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96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3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气管;第一换热通路、第二换热通路、第三换热支路、第四换热支路和分流管路,其中,分流管路,第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二分流元件和第三分流元件,第二端并联连接有集气管的第三管口和第一分流元件;单向阀,设置于分流管路;单向阀的导通方向限定为从分流管路的第一端流向分流管路的第二端。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能够同时保证换热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最佳性能需求。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和空调器
[0001]本申请要求2021年9月19号提交的名称为“分液器、单向阀、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申请号为202122281454.9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其全部内容被结合到本文中。


[0002]本申请涉及空调
,例如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3]目前,现有换热器通常采用分流管或者分流器进行分流,但是,在进行制冷和进行制热时经过同样的管路,在换热器进行制冷时,通过过冷管路,满足制冷运行需求;而换热器进行进行制热时,还是经过过冷管路,会导致增大系统压损,进而降低系统换热效率。
[0004]为了减小系统压损,提高系统换热效率,现有技术中公开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气管;第一换热通路,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一换热支路,第一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集气管的第一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二换热支路,第一端与集气管的第二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三换热支路,第一端与集气管的第三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分流元件连接;第四换热支路,第一端与集气管的第四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气管(100);第一换热通路,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一换热支路(200),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支路(200)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100)的第一管口(101)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支路(200)的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701)连接;第二换热通路,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二换热支路(300),其中,所述第二换热支路(300)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二管口(102)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支路(300)的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701)连接;第三换热支路(400),第一端与第二分流元件(702)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701)连接;第四换热支路(500),第一端与第二分流元件(702)连接,第二端与第三分流元件(703)连接;分流管路(600),第一端并联连接有所述第二分流元件(702)和第三分流元件(703),第二端并联连接有所述集气管(100)的第三管口(103)和第一分流元件(701);单向阀(10),设置于所述分流管路(600);所述单向阀(10)的导通方向限定为从所述分流管路(600)的第一端流向所述分流管路(600)的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10)的第一端口具有第一连通口(11)和第二连通口(12),所述单向阀(10)的第二端口具有第三连通口(13)和第四连通口(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路(600)包括:第一分流支路(601),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11)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702)连接;第二分流支路(602),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12)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703)连接;第三分流支路(603),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通口(13)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集气管(100)的第三管口(103)连接;第四分流支路(604),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连通口(14)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流元件(70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娟王飞袁俊军张心怡李阳武常英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