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汕头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转染双壳贝类基因编辑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30233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海洋生物学应用领域,具体划分至贝类分子遗传育种领域,涉及一种电转染双壳贝类基因编辑的方法,保持重组质粒浓度≥2μg/μl、sgRNA:Cas9蛋白=2:1的体积比混合成RNP(sgRNA和Cas9蛋白复合物),其中sgRNA工作浓度≥50ng/μl,Cas9工作浓度≥250ng/μl,采用电转染的方法应用于双壳贝类基因编辑中,电脉冲条件脉冲间隔1s,脉冲数2个,电极距离4mm,变化脉冲电压和脉冲时间处理,脉冲电压范围50V~500V,脉冲时间为100μs~1ms。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方法可为双壳贝类基因功能验证及基因育种应用提供依据,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推广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转染双壳贝类基因编辑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生物学应用领域,具体划分至贝类分子遗传育种领域,涉及一种电转染双壳贝类基因编辑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CRISPR/Cas系统基因编辑导入方法中,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生物转染(慢病毒、腺病毒等)、化学转染(脂质体、阳离子聚合物)、物理转染(电转染、显微注射、基因枪)。对比上述导入方法,生物转染的方法相对操作难度较低,然而存在细胞毒素残留可能;化学转染方法最突出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需复杂技术要求,也不存在细胞毒素问题,然而其最大弊端是稳定性难以保证,转染效率相对较低;物理转染很大程度上降低此类毒素风险,在实际研究中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0003]贝类主要具有食用价值,因而需要选择一种效率高且毒性小的导入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在贝类中基因编辑研究应用缺乏充足的应用案例,仅存的报道是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材料,借助显微注射技术开展,并且仅达到 120h(Li et al.,2021a;Li et al.,2021b;Yu et al.,20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转染双壳贝类基因编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sgRNA的设计及体外检测;B、将sgRNA与Cas9配合形成可电转染表达体;C、利用所述可电转染表达体,以受精卵到8细胞为对象进行电转染,获得基因编辑贝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转染双壳贝类基因编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电转染表达体包括sgRNA/Cas9共表达载体、sgRNA/Cas9核酸蛋白复合物中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转染双壳贝类基因编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gRNA/Cas9核酸蛋白复合物包括如下组分与体积比:sgRNA:Cas9蛋白=2: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转染双壳贝类基因编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gRNA/Cas9核酸蛋白复合物中,sgRNA工作浓度≥50ng/μl,Cas9工作浓度≥250ng/μl。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转染双壳贝类基因编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gRNA/Cas9共表达载体为重组质粒,浓度≥2μg/μl。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转染双壳贝类基因编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gRNA/Cas9共表达载体,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将设计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怀平陈颖何成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