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三段折叠床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48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薄三段折叠床床架,包括一床板,床板包括依次分布的背部板、腰部板、腿部板;一支撑床板用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第三支撑支架;第一支撑支架包括横杆、纵杆;第二支撑支架包括一对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一旋转连接件与横杆之间铰接;第三支撑支架包括一对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通过第二旋转连接件与第二支撑杆之间铰接;一驱动背部板进行上下摆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旋转连接件与第二旋转连接件的配合,在进行折叠时,只需两次折叠即可完成折叠床的折叠过程,操作方便,而且折叠后的厚度相对于四叠床而言减小了,大大减少了占用面积。大大减少了占用面积。大大减少了占用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三段折叠床床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床,特别涉及一种超薄三段折叠床床架。

技术介绍

[0002]睡眠对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至关重要。 床是人们睡觉的必需家具。 常规床通常具有固定的尺寸,例如特大号,大号或全尺寸,如果身体位置不可调,则无法更改,并且还需要专业人员安装。 因此,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根据用户的睡眠偏好来调整身体位置的床系统,从而使用户在睡眠期间获得最大的舒适度,这是人们的有益和期望。
[0003]为此,折叠床应运而生,折叠床的设计就是为了提高床的舒适度和用途,使床不仅可以满足平躺睡眠的要求,还能满足各种角度的躺姿要求和医疗保健要求,一般将床板设置成并排的若干部分,中间的床板固定在床架上,两侧的床板分别通过转动机构和动力机构连接于床架,使用时,动力机构通过转动机构带动相应的床板转动后倾斜,从而调整床板整体的形状,使其符合各种使用要求。
[0004]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折叠床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床,体积大,结构不稳,具有一定的使用局限。
[0005]因此,针对上述现象,在专利CN209712265 U中就提到了一种超薄四折折叠床,包括用于设置床面的床框及连接床框底部的支撑 架,床框由床头、第一中部、第二中部、床尾四段 铝型材通过活动铰接连接而成;折叠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床框床头和床尾两端与呈“八”字形倾斜的前、后支撑架铰接;床框中部铰接有倾斜的中间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与床框连接的支撑杆;支撑架包括两个短杆和“U”型架体,短杆与床框铰接,“U”型架体的两个竖杆固定连接在短杆内侧面,以使折叠床收折时,支撑架收折于框内。
[0006]上述的这种折叠床,其在进行折叠时,需要将四个床板均进行折叠后,再将支撑架收折,整个折叠的过程比较的麻烦,而且这样的折叠方式会导致最终折叠后的电动床的整体的厚度还是比较厚的,即体积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上述的这种折叠床并不具备自动翻转的过程,即并未安装电机等驱动件,如果加装电机的话,折叠后的体积会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方便、能够大大降低电动床折叠后体积的超薄三段折叠床床架。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薄三段折叠床床架,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0009]一床板,所述床板包括依次分布的背部板、腰部板、腿部板;
[0010]一支撑床板用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对背部板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支架、用于对腰部板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支架、用于对腿部板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支架;
[0011]所述第一支撑支架为由一对横杆以及一对纵杆共同构成的长方形框架结构,背部板的底面的两侧支撑在两个横杆上,背部板靠近腰部板的一侧铰接在纵杆上;
[0012]所述第二支撑支架包括一对固定在腰部板底面两侧的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支架的两个横杆一一对应,并通过第一旋转连接件与横杆之间铰接;
[0013]所述第三支撑支架包括一对固定在腿部板底面两侧的第三支撑杆,两个第三支撑杆与两个第二支撑杆一一对应,并通过第二旋转连接件与第二支撑杆之间铰接;
[0014]一驱动背部板进行上下摆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支撑支架上的驱动支架,该驱动支架的两侧与横杆之间铰接而成在,在驱动支架上还安装有用于支撑背部板的驱动滚轮,所述驱动支架由安装在第一支撑支架上的直线电机驱动进行摆动,从而实现背部板的翻转。
[0015]进一步的,所述背部板上还开有容直线电机安装及活动的避让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横杆、第一旋转连接件之间铰接配合具体为: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横杆之间错开分布,且横杆位于内侧,第二支撑杆位于外侧,在第二支撑杆靠近横杆的一侧开有第一连接孔,在横杆靠近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开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包括一位于横杆的内侧的第一固定板、一位于第二支撑杆的外侧的第二固定板以及连接两个固定板用的连接板,在第一固定板上开有一对并列分布的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在第二固定板上开有一对并列分布的第五连接孔、第六连接孔,通过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五连接孔后利用螺母锁紧,从而实现横杆与第一旋转连接件的连接固定,在第一螺栓位于横杆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一段的外侧还套装有第一支撑套,通过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四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六连接孔后利用螺母锁紧,从而实现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旋转连接件的连接固定,在第二螺栓位于第二支撑杆与第一固定板之间的一段的外侧还套装有第二支撑套。
[0017]进一步的, 所述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二旋转连接件之间铰接配合具体为:所述第三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位于同一直线上,在第二支撑杆靠近第三支撑杆的一侧开有两个第七连接孔,两个第七连接孔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个第七连接孔也不在同一竖直线上,在第三支撑杆靠近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开有两个第八连接孔,两个第八连接孔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个第八连接康也不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二旋转连接件由第二连接板、第二限位板连接而成,其中,第二连接板竖直分布,并贴合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外侧壁,同时在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开有与第七连接孔相一一对应的第九连接孔、与第八连接孔相一一对应的第十连接孔,通过螺栓依次穿过第九连接孔、第七连接孔后利用螺母锁紧,从而实现了第二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板的固定,通过螺栓依次穿过第十连接孔、第八连接孔后利用螺母锁紧,从而实现了第三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板的固定,所述第二限位板水平分布,并贴合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上侧壁。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支架的纵杆、第二支撑杆上还均开有螺纹孔,在腰部板底面的两侧、腿部板底面的两侧还均连接有一床脚支撑,在床脚支撑上也开有螺纹孔,床脚通过螺纹固定的方式与纵杆、第二支撑杆、床脚支撑相固定。
[0019]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本技术中,通过第一旋转连接件与第二旋转连接件的配合,在进行折叠时,只需两次折叠即可完成折叠床的折叠过程,操作方便,而且折叠后的厚度相对于四叠床而言减小了,大大减少了占用面积。
[0020]对于腰部板的支撑采用两个第二支撑杆的配合来实现,腿部板的支撑采用两个第三支撑杆的配合来实现,大大简化了腰部板、腿部板的支撑结构,也为后续实现折叠床的超
薄目的提供了基础。
[0021]背部板上的避让孔的设计,则是为了在进行折叠的过程中,直线电机能够有部分从避让孔中伸出,减小折叠后的整个的厚度,为实现超薄的目的提供了基础。
[0022]第二支撑杆、横杆、第一旋转连接件之间的连接,采用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连接板以及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的配合,从而实现了第二支撑杆与横杆之间的相对固定,并可通过螺母的松开来实现第二支撑杆与横杆之间的旋转;另外,再通过第一支撑套、第二支撑套的配合,从而对第二支撑杆、横杆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保证连接结构的稳定,避免因第二支撑杆、横杆位置的错位而出现连接松动的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三段折叠床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床板,所述床板包括依次分布的背部板、腰部板、腿部板;一支撑床板用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对背部板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支架、用于对腰部板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支架、用于对腿部板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支架;所述第一支撑支架为由一对横杆以及一对纵杆共同构成的长方形框架结构,背部板的底面的两侧直接支撑在两个横杆上,背部板靠近腰部板的一侧铰接在纵杆上;所述第二支撑支架包括一对固定在腰部板底面两侧的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支架的两个横杆一一对应,并通过第一旋转连接件与横杆之间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支架包括一对固定在腿部板底面两侧的第三支撑杆,两个第三支撑杆与两个第二支撑杆一一对应,并通过第二旋转连接件与第二支撑杆之间铰接;一驱动背部板进行上下摆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支撑支架上的驱动支架,该驱动支架的两侧与横杆之间铰接而成在,在驱动支架上还安装有用于支撑背部板的驱动滚轮,所述驱动支架由安装在第一支撑支架上的直线电机驱动进行摆动,从而实现背部板的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三段折叠床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板上还开有容直线电机安装及活动的避让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三段折叠床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横杆、第一旋转连接件之间铰接配合具体为: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横杆之间错开分布,且横杆位于内侧,第二支撑杆位于外侧,在第二支撑杆靠近横杆的一侧开有第一连接孔,在横杆靠近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开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包括一位于横杆的内侧的第一固定板、一位于第二支撑杆的外侧的第二固定板以及连接两个固定板用的连接板,在第一固定板上开有一对并列分布的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在第二固定板上开有一对并列分布的第五连接孔、第六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张根任重王伟张发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里高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