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样导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231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试样导入装置。切换机构(110)能够切换为从配管(203)对插入管(101)供给气体的加压状态、或者加压后的头空间(23)内的气体从插入管(101)经由捕集部(104)被导出到配管(207)的导出状态的任一个。在切换机构(110)中包含有在加压状态下将插入管(101)及配管(207)设为非连通状态,在导出状态下将插入管(101)及配管(207)设为连通状态的排出阀(103)。在导出状态下,阻力管(206)对捕集部(104)与排出阀(103)之间的流路供给气体。(104)与排出阀(103)之间的流路供给气体。(104)与排出阀(103)之间的流路供给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试样导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试样导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例示的那样的头空间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中,通过对收纳试样的试样容器进行加热,使试样中的成分气化,气化的成分蓄积于试样容器内的上部的空间(头空间)。然后,通过将插入管插入头空间,经由插入管对试样容器内供给气体,由此将头空间加压。
[0003]像这样将头空间加压后,若停止向试样容器内供给气体,则由于头空间内的压力,气化的成分从头空间被导出到试样容器的外部。从头空间导出的气体中的成分在捕集部被捕集。之后,将被捕集部捕集的成分送往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1127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从头空间导出的气体经由捕集部向排出管排出。此时,在捕集部中未被捕集的气体中的成分经由排出管被排出。通常,由于到达排出管的流路的一部分未被加热,因此通过了捕集部的气体中的成分的一部分容易吸附并残留在流路的壁面或设于流路的排出阀等。
[0009]即使在如上述那样气体中的成分残留于流路的中途的情况下,只要从头空间导出的气体的压力高,则残留的成分就难以扩散至捕集部侧。然而,从头空间导出的气体的压力会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逐渐降低。因此,在即将结束来自头空间的气体的导出之前,由于该气体的压力降低,残留在流路的中途的成分可能扩散至捕集部侧。r/>[0010]在该情况下,上次的分析时残留在流路的中途的成分可能由于扩散至捕集部侧而被遗留(carry over),导致分析精度的降低。特别是,在使用高浓度的试样进行分析后,进行低浓度的试样的分析或空白分析的情况下,高浓度的试样的成分容易残留在流路中,且容易产生残留的成分的遗留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001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残留在流路中途的成分扩散至捕集部侧的试样导入装置。
[0012]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是具备插入管、气体供给管、捕集部、排出管、切换机构和附加流路的试样导入装置。所述插入管被插入到试样容器的头空间。所述气体供给管能够与所述插入管连通,通过经由所述插入管对所述试样容器内供给气体,从而将所述头空间加压至规定压力。所述捕集部能够与所述插入管连通,捕集从所述头空间导出的气体中的成分。所述排出管能够经由所述捕集部而与所述插入管连通。所述切换机构能够切换为从所述气体
供给管向所述插入管供给气体的加压状态、或者将加压后的所述头空间内的气体从所述插入管经由所述捕集部导出至所述排出管的导出状态的任一个。在所述切换机构包含有排出阀,该排出阀在所述加压状态下将所述插入管及所述排出管设为非连通状态,在所述导出状态下将所述插入管及所述排出管设为连通状态。所述附加流路在所述导出状态下对所述捕集部与所述排出阀之间的流路供给气体。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在加压后的头空间内的气体从插入管经由捕集部被导出至排出管的导出状态下,能够利用从附加流路供给的气体来防止残留在流路的中途的成分扩散至捕集部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流路图。
[0017]图2A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路图。
[0018]图2B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路图。
[0019]图2C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路图。
[0020]图2D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路图。
[0021]图3A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配管中的试样成分的残留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
[0022]图3B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配管中的试样成分的残留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
[0023]图3C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配管中的试样成分的残留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
[0024]图4A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配管的周边的气体的流动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
[0025]图4B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配管的周边的气体的流动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
[0026]图4C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配管的周边的气体的流动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
[0027]图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流路图。
[0028]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0029]图7A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路图。
[0030]图7B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路图。
[0031]图7C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路图。
[0032]图7D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路图。
[0033]图7E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路图。
[0034]图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RAM的存储映射的一例的图。
[0035]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具体的电气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1.试样导入装置的构成
[0037]图1是示出试样导入装置100的一实施方式的流路图。试样导入装置100具备插入管101、导入阀102、排出阀103、捕集部104及流路切换阀105等。在试样导入装置100中设置
有封入了试样的试样容器2,在该试样容器2内气化的试样(试样气体)被导入气相色谱仪1。另外,气相色谱仪1是包含气相色谱质量分析装置的概念。
[0038]试样容器2具备在上端部形成有开口的管形瓶21(vial bottle)和封闭管形瓶21的开口的树脂制的隔膜22。试样被封入管形瓶21内。试样例如为固体试样或液体试样。插入管101例如由前端尖锐的针构成,其前端部贯通隔膜22而插入到管形瓶21的内部。插入管101经由配管201与流路切换阀105连通。
[0039]试样容器2通过未图示的加热部从外部被加热,试样容器2内的试样被气化。气化后的试样被蓄积在试样容器2内的上部的空间(头空间23)。插入管101以其前端部位于头空间23的方式插入试样容器2内。通过由试样在试样容器2内气化而产生的试样气体从插入到头空间23的插入管101导出,并被送往流路切换阀105。
[0040]捕集部104能够通过流路切换阀105的动作而与插入管101连通。捕集部104例如由样品环构成,对从试样容器2的头空间23导出的试样气体中的成分进行捕集并浓缩。通过对浓缩了试样成分的捕集部104进行加热,捕集部104内的试样成分挥发脱离,该试样成分通过载气供给到气相色谱仪1。
[0041]流路切换阀105例如由具有6个端口a~f的六通阀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试样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插入管,插入到试样容器的头空间;气体供给管,能够与所述插入管连通,通过经由所述插入管对所述试样容器内供给气体而将所述头空间加压至规定压力;捕集部,能够与所述插入管连通,捕集从所述头空间导出的气体中的成分;排出管,能够经由所述捕集部与所述插入管连通;切换机构,能够切换为从所述气体供给管对所述插入管供给气体的加压状态、或者将加压后的所述头空间内的气体从所述插入管经由所述捕集部导出到所述排出管的导出状态的任一个,在所述切换机构中包含有排出阀,该排出阀在所述加压状态下将所述插入管及所述排出管设为非连通状态,在所述导出状态下将所述插入管及所述排出管设为连通状态,所述试样导入装置还具备附加流路,在所述导出状态下,对所述捕集部与所述排出阀之间的流路供给气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料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流路以比所述规定压力低且比所述排出管内高的压力对所述捕集部与所述排出阀之间的流路供给气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料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野晃畑翔太丸冈成佐藤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