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自动化智能排灌控制闸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751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自动化智能排灌控制闸门,包括固定柱和动力系统与闸门系统以及支架,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摇杆和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铰接于固定柱一侧的顶部,所述闸门系统包括稻季排水管、活动支板、U型固定架、活动软管、导流架、连接管、旱季排水闸门和旱季排水管,所述导流架固接于固定柱一侧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动力系统和闸门系统与控制系统相互配合一体集成化,促使该闸门结构更加简单,且利用PVC材质促使管道连通更加轻便耐用,维护方便,足以适应野外高温高湿环境,不漏水,形成排灌系统的一体化设备,并在实时监测摄像头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系统的智能控制下,便于智能指定控水规则。于智能指定控水规则。于智能指定控水规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自动化智能排灌控制闸门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为一种稻田自动化智能排灌控制闸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农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水资源面十分紧缺,其中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8%,而水稻用水占农业用水的70%左右,有实践表明浅、湿、干控水灌溉能使水稻根系面积及活力提高28%以上,使水稻养分吸收谐调、抗旱节水,有利于高产。控水灌溉时,其灌溉量比常规灌溉方法节水56.9%,因此,研究水稻节水灌溉方法及其装置,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目前,我国水稻灌溉方式通常采用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灌溉水利用率一般为30~40%左右,在增加灌溉成本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我国水稻生长期暴雨较多,稻田排水量大,高施肥量下的稻田易使大量氮磷随排水流失,导致水体环境恶化使我国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稻田用现有的稻田田间排水口门一般采用砼预制管、PVC管或直接开挖畦田梗排水到腰沟和毛沟,尚无自动控制水稻田间排水设施,适用于农田排水控制的闸门更是缺乏,农田排水控制主要靠人工操作,在降雨时农户一般根据稻田排水经验决定打开或堵塞排水口,非常耗工费时,而且无法做到准确控制,不但严重浪费水资源,严重限制了农田面源污染的高效防控,且在长历时雷暴雨时,在野外冒雷雨排水,排水工作量大和作业的危险性高;传统闸门一般采用铸铁或者钢制,一般适用于沟渠,且钢制闸门防腐性能差,需定期进行维护,相对使用寿命短;铸铁闸门的劳动强度及加工工作量大,且自重较大,费用较高,不耐冲击,止水性能差,并且传统闸门安装必须机器配合,还需要工程措施配合,安装成本大,维护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自动化智能排灌控制闸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固定柱和动力系统与闸门系统以及支架,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摇杆和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铰接于固定柱一侧的顶部,所述闸门系统包括稻季排水管、活动支板、U型固定架、活动软管、导流架、连接管、旱季排水闸门和旱季排水管,所述导流架固接于固定柱一侧的底部,所述活动支板铰接于导流架内侧一侧的两端,所述连接管贯通固定柱一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稻季排水管固接于活动支板的内侧,所述U型固定架为两组,两组所述U型固定架固接于活动支板两端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活动软管分别与连接管和稻季排水管相互连通,所述旱季排水管与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固定柱一侧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水位传感器与土壤水分传感器,所述固定柱一侧的中间位置处排设有三组限位阀。
[0006]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摄像头和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实时监测
摄像头固接于支架一侧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固接于支架的顶部,所述控制系统固接于支架一端的底部。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决策实施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决策实施模块皆集中于控制系统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一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铰接座,且铰接座与电动推杆相互铰接配合,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设有铰接块,且铰接块与一组U型固定架相互连接,所述闸门系统使用材料为PVC材质。
[0009]优选的,所述稻季排水管和活动软管与连接管以及旱季排水管相互连通,所述旱季排水管由三通管道结构与连接管连通配合,所述旱季排水闸门位于三通管道的一侧。
[0010]优选的,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蓄电池和光伏控制器,且蓄电池和光伏控制器的外部安设防护仓,而防护仓与控制系统两侧的顶部固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稻田自动化智能排灌控制闸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通过将动力系统和闸门系统与控制系统相互配合一体集成化,促使该闸门结构更加简单,且利用PVC材质促使管道连通更加轻便耐用,维护方便,足以适应野外高温高湿环境,不漏水,形成排灌系统的一体化设备,并在实时监测摄像头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系统的智能控制下,便于智能指定控水规则,配合稻季排水管的活动调节以及限位阀在水位传感器和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水位感应划分为四个高度区域,在对稻田进行科学精准灌溉的同时可以准确控制排水水位,从而减少不合理农田灌溉和排水,改善稻田生态同时解决水稻栽培中灌溉水利用率低、稻田排水无序混乱、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水稻浅湿灌溉种植技术不便于控制,难以推广的问题,提高装置的适用性和多种操控方式,尤其可以使装置远程智能化控制,自动化运行,改变了传统劳作方式,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柱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支架主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固定柱;2、动力系统;21、摇杆;22、电动推杆;3、闸门系统; 31、稻季排水管;32、活动支板;33、U型固定架;34、活动软管;35、导流架; 36、连接管;37、旱季排水闸门;38、旱季排水管;4、水位传感器;5、限位阀;6、土壤水分传感器;7、支架;71、控制系统;711、数据采集模块;712、数据传输模块;713、信息处理模块;714、决策实施模块;72、实时监测摄像头;73、太阳能光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稻田自动化智能排灌控制闸门,包括固定柱1和动力系统2与闸门系统3以及支架7,动力系统2包括摇杆21和电动推杆22,电动推杆22铰接于固定柱1一侧的顶部,闸门系统3 包括稻季排水管31、活动支板32、U型固定架33、活动软管34、导流架35、连接管36、旱季排水闸门37和旱季排水管38,导流架35固接于固定柱1一侧的底部,活动支板32铰接于导流架35内侧一侧的两端,连接管36贯通固定柱 1一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稻季排水管31固接于活动支板32的内侧,U型固定架33为两组,两组U型固定架33固接于活动支板32两端的顶部和底部,活动软管34分别与连接管36和稻季排水管31相互连通,旱季排水管38与连接管 36相互连通,固定柱1一侧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水位传感器4与土壤水分传感器6,固定柱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排设有三组限位阀5。
[0020]作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自动化智能排灌控制闸门,包括固定柱(1)和动力系统(2)与闸门系统(3)以及支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2)包括摇杆(21)和电动推杆(22),所述电动推杆(22)铰接于固定柱(1)一侧的顶部,所述闸门系统(3)包括稻季排水管(31)、活动支板(32)、U型固定架(33)、活动软管(34)、导流架(35)、连接管(36)、旱季排水闸门(37)和旱季排水管(38),所述导流架(35)固接于固定柱(1)一侧的底部,所述活动支板(32)铰接于导流架(35)内侧一侧的两端,所述连接管(36)贯通固定柱(1)一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稻季排水管(31)固接于活动支板(32)的内侧,所述U型固定架(33)为两组,两组所述U型固定架(33)固接于活动支板(32)两端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活动软管(34)分别与连接管(36)和稻季排水管(31)相互连通,所述旱季排水管(38)与连接管(36)相互连通,所述固定柱(1)一侧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水位传感器(4)与土壤水分传感器(6),所述固定柱(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排设有三组限位阀(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自动化智能排灌控制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包括控制系统(71)、实时监测摄像头(72)和太阳能光伏板(73),所述实时监测摄像头(72)固接于支架(7)一侧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太阳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富林吴茂前范先鹏夏颖刘冬碧张志毅余延丰倪承凡熊桂云程子珍夏淑洁祝习才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