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448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及电池模组,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装配成用于容纳的软包电池的容纳腔室,所述软包电池中间设置有连通通道,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进风口,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流通风道结构,在所述第一壳体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出风结构,所述出风结构和所述进风口相互对应分布,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流通风道结构,所述第一流通风道结构与所述第二流通风道结构通过所述连通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通风道结构连通有所述出风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通风效果,进而使得内部部件散热效果好,减少部件因高温烧坏,提高了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已知软包电池可是市电储能供电的一种动力来源,而软包电池经过壳体包装成储能电池箱,储能电池箱一般有圆柱、方壳和软包等形状,每种都具备其各自的优点。储能电池箱主要有:安全性好、重量轻、容量大、内阻小、设计灵活等优越的条件,所以对于软包电池箱的开发设计也是能更大的发挥软包电芯在储能系统中的优势。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21702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软包电芯平放模组和箱体,软包电芯平放模组包括模组上壳、上绝缘片、缓冲片、软包电芯、软包电芯固定框架、下绝缘片、模组下壳、汇流排以及绝缘防护盖,上绝缘片位于模组上壳的下方,下绝缘片位于模组下壳的上方,缓冲片位于软包电芯的上方,软包电芯水平放置于软包电芯固定框架中,软包电芯固定框架水平固定于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中间,能够通过增减软包电芯的数量来调节模组的高度,使软包电芯能够更有效地适用于箱体低矮的家用乘用车。由于内部的软包电芯开启后不断产生热量,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池箱通过软包电芯产生的热量无法很好的散去,这样很容易因高温烧坏内部部件,造成设备的损坏,从而不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及电池模组,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通风效果,进而使得内部部件散热效果好,减少部件因高温烧坏,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5](二)需要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包括用于容纳的软包电池,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装配成用于容纳的软包电池的容纳腔室,所述软包电池中间设置有连通通道,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进风口,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流通风道结构,在所述第一壳体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出风结构,所述出风结构和所述进风口相互对应分布,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流通风道结构,所述第一流通风道结构与所述第二流通风道结构通过所述连通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通风道结构连通有所述出风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软包电池上设置有挡风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挡风结构采用的棉材质制作而成。
[0010]优选地,所述挡风结构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通过第一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板上设置有第一竖板,所述第二横板上设置有第二竖板。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一侧设置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盖板另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构成U形。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所述出风结构,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流通风道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出风孔,所述出风孔上设置有风扇。
[0014]优选地,所述进风口是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开有阵列分布的网孔。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通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上的第一挡风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的第一通风组件,所述第一挡风组件和所述第一通风组件相互平行分布在所述第一盖板上。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风组件包括第一通风支撑梁,所述第一通风支撑梁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的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呈U型形状,在所述第一通风支撑梁上用来放置有所述软包电池,且所述第一通风支撑梁上开有至少一个的第一通风孔。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挡风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上的第一阻挡板,所述第一阻挡板采用的是Ω形状。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一侧设置有第三侧板,所述第二盖板另一侧设置有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二盖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构成U形,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以及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构成四边形,所述第二盖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流通风道结构。
[0019]优选地,所述第二流通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上的第二挡风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的第二通风组件,所述第二挡风组件和所述第二通风组件相互平行分布在所述第二盖板上,且所述第二挡风组件与所述第一挡风组件呈对角线分布。
[0020]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风组件包括第二通风支撑梁,所述第二通风支撑梁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的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呈U型形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座将所述第二通风支撑梁固定在所述第二盖板上,且所述第二通风支撑梁上开有至少一个的第二通风孔。
[0021]优选地,所述第二挡风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上的第二阻挡板,所述第二阻挡板采用的是Ω形状。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上的第一侧边限位柱,与之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上的第二侧边限位柱,所述第二侧边限位柱与所述第一侧边限位柱的卡合将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盖板固定。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有前限位柱。
[0024]一种电池模组,用于给市电断电储能电池供电的电源,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箱体以及多个软包电池,所述软包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装配成的所述容纳腔室中。
[0025](三)需要达到的有益效果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其一,本技术包括用于容纳的软包电池,箱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配成用于容纳的软包电池的容纳腔室,软包电池中间设置有连通通道,
第一壳体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进风口,且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流通风道结构,在第一壳体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出风结构,出风结构和进风口相互对应分布,与之对应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流通风道结构,第一流通风道结构与第二流通风道结构通过连通通道相连通,第二流通风道结构连通有出风结构,此种设置更加有利于提高通风效果,进而使得内部部件散热效果好,减少部件因高温烧坏,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其设计合理,便于安装制作,降低了安装制造的难度;
[0028]其二,本技术用于给市电断电储能电池供电的电源,电池模组包括箱体以及多个软包电池,软包电池设置于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装配成的容纳腔室中,更加方便软包电池的安装。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分解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软包电池箱体的整体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壳体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壳体示意图。
[0034]图中:1,软包电池;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容纳腔室;5,进风口;6,第一流通风道结构;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包括用于容纳的软包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装配成用于容纳的软包电池(1)的容纳腔室(4),所述软包电池(1)中间设置有连通通道(11),所述第一壳体(2)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进风口(5),且所述第一壳体(2)上设置有第一流通风道结构(6),在所述第一壳体(2)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出风结构(7),所述出风结构(7)和所述进风口(5)相互对应分布,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壳体(3)上设置有第二流通风道结构(8),所述第一流通风道结构(6)与所述第二流通风道结构(8)通过所述连通通道(11)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通风道结构(8)连通有所述出风结构(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电池(1)上设置有挡风结构(9),所述挡风结构(9)采用的棉材质制作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9)包括第一横板(91)和第二横板(92),所述第一横板(91)和所述第二横板(92)通过第一连接板(93)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板(91)上设置有第一竖板(94),所述第二横板(92)上设置有第二竖板(9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包括第一盖板(21),所述第一盖板(21)一侧设置有第一侧板(22),所述第一盖板(21)另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23),所述第一侧板(22)、所述第一盖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3)构成U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风道结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21)上的第一挡风组件(61)以及至少一个的第一通风组件(62),所述第一挡风组件(61)和所述第一通风组件(62)相互平行分布在所述第一盖板(21)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组件(62)包括第一通风支撑梁(621),所述第一通风支撑梁(621)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的第一固定座(622),所述第一固定座(622)呈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乐唐艳龙陈汉科张鑫陈迪虎
申请(专利权)人:量道深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