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350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及系统,其包括:计算至少两个不同的实时仿真平台之间的接口延时;根据所述接口延时确定解耦接口位置;根据所述接口位置处线路的单位长度电感值、单位长度电容值以及所述接口延时,计算解耦电感和解耦电阻的值;根据计算的所述解耦电感和所述解耦电阻的值配置解耦接口参数,实现不同实时仿真平台间的电压电流信号互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两种平台模型间电气信号的传输,解决了不同仿真平台模型之间数据互通延时引起的仿真结果偏差问题;可以广泛在电力系统仿真分析技术领域中应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仿真分析
,特别是关于一种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力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加,对于柔性直流、新能源系统的互联需求也愈专利技术显。目前的主流实时仿真设备的硬件条件难以满足柔直大电网的仿真需求。为此,国内外经过多方尝试,实现了仿真平台同类型设备之间的互联工作,例如同一类型仿真平台的不同核心/FPGA之间的互联工作。
[0003]随着电力系统中的仿真规模越来越大、设备种类越来越多、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仿真要求,新能源场站的风电机组、光伏机组等具有大量开关器件的新能源仿真模型适合建立在RTLAB实时仿真平台上,交流电网模型适合建立在 HYPERSIM仿真平台,等等。当建立新能源场站经柔直接入交流电网仿真模型时,实现不同实时仿真平台之间的互联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及系统,其实现了两种平台模型间电气信号的传输,解决了不同仿真平台模型之间数据互通延时引起的仿真结果偏差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其包括:计算至少两个不同的实时仿真平台之间的接口延时;根据所述接口延时确定解耦接口位置;根据所述接口位置处线路的单位长度电感值、单位长度电容值以及所述接口延时,计算解耦电感和解耦电阻的值;根据计算的所述解耦电感和所述解耦电阻的值配置解耦接口参数,实现不同实时仿真平台间的电压电流信号互联。
[0006]进一步,所述计算至少两个不同的实时仿真平台的接口延时,包括:
[0007]在T1时刻从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发送脉冲信号至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
[0008]当所述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在T2时刻接收到脉冲信号之后,在同一仿真周期内将脉冲信号返回至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
[0009]在T3时刻,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接收到此脉冲信号;
[0010]计算出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与所述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之间的延时。
[0011]进一步,所述延时为:
[0012][0013]其中,T1为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发送脉冲信号的时刻,T2为所述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接受并发送脉冲信号的时刻,T3为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接收到脉冲信号返回的时刻;ΔT
12
为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传输至所述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的信号延时,ΔT
21
为所述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传输至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的信号延时;ΔT
s
为仿真步长。
[0014]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接口延时确定解耦接口位置,包括:选取实时仿真模型中长输电线路所在的位置作为解耦部分。
[0015]进一步,所述选取原则为:
[0016]选取输电线路长度在5km以上的位置作为解耦接入点;
[0017]选取线路结构简单的位置作为接口;
[0018]保持接口两侧仿真模型规模一致。
[0019]进一步,所述计算解耦电感和解耦电阻的值,包括:
[0020][0021]其中,L0为解耦接口处线路的单位电感值,C0为解耦接口处线路的单位电容值;Δk为解耦接口所需线路长度;R为解耦接口处的电阻值;u1为所述第一实时仿真平台在解耦接口处的受控电压源的电压控制信号;u2为所述第二实时仿真平台在解耦接口处的受控电压源的电压控制信号;i1为所述第一实时仿真平台在延时解耦接口处的电流信号;i2为所述第二实时仿真平台在延时解耦接口处的电流信号;ΔT
12
为所述第一实时仿真平台传输至所述第二实时仿真平台的信号延时,ΔT
21
为所述第二实时仿真平台传输至所述第一实时仿真平台信号延时;ΔT
s
为仿真步长。
[0022]一种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系统,其包括:
[0023]延时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至少两个不同的实时仿真平台之间的接口延时;
[0024]接口位置模块,根据所述接口延时确定解耦接口位置;
[0025]参数计算模块,根据所述接口位置处线路的单位长度电感值、单位长度电容值以及所述接口延时,计算解耦电感和解耦电阻的值;
[0026]配置模块,根据计算的所述解耦电感和所述解耦电阻的值配置解耦接口参数,实现不同实时仿真平台间的电压电流信号互联。
[0027]进一步,所述延时计算模块中,包括:
[0028]脉冲发送模块,用于在T1时刻从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发送脉冲信号至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
[0029]脉冲收发模块,当所述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在T2时刻接收到脉冲信号之后,在同一仿真周期内将脉冲信号返回至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
[0030]脉冲接收模块,在T3时刻,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接收到此脉冲信号;
[0031]计算模块,计算出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与所述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之间的延时。
[0032]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由计算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一方法。
[0033]一种计算设备,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一方法的指令。
[0034]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35]本专利技术从HYPERSIM以及RTLAB实时仿真平台出发,建立基于延时解耦的 HYPERSIM和RTLAB互联方法,实现了两种平台模型间电气信号的传输,解决了不同仿真平台模型之间数据互通延时引起的仿真结果偏差问题,为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提供了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实时仿真互联方法整体流程图;
[003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基于延时解耦的HYPERSIM和RTLAB实时仿真互联示意图;
[003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解耦前实时仿真平台的接口延时的测量计算示意图;
[003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新能源场站仿真平台经过解耦接口接入换流站仿真平台示意图;
[004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计算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需要注意的是,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至少两个不同的实时仿真平台之间的接口延时;根据所述接口延时确定解耦接口位置;根据所述接口位置处线路的单位长度电感值、单位长度电容值以及所述接口延时,计算解耦电感和解耦电阻的值;根据计算的所述解耦电感和所述解耦电阻的值配置解耦接口参数,实现不同实时仿真平台间的电压电流信号互联。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至少两个不同的实时仿真平台的接口延时,包括:在T1时刻从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发送脉冲信号至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当所述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在T2时刻接收到脉冲信号之后,在同一仿真周期内将脉冲信号返回至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在T3时刻,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接收到此脉冲信号;计算出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与所述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之间的延时。3.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为:其中,T1为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发送脉冲信号的时刻,T2为所述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接受并发送脉冲信号的时刻,T3为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接收到脉冲信号返回的时刻;ΔT
12
为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传输至所述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的信号延时,ΔT
21
为所述第二个实时仿真平台传输至所述第一个实时仿真平台的信号延时;ΔT
s
为仿真步长。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口延时确定解耦接口位置,包括:选取实时仿真模型中长输电线路所在的位置作为解耦部分。5.如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原则为:选取输电线路长度在5km以上的位置作为解耦接入点;选取线路结构简单的位置作为接口;保持接口两侧仿真模型规模一致。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解耦电感和解耦电阻的值,包括:其中,L0为解耦接口处线路的单位电感值,C0为解耦接口处线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璇尹聪琦张和苑宾蔡巍胡应宏赵媛张飞尹平平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科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