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封装膜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10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封装膜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隔热层、尼龙层、第一粘合层、金属层、第二粘合层和PP层,隔热层的导热系数为0.001W/(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封装膜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制造的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封装膜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移动来进行充放电工作。锂离子电池通常是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外包装结构组成,正极、负极和隔膜能够组成电芯。并且,在锂离子电池中,其外包装结构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容纳电池活性物质的密闭空间,同时,其还能够提供一定的机械强度和机械防护。
[0003]随着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重量体积密度和容量体积密度的要求起来越高,所以,对于外包装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利技术人发现了现有的电芯受到外界环境温度影响且达到一定温度时,电芯内部会发生较为剧烈的化学反应和产生短路的现象,从而使电芯内部产生大量的化学反应热和焦耳热,致使电芯发生起火、爆炸等的现象,对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电池外包装结构和电池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以减少外界环境温度对电芯的影响和有效地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池封装膜结构,其结构稳定可靠,安全性强,能够有效提高对温度的耐受性,保障自身不会产生过热的现象。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池封装膜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隔热层、尼龙层、第一粘合层、金属层、第二粘合层和PP层,所述隔热层的导热系数为0.001W/(m
·/>K)~0.2W/(m
·
K)。
[0007]作为本技术的所述电池封装膜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热层的材料为聚合物发泡材料。
[0008]作为本技术的所述电池封装膜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热层的材料为隔热瓦。
[0009]作为本技术的所述电池封装膜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2μm~20μm。
[0010]作为本技术的所述电池封装膜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W1,所述尼龙层的厚度为W2,满足关系式:0.05≤W1/W2≤1.3。
[0011]作为本技术的所述电池封装膜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W1,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W3,满足关系式:0.03≤W1/W3≤0.67。
[0012]作为本技术的所述电池封装膜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W1,所述PP层的厚度为W4,满足关系式:0.035≤W1/W4≤0.6。
[0013]作为本技术的所述电池封装膜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金属层为纯金属箔材或
合金箔材。
[0014]作为本技术的所述电池封装膜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厚度均为2μm~10μm。
[0015]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及如上所述的电池封装膜结构,所述隔热层、所述尼龙层、所述第一粘合层、所述金属层、所述第二粘合层和所述PP层从外到内依次包覆所述电芯,所述电芯包括依次层叠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封装膜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隔热层、尼龙层、第一粘合层、金属层、第二粘合层和PP层,隔热层的导热系数为0.001W/(m
·
K)~0.2W/(m
·
K),隔热层对热量具有高效的隔绝反射效果,能够保障膜结构不会出现过度升温或过热的现象,有效地保障了电芯的封装安全,使得膜结构灵活地适应了各种电芯的封装。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电池封装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隔热层的厚度和尼龙层的厚度的关系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隔热层的厚度和金属层的厚度的关系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隔热层的厚度和PP层的厚度的关系示意图。
[0021]其中:1

隔热层;2

尼龙层;3

第一粘合层;4

金属层;5

第二粘合层;6

PP层;W1

隔热层的厚度;W2

尼龙层的厚度;W3

金属层的厚度;W4

PP层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以下结合附图1~4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电池封装膜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层叠的隔热层1、尼龙层2、第一粘合层
3、金属层4、第二粘合层5和PP层6,隔热层1的导热系数为0.001W/(m
·
K)~0.2W/(m
·
K),其中,隔热层1的导热系数可以为0.001W/(m
·
K)~0.01W/(m
·
K)、0.01W/(m
·
K)~0.03W/(m
·
K)、0.03W/(m
·
K)~0.05W/(m
·
K)、0.05W/(m
·
K)~0.08W/(m
·
K)、0.08W/(m
·
K)~0.12W/(m
·
K)、0.12W/(m
·
K)~0.16W/(m
·
K)、0.16W/(m
·
K)~0.2W/(m
·
K)。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封装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隔热层(1)、尼龙层(2)、第一粘合层(3)、金属层(4)、第二粘合层(5)和PP层(6),所述隔热层(1)的导热系数为0.001W/(m
·
K)~0.2W/(m
·
K)。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封装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1)的材料为聚合物发泡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封装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1)的材料为隔热瓦。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封装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1)的厚度为2μm~20μ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封装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1)的厚度为W1,所述尼龙层(2)的厚度为W2,满足关系式:0.05≤W1/W2≤1.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封装膜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斌韩冰纪荣进李聪陈贤锐郑明清陈杰李载波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