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936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电芯和电路板组件,电芯设置在中框形成的第一腔体内,电路板组件设置在中框形成的第二腔体内。中框的主体部分和盖板部分可以相互组装,当主体部分和盖板部分的组装关系被解除后,电芯可被移出第二腔体。通过在电路板和电芯之间抵接,从而在电芯替换时,电芯和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关系可以相对容易解除,也相对容易恢复。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电芯保护电路可以设置在电路板组件上。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电芯可以被替换为具有电芯保护电路的电池。可以被替换为具有电芯保护电路的电池。可以被替换为具有电芯保护电路的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芯领域和电子设备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市场上应用的电芯通常为软包电芯。软包电芯例如通过胶体安装在电子设备的电芯仓内。软包电芯的外壳的硬度相对较低,容易破裂,对电芯的保护作用有限,相对容易引发电芯事故。在规格相同的情况下,常见的硬壳电芯的容量通常略逊于软包电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电子设备内设置电源的新方案。
[000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005]电芯;
[0006]中框,所述电芯收容于所述中框形成的第一腔体内,所述中框包括相互组装的主体部分和盖板部分,在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盖板部分的组装关系被解除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腔体形成一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电芯移出所述第一腔体;
[0007]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收容于所述中框形成的第二腔体内,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芯保护电路和电源管理元件,所述电芯保护电路和所述电源管理元件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上的线路电连接;
[0008]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在所述电芯保护电路和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电芯的外接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抵接。
[0009]将电芯保护电路移至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组件上,通过电路板组件实现对电芯的电压、电流等安全防护。由于电路板组件上布局布线灵活度较大,在器件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有效节约电池在电子设备内的占用空间。由于电池可以不具有电芯保护电路,因此有利于降低电池的工艺复杂度,提高电芯容量,或降低整机厚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电池可靠性。
[0010]通过电路板和电芯抵接的方式,有利于在更换电池的场景下恢复第一电路板和电芯之间的关系。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例如可以应用于电芯更换场景。例如,用户可以将电量不足的电芯或寿命较低的电芯移出电子设备,并将电量充足或使用寿命较长的电芯移入电子设备。
[0011]由于电池可以被替换,因此用户可以灵活规划电池的充电顺序。例如,用户可以准备两种电池,一种为快充电池,另一种为慢充电池。快充电池的充电功率可以相对较大。可选的,快充电池的容量可能相对较小。慢充电池的充电功率可以相对较小,容量可以相对较大。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慢充电池。当时间紧急的情况下,例如当慢充电池的容量耗尽,且短时间内无法充电至足够的电量时,用户可以将慢充电池替换为快充电池,以在紧急情况内更方便地使用电子设备。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从所述第一腔体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
[0013]通过跨越两个腔体的电路板,使得两个腔体内的电连接部件可以电连接。
[001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框具有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为所述中框的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表面,所述第一电路板贴覆在所述第一内侧面或所述盖板部分上。
[0015]将第一电路板贴覆在中框上,有利于减少因电芯在中框内的移动而引起第一电路板的位置移动。当在新的电芯插入第一腔体时,新的电芯仍可以相对容易地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001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抵接在所述电芯的外接引脚上;或者,
[0017]所述电芯的外接引脚为弹性引脚,所述弹性引脚抵接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
[0018]在第一电路板上设置导电弹片,有利于恢复电芯和第一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关系。
[0019]电芯的外接引脚为弹性引脚,有利于恢复电芯和第一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关系。
[002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框上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电源管理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电芯保护电路和所述充电接口之间。
[0021]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电连接在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电源管理元件之间,所述第二线路电连接在所述电芯保护电路和所述电芯之间。
[0022]可以通过一个电路板实现充电接口至电芯的电连接关系。有利于减少电子设备内的器件数量。
[0023]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在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电源管理元件之间。
[0024]通过两个电路板,可以有利于灵活排布从电芯到充电接口之间的走线。
[0025]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盖板部分,通过所述盖板部分上的线路、所述主体部分上的线路,和电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电路板组件之间的电连接件,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源管理元件电连接。
[0026]通过中框自身形成的电路实现充电接口与电路板组件之间的电连接关系,有利于节省电子设备内各类器件的占用空间。
[002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芯的硬质外壳包括外壳延伸部,所述外壳延伸部自所述硬质外壳的本体向外延伸,在所述中框的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壳延伸部配合的导轨。
[0028]外壳延伸部可以沿中框内侧面上的导轨移动,从而滑出第一腔体。用户可以将另一个电芯从该开口伸入第一腔体。具体地,新的电芯的外壳延伸部可以与中框上的导轨配合,并划入第一腔体内。从而用户可以更换电子设备内的电芯。导轨都可以用于约束电芯在第一腔体内的移动轨迹,便于恢复电芯与电子设备内的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关系。
[0029]可选的,导轨内壁可以设置有弹性抵接部件。弹性抵接部件可以用于抵接电芯的外壳延伸部,以减少外壳延伸部在导轨内的晃动。弹性抵接部件例如可以是海绵、泡棉、弹片等。
[0030]可选的,弹性抵接部件例如可以是导体。外壳延伸部可以与弹性抵接部件电连接,
使得硬质外壳可以形成电子设备的地,有利于增加电子设备内的其他电子器件接地的灵活性。由于硬质外壳和中框电连接,因此电流可以通过硬质外壳从中框腔体的一侧流入中框腔体的对侧。电流在中框上的传输路径相对较短。这有利于减小天线的回波损耗,有利于拓宽天线的带宽,有利于提高天线的信号收发性能。
[0031]可选的,电芯限位于中框上的方式还可以包括粘贴、卡接、螺钉固定等方式。
[003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弹性部件,
[0033]所述弹性部件抵接在所述盖板部分和所述电芯之间,或者,
[0034]所述弹性部件抵接在第二内侧面和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第二内侧面为所述中框的形成所述第一腔体且最远离所述盖板部分的表面。
[0035]当中框的盖板部分和主体部分的组装在一起时,弹性部件可以用于对电芯限位,有利于将电芯的外接引脚对准柔性电路板上的电连接件(如焊盘、弹片、引脚等)。如果弹性部件设置在第二内侧面上,当中框的盖板部分和主体部分的组装关系被解除时,弹性部件的恢复力可以驱动电芯朝着盖板部分的方向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芯;中框,所述电芯收容于所述中框形成的第一腔体内,所述中框包括相互组装的主体部分和盖板部分,在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盖板部分的组装关系被解除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腔体形成一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电芯移出所述第一腔体;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收容于所述中框形成的第二腔体内,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芯保护电路和电源管理元件,所述电芯保护电路和所述电源管理元件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上的线路电连接;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在所述电芯保护电路和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电芯的外接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从所述第一腔体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具有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为所述中框的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表面,所述第一电路板贴覆在所述第一内侧面或所述盖板部分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抵接在所述电芯的外接引脚上;或者,所述电芯的外接引脚为弹性引脚,所述弹性引脚抵接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上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电源管理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电芯保护电路和所述充电接口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电连接在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电源管理元件之间,所述第二线路电连接在所述电芯保护电路和所述电芯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在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电源管理元件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盖板部分,通过所述盖板部分上的线路、所述主体部分上的线路,和电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电路板组件之间的电连接件,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源管理元件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硬质外壳包括外壳延伸部,所述外壳延伸部自所述硬质外壳的本体向外延伸,在所述中框的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壳延伸部配合的导轨。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抵接在所述盖板部分和所述电芯之间,或者,所述弹性部件抵接在第二内侧面和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第二内侧面为所述中框的形成所述第一腔体且最远离所述盖板部分的表面。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弹性电连接件,所述弹性电连接件抵接并电连接在所述中框和所述电芯的硬质外壳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部分的一端
通过转轴与所述主体部分相连,在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盖板部分的组装关系被解除的情况下,所述盖板部分相对于所述转轴旋转。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部分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头部、尾部或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莹刘宏亮周龙飞夏会河徐凡谢封超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