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输液港无伤针的拔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255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脉输液港无伤针的拔出装置,包括底座、起子和螺丝;所述底座呈剪刀状,组成底座的两个固定片连接部分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起子包括凹槽、第二通孔和第二手柄;所述凹槽与第二手柄分别设置在第二通孔两侧;所述螺丝能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第一通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拔出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底座可代替医护人员的手对静脉输液港附近皮肤进行固定,起子的凹槽部分用于插入无伤针,借助螺丝的旋拧带动起子,间接带动无伤针使其拔出,降低拔出无伤针时划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风险,可反复使用,价格低廉,有利于临床大规模推广。规模推广。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输液港无伤针的拔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静脉输液港无伤针的拔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及静脉导管两部分组成。肿瘤治疗的进展大大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静脉输液港的应用减轻了化疗药对浅表静脉的刺激和破坏。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皮下后,医护人员通过与之配套的无伤针实现静脉与输液器的连接。随着静脉输液港的广泛应用,医护人员拔出无伤针的操作也明显增加。
[0003]然而,无伤针的“无伤”是针对注射座来说,因无伤针含有一个折返点,针的斜面较普通针要长,角度要小,可避免「成芯作用」。在临床中因为无伤针的这种特殊设计,使针体有约150
°
的弧度,在拔出过程中阻力较大,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用力过大、过猛,由于惯性的作用,持针的手会不自主地反弹下去,刺伤固定注射座的手,有时还会划到病人皮肤而发生针刺伤。但是若用单手拔出无伤针,不用另一只手进行患者皮肤固定,虽然能避免拔针时误伤另一只手,但却会牵拉静脉港,有可能造成静脉输液港损坏,并给患者带来痛苦。
[0004]针对静脉输液港无伤针难以拔出的问题,目前经常使用蝶翼型的“安全无伤针”,这种“安全无伤针”通过在无伤针上设置保护套,使无伤针被拔出时抽入保护套内,防止划伤医护人员。但是,“安全无伤针”的保护套设置在无伤针上,无法反复使用,加之其价格较高,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因而没有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因此,亟需一种成本低廉且适用于普通无伤针拔出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反复使用、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静脉输液港无伤针拔出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输液港无伤针的拔出装置,包括底座1、起子2和螺丝3;
[0007]所述底座1呈剪刀状,组成底座1的两个固定片连接部分设有第一通孔12;
[0008]所述起子2包括凹槽21、第二通孔22和第二手柄23;所述凹槽与第二手柄分别设置在第二通孔两侧;
[0009]所述螺丝3能穿过第二通孔22并与第一通孔12螺纹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1的固定片还包括开合部11、第一手柄13,通过两个固定片的第一手柄13控制两个开合部11的开闭。
[0011]优选的,所述开合部11的形状为带有内弧的扁平片状。
[0012]优选的,所述螺丝3的螺帽上设置有便于旋转的辅助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辅助结构为若干个旋转辅助叶。
[0014]优选的,所述拔出装置由耐消毒的材料构成。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提供的拔出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底座可代替医护人员的手对静脉输液港附近皮肤进行固定,起子的凹槽部分用于插入无伤针,按住第二手柄后凹槽一端的起子翘起,使起子与螺丝固定,再借助螺丝的旋拧力,间接带动无伤针使其拔出,降低拔出无伤针时划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风险;
[0017]2、本技术提供的拔出装置独立于无伤针,可反复使用,价格低廉,适宜临床推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述拔出装置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底座,2为起子,3为螺丝;
[0019]图2为本技术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开合部,12为第一通孔,13为第一手柄;
[0020]图3为本技术所述底座一个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开合部,12为第一通孔,13为第一手柄;
[0021]图4为本技术所述起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1为凹槽,22为第二通孔,23为第二手柄;
[0022]图5为本技术所述螺丝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1为螺帽,32为螺杆;
[0023]图6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螺丝俯视图;其中,31为螺帽,33为旋转辅助叶;
[0024]图7为本技术所述拔出装置的侧视图;其中,1为底座,2为起子,3为螺丝;
[0025]图8为本技术所述拔出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其中,1为底座,2为起子,3为螺丝,4为静脉输液港,5为无伤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输液港无伤针的拔出装置,包括底座1、起子2和螺丝3,三者配合使用能使医护人员在不接触无伤针和患者静脉输液港附近皮肤的情况下安全拔出无伤针,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划伤。
[0027]本技术所述的底座1用于固定患者静脉输液港附近的皮肤,完成常规无伤针拔出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部操作。如图2、3所示,本技术所述底座1呈剪刀状,组成底座1的两个固定片连接部分设有第一通孔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座1的两个固定片镜像对称,通过第一通孔12可活动连接。在本技术中,任意一个固定片优选的包括开合部11、第一通孔12和第一手柄13,通过两个第一手柄控制两个开合部11的开闭。使用过程中,开合部11贴附在患者静脉输液港附近皮肤,通过两个开合部向外张开使患者静脉输液港附近皮肤紧绷,防止拔出无伤针时牵动静脉输液港,进而导致患者痛苦或者损伤静脉输液港。为了更好的拉紧静脉输液港附近皮肤、固定静脉输液港,本技术所述开合部形状优选为带有内弧的扁平片状。
[0028]本技术所述的起子2用于拔出无伤针。如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起子2包括
凹槽21、第二通孔22和第二手柄23;所述凹槽与第二手柄分别设置在第二通孔两侧。所述凹槽21开设在起子一端,使用时通过凹槽将起子套在无伤针部,通过起子向上提升而将无伤针从静脉输液港中拔出。所述第二通孔22是为了与螺丝3配合使用,以便通过螺丝3向上旋拧而提升起子以实现无伤针的拔出。所述第二手柄23用于辅助拔出无伤针,向下按住第二手柄23能通过第二通孔22与螺丝的螺杆32固定,从而获得螺丝旋拧过程中较大的拔升力,使无伤针拔出。
[0029]本技术所述螺丝3为拔出无伤针提供动力,所述螺丝3能穿过第二通孔22并与第一通孔12螺纹连接。如图5所示,螺丝3包括螺帽31和螺杆32。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螺丝3的螺帽上设置有便于旋转的辅助结构,以便医护人员使用时旋拧螺丝。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辅助结构为若干个旋转辅助叶。如图6所示,辅助结构为旋转辅助叶33。
[0030]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拔出装置优选的由耐消毒的材料构成,如不锈钢、铝、酚醛树脂等耐高温塑料。
[0031]如图8所示,本技术所述静脉输液港无伤针的拔出装置使用方法包括:所述底座1、起子2和螺丝3组合使用,首先将底座1贴附在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4的皮肤附近,通过第一手柄13使两个开合部11向外打开,以拉紧静脉输液港4附近的皮肤;其次,将起子的凹槽21插入到无伤针的针体5;最后,将螺丝3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第一通孔螺纹连接。准备工作完成后,按住底座1和第二手柄23,使起子2与螺丝3相对固定,向上旋拧螺丝3,螺丝3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输液港无伤针的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起子(2)和螺丝(3);所述底座(1)呈剪刀状,组成底座(1)的两个固定片连接部分设有第一通孔(12);所述起子(2)包括凹槽(21)、第二通孔(22)和第二手柄(23);所述凹槽与第二手柄分别设置在第二通孔两侧;所述螺丝(3)能穿过第二通孔(22)并与第一通孔(12)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固定片还包括开合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晟瑜李善群刘子龙姜盼谢梁姜丽岩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