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及制备方法及力学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3310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及制备方法及力学测量方法,其解决了现有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的应变分布测量方法无法满足试样在透明度较低的介质环境下进行拉伸力学测量,所做标记明显影响试样的力学性能的技术问题,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设有夹持部和中间测试部,在中间测试部的表面磁控溅射金属镀膜,金属镀膜为多个介观尺寸的微小几何图形,呈阵列式分布,且金属镀膜的厚度为不超过300nm,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的制备方法及力学测量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应变测量技术领域。泛应用于应变测量技术领域。泛应用于应变测量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及制备方法及力学测量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应变测量
,特别涉及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及制备方法及力学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介观尺度下,当金属薄板在厚度方向上的晶粒个数减小至临界值时,例如对于纯铜薄板这一值为~4,金属薄板的塑性变形能力将快速降低,出现尺寸效应这一现象。而通过法向加载的方式,对试样的厚度方向上施加压力,试样在变形过程中除受到试样长度方向的拉应力外,还受到垂直于试样表面的压应力,有助于愈合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微裂纹,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有助于提升塑性微成形工艺的成形能力。但是由于法向加载的压应力与介观尺度尺寸效应的耦合作用,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与应变演化行为发生变化。此时,需要一种有效的应变标识与测量方法来研究材料的应变演化行为。
[0003]由于在介观尺度下,试样尺寸很小,其特征尺寸处微米、亚微米尺度,因此,传统的丝网印刷方式绘制在试样上绘制的网格由于线宽较大,无法准确标识变形后试样的应变分布。而且,法向加载时摩擦条件也是其变形行为的影响因素,需要在试样表面涂抹润滑油来调整其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其设有夹持部(42)和中间测试部(4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测试部(41)的表面磁控溅射金属镀膜(8),所述金属镀膜(8)为多个介观尺寸的微小几何图形,呈阵列式分布,且所述金属镀膜(8)的厚度不超过300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试样(4)为哑铃形或者圆形试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镀膜(8)为多个介观尺寸的微小圆形,呈矩形阵列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镀膜(8)的直径D0为100μm,位于行或列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金属镀膜(8)之间的最短距离L为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试样(4)为纯铜、纯铝、铜合金、铝合金的其中一种,所述金属镀膜(8)为纯钛、纯铜、纯金、银、铝的其中一种;所述金属镀膜(8)与所述拉伸试样(4)的颜色对比鲜明。6.制备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所述拉伸试样(4),所述拉伸试样(4)的厚度D不超过0.5mm;(2)制备金属镀膜成形板(2),所述金属镀膜成形板(2)为板状结构,其开设有多个介观尺寸的微小几何图形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呈阵列式分布,所述第一通孔(21)与所述金属镀膜(8)的大小及分布相适配;(3)将所述金属镀膜成形板(2)紧密覆盖贴合在所述拉伸试样(4)的中间测试部(41)的表面;(4)将所述拉伸试样(4)连同所述金属镀膜成形板(2)一起放入磁控溅射设备的磁控溅射腔室内,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的底部的所述中间测试部(41)的表面磁控溅射所述金属镀膜(8),所述金属镀膜(8)与所述拉伸试样(4)颜色对比鲜明;控制所述金属镀膜(8)的厚度不超过300nm;完成磁控溅射后,将所述拉伸试样(4)连同所述金属镀膜成形板(2)一起从所述磁控溅射设备取出;(5)将所述金属镀膜成形板(2)与所述拉伸试样(4)相互分离,获得可进行微观拉伸的介观尺度成形极限拉伸试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采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方法制备所述拉伸试样(4),所述拉伸试样(4)制备完成后,对所述拉伸试样(4)的表面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方法采用电化学腐蚀的方法,使用抛光液去除其表面氧化层,所述抛光液为纯度99.5%的无水酒精、磷酸与蒸馏水按照1:1:2的比例配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采用激光切割方法制备所述金属镀膜成形板(2),所述金属镀膜成形板(2)的厚度不大于0.1mm,所述第一通孔(21)为圆形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21)的孔径为100μm,呈矩形阵列式分布,位于行或列的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通孔(21)的圆心间距为150μm;在所述第一通孔(21)的孔壁上沿向外倒有第一斜角(211),所述第一斜角(211)的角度α为45
°
,在位于所述第一斜角(211)下部的所述第一通孔(21)的孔壁设有第二斜角(212),且所述第二斜角(212)的角度β小于第一斜角(211)的角度α。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王瀚张鹏朱强王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