速后通过变速箱输出轴向行进机构输出。
[003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轴和输入轴平行、并列设置;传动轴上固定设有低速传动齿轮和高速传动齿轮,
[0033]输入轴上设有选挡齿轮,选挡齿轮与输入轴同步转动且可相对输入轴沿输入轴的轴向滑动;
[0034]控制选挡齿轮与低速传动齿轮或高速传动齿轮啮合或分离,实现旋耕头的换挡控制。
[003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36]第一动力输出轴,高转速输出;
[0037]和第二动力输出轴,低转速输出;
[0038]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与传动轴同轴设置且传动连接;第一动力输出轴和第二动力输出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
[003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自走式旋耕机整体结构紧凑、小巧,利于在温室大棚等狭窄空间作业;通过散热组件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可避免旋耕机高温作业造成设备损坏;旋耕头机构的动作灵活,可有效地解决温室大棚内作业死角,减少棚边耕作盲区,减少人工二
次操作,最大化的利用棚室边角空间,节约棚室来回作业的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图1是旋耕机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42]图2是旋耕机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43]图3是旋耕头组件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44]图4是旋耕头组件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45]图5是关节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6是传动组件的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7是传动箱的俯视图;
[0048]图8是传动箱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如图1和图2所示,自走式旋耕机包括车体3,车体3设有履带式的行进机构7,利于旋耕机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驶。车体3的后端设有旋耕头组件,用于对土地进行深耕、松土、碎土作业;车体3上设有发动机和传动组件8,为行进机构7和旋耕头组件提供动力的。传动组件8位于车体3的后部,介于发动机和旋耕头组件之间,同时为行进机构7和旋耕头组件传动,如此布置可以缩小传动距离,提高动力输送效率,减小车体3的尺寸。
[0050]旋耕机在温室大棚内作业时,由于室内空气流动性低,发动机散热效果差,容易造成旋耕机过热。为了避免该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走式旋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3);行进机构(7),设置在车体(3)上;旋耕头组件,设置在车体(3)的后端;所述旋耕头组件包括旋耕头机构(4)和调整旋耕头机构(4)摆动的调整支架机构;发动机,设置在车体(3)上;传动组件(8),设置在车体(3)上且位于发动机和旋耕头组件之间,用于将发动机的动力输送至旋耕头组件和行进机构(7);和散热组件(9),设置在车体(3)的前端紧邻发动机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9)包括进气管(95)、空气过滤器(91)、涡轮增压泵(92)、进气换热器(93)、循环水换热器(94)和换热风扇(96);所述进气管(95)与发动机的进气端口连通,空气过滤器(91)、涡轮增压泵(92)和进气换热器(93)在进气管(95)的进气方向依次设置且连通;所述进气换热器(93)和换热风扇(96)分别位于循环水换热器(94)的相对两侧,且换热风扇(96)靠近发动机设置;在换热风扇(96)的作用下,气流依次经过循环水换热器(94)和进气换热器(9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头机构(4)包括驱动箱(44),所述驱动箱(44)设置在调整支架机构上;和旋耕头,所述旋耕头包括转轴(42),所述转轴(42)与驱动箱(44)传动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转轴(42)的中部;和两个轴套(43),所述轴套(43)套在转轴(42)的外侧且转轴(42)在整个轴套(43)内延伸,两个轴套(43)分别位于转轴(42)驱动连接位置的两侧;轴套(43)的外侧壁上均匀固定有若干个旋耕齿(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支架机构包括两个并列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架(21),第二支架(21)的前端与车体(3)铰接;第二支架(21)上设有第三连接座(23)、第四连接座(24)和第五连接座(22);和旋耕头支架(1),驱动箱(44)固定设置在旋耕头支架(1)上;旋耕头支架(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座(13)和第二连接座(14),用于与第二支架(21)连接;第四连接座(24)和第一连接座(13)之间设有连杆(26),第三连接座(23)和车体(3)之间设有上下摆动件(27),用于控制第二支架(21)相对车体(3)上下摆动;第五连接座(22)和第二连接座(14)之间设有水平摆动件(25),用于控制旋耕头支架(1)相对车体(3)前后摆动;其中,第四连接座(24)和连杆(26)之间、第一连接座(13)和连杆(26)之间以及第三连接座(23)和上下摆动件(27)之间均采用关节连接机构实现活动连接。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玉李悦瑶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