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装置、冷却单元以及冷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241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泵装置、冷却单元以及冷却系统。泵装置具有:流路,其供液体流动;第1泵,其配置在流路上;第2泵,其配置在流路上;第1泵下游流路,其位于流路中的第1泵的下游;第2泵下游流路,其位于流路中的第2泵的下游;连接流路,其与流路中的第1泵下游流路和第2泵下游流路连接;第1止回阀,其设置在第1泵下游流路上;以及第2止回阀,其设置在第2泵下游流路或连接流路上。流路上。流路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装置、冷却单元以及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泵装置、冷却单元以及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使液体流动而使用泵。具有泵和流路的泵装置适合用作用于冷却热源的冷却单元(例如,专利文献1)。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现有的冷却系统。电子部件冷却装置具有蒸发器、冷凝器以及泵。蒸发器具有应被冷却的发热部件和供作为制冷剂的液体流动的液管。冷凝器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液体流路,液体流路被空冷而制冷剂被冷却。泵对制冷剂赋予移动能量,使制冷剂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循环。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218716号公报
[0005]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冷却系统中,泵配置在远离蒸发器的地方。另外,止回阀配置在罐与泵之间,制冷剂向泵逆流。与制冷剂向泵逆流相应地制冷剂不会向运动的泵流动,因而冷却效率有可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相对于流路并列配置的泵的一方未充分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逆流的泵装置、冷却单元以及冷却系统。
[0007]本技术中的例示的泵装置具有供液体流动的流路、配置在流路上的第1泵、配置在流路上的第2泵、第1泵下游流路、第2泵下游流路、连接流路、第1止回阀以及第2止回阀。第1泵下游流路位于流路中的第1泵的下游。第2泵下游流路位于流路中的第2泵的下游。连接流路与流路中的第1泵下游流路和第2泵下游流路连接。第1止回阀设置在第1泵下游流路上。第2止回阀设置在第2泵下游流路或连接流路上。<br/>[000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该泵装置还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配置有所述第1泵的第1泵室和配置有所述第2泵的第2泵室,所述连接流路、所述第1止回阀以及所述第2止回阀设置于所述壳体。
[0009]所述第1止回阀和所述第2止回阀具有:主体部;以及锥体状的突起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突起,所述突起部朝向所述流路的上游侧突起。
[0010]所述壳体具有:第1开口部,其在所述第1泵下游流路中局部开口;第2开口部,其在所述第2泵下游流路中局部开口;第1止回阀罩,其覆盖所述第1开口部;以及第2止回阀罩,其覆盖所述第2开口部,所述第1止回阀位于由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1止回阀罩定义的空间内,所述第2止回阀位于由所述第2开口部和所述第1止回阀罩定义的空间内。
[0011]所述第1开口部具有:第1部分,其与所述第1泵室相连;以及第2部分,其配置有所述第1止回阀,所述第1部分的宽度比所述第2部分的宽度小。
[0012]本技术中的例示的冷却单元具有:上述记载的泵装置;以及金属制的冷板,其相对于所述泵装置的所述壳体位于第1方向上,所述流路包含由所述壳体和所述冷板定义
的冷却流路。
[0013]所述冷板具有多个翅片,该多个翅片位于所述冷却流路内并向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延伸,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开口的流路开口部,所述多个翅片的一部分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流路开口部重叠。
[0014]该冷却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翅片接触的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冷板之间,所述分隔部件具有沿着与所述流路开口部相同的方向延伸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流路开口部在沿所述第1方向重叠的位置处连接。
[0015]所述流路开口部是所述连接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的流路。
[0016]所述第1泵和所述第2泵是离心泵,所述第1泵和所述第2泵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以隔着所述连接流路的方式分别配置,所述连接流路沿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第3方向延伸,所述第1泵下游流路与所述连接流路的所述第3方向的一侧连接,所述第2泵下游流路与所述连接流路的所述第3方向的另一侧连接。
[0017]所述壳体还具有:流入口,其供液体流入;以及流出口,其供液体流出,所述流路还具有:流入流路,其与所述流入口相连;第1泵上游流路,其连接所述流入流路和所述第1泵;第2泵上游流路,其连接所述流入流路和所述第2泵;以及流出口侧流路,其连接所述冷却流路和所述流出口。
[0018]所述壳体还具有:流入口,其供液体流入;以及流出口,其供液体流出,所述流路还具有:流入流路,其连接所述流入口和所述冷却流路;第1泵上游流路,其连接所述冷却流路和所述第1泵;第2泵上游流路,其连接所述冷却流路和所述第2泵;以及流出流路,其连接所述连接流路和所述流出口。
[0019]所述壳体还具有:罐,其贮存所述液体;以及壳体主体部,其与所述罐连接,所述罐具有:罐流入口,其供所述液体从所述罐流入至所述壳体主体部;罐流出口,其供所述液体从所述壳体主体部流出至所述罐的内部;以及罐内配管部,其配置在所述罐内并与所述罐流出口连接,所述流入口与所述罐内连接。
[0020]本技术中的例示的冷却系统具有上述记载的冷却单元;以及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连接。
[0021]所述冷板具有槽部,由所述槽部和所述壳体构成所述流路的一部分。
[0022]所述槽部包含流入口侧流路,该流入口侧流路与配置有所述翅片的所述冷却流路分离设置并将所述流入口与第1泵室和第2泵室连接起来。
[0023]所述槽部包含流出口侧流路,该流出口侧流路与配置有所述翅片的所述冷却流路连接并与所述流出口相连。
[0024]根据例示的本技术,即使在相对于流路并列配置的泵的一方未充分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逆流。
[0025]由以下的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概略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单元的概略图。
[0028]图3是本技术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单元的立体图。
[0029]图4是本技术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30]图5是本技术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31]图6是从第1方向一侧观察本技术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单元的冷板的图。
[0032]图7是从第1方向另一侧观察本技术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单元的壳体的图。
[0033]图8A是从第1方向一侧观察本技术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单元的壳体的图。
[0034]图8B是沿着图4中的VIIIB

VIIIB线的剖视图。
[0035]图9A是沿着图8B中的IXA

IXA线的剖视图。
[0036]图9B是图9A的局部放大图。
[0037]图10是图8B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38]图11A是示出本技术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部和止回阀罩的立体图。
[0039]图11B是示出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装置,其具有:流路,其供液体流动;第1泵,其配置在所述流路上;以及第2泵,其配置在所述流路上,其特征在于,该泵装置具有:第1泵下游流路,其位于所述流路中的所述第1泵的下游;第2泵下游流路,其位于所述流路中的所述第2泵的下游;连接流路,其与所述流路中的所述第1泵下游流路和所述第2泵下游流路连接;第1止回阀,其设置在所述第1泵下游流路上;以及第2止回阀,其设置在所述第2泵下游流路或所述连接流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泵装置还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配置有所述第1泵的第1泵室和配置有所述第2泵的第2泵室,所述连接流路、所述第1止回阀以及所述第2止回阀设置于所述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止回阀和所述第2止回阀具有:主体部;以及锥体状的突起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突起,所述突起部朝向所述流路的上游侧突起。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1开口部,其在所述第1泵下游流路中局部开口;第2开口部,其在所述第2泵下游流路中局部开口;第1止回阀罩,其覆盖所述第1开口部;以及第2止回阀罩,其覆盖所述第2开口部,所述第1止回阀位于由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1止回阀罩定义的空间内,所述第2止回阀位于由所述第2开口部和所述第1止回阀罩定义的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开口部具有:第1部分,其与所述第1泵室相连;以及第2部分,其配置有所述第1止回阀,所述第1部分的宽度比所述第2部分的宽度小。6.一种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单元具有: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泵装置;以及金属制的冷板,其相对于所述泵装置的所述壳体位于第1方向上,所述流路包含由所述壳体和所述冷板定义的冷却流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板具有多个翅片,该多个翅片位于所述冷却流路内并向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延伸,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开口的流路开口部,所述多个翅片的一部分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流路开口部重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翅片接触的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冷板之间,所述分隔部件具有沿着与所述流路开口部相同的方向延伸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流路开口部在沿所述第1方向重叠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佳久渡庆次锐彦玉冈健人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