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热装置及红冲机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180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加热装置及含有该种装置的红冲机床,属于机床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原料;包括有:加热装置主体,其具有燃烧腔室,燃烧腔室内具有升温通道,原料在升温通道内升温;自动输送机构,用于驱动原料在加热升温通道内移动;以及若干个燃料输送机构,其至少具有空气输入管路和燃气输入管路。优选地,所述空气输入管路包括有:风机,用于吸入空气;第一进气管,其一端与所述燃气输入管路连通并汇入燃烧腔室内,其另一端与风机连接;以及第二进气管,其一端与燃烧腔室直接导通,其另一端与风机连接。其另一端与风机连接。其另一端与风机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加热装置及红冲机床


[0001]本技术属于机床
,特指一种自动加热装置及含有该种装置的红冲机床。

技术介绍

[0002]“红冲”实际上是一种热挤压工艺,红冲机床指的是采用该红冲工艺用于加工零部件的机床。目前红冲机床的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没有办法实现从上料到最后落料的全过程的自动化。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2020587156.5,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热锻红冲机床的安全防护机构,其公开了一种自动防护机构;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2105486981,专利名称为一种红冲模具打料装置,其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动打料脱料的装置;又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4201004607,专利名称为红冲冲床的自动送料装置,其具体公开了一种送料装置。上述专利仅在局部形成部分自动化,没有做到全流程的自动化。
[0003]其中,特别在自动加热环节,是整个红冲机床加工是否能够满足工艺要求的关键步骤。现有的加热过程往往依靠工人经验,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对工人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加热装置及含有该种装置的红冲机床。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自动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原料;包括有:
[0007]加热装置主体,其具有燃烧腔室,燃烧腔室内具有升温通道,原料在升温通道内升温;
[0008]自动输送机构,用于驱动原料在加热升温通道内移动;以及
[0009]若干个燃料输送机构,其至少具有空气输入管路和燃气输入管路。
>[0010]优选地,所述空气输入管路包括有:
[0011]风机,用于吸入空气;
[0012]第一进气管,其一端与所述燃气输入管路连通并汇入燃烧腔室内,其另一端与风机连接;以及
[0013]第二进气管,其一端与燃烧腔室直接导通,其另一端与风机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管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一进气支管和一个第一进气主管;
[0015]其中,第一进气主管在其径向方向配置有燃气输入接口,燃气输入接口与所述燃气输入管路连通;
[0016]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进气支管同时与第一进气主管的一端连通。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气管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二进气分流管和一个第二进气主管。
[0018]优选地,所述燃气输入管路至少具有:
[0019]燃气输入主管,其用于外接供气管路;
[0020]若干个第一燃气输入支管,其与所述燃气输入主管连通;
[0021]第一减压阀,其与所述第一燃气输入支管连通;
[0022]电磁阀,其与所述第一减压阀连通,用于控制燃气输入管路的打开和关闭;以及
[0023]燃气输出接口,用于与空气输入管路中的空气混合排向燃烧腔室。
[0024]优选地,所述燃气输入管路至少具有若干个第二燃气输入支管,第二燃气输入支管还依次连接有第二减压阀、点火高压线和点火单元。
[0025]优选地,所述燃烧腔室具有腔室隔热板,其位于燃烧腔室的外侧;所述腔室隔热板上成型有第二感应孔位;
[0026]所述加热装置主体还具有若干个隔热墙和红外测温装置;
[0027]其中,所述隔热墙上成型有第一感应孔位,第一感应孔位与所述第二感应孔位相对应,使得红外测温装置能将红外线依次经第一感应孔位和第二感应孔位发射至燃烧腔室内用于测量燃烧腔室内温度。
[0028]优选地,所述隔热墙包括有若干个纵向布置的外围隔热板,所述第一感应孔位至少部分成型在外围隔热板的一侧。
[0029]一种红冲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加热装置,还包括有:
[0030]机床主体,其至少具有主控制系统;
[0031]自动上料装置,其具有上料提升机构和储料机构,上料提升机构用于从储料机构中自动提升原料,并驱动原料进入升温通道;
[0032]自动切料装置,用于切割原料;
[0033]自动送料装置,用于夹取自动切料装置切下来的原料并输送至冲压工位;
[0034]自动冲压装置,用于红冲原料;以及
[0035]自动落料装置,用于承接由所述自动冲压装置加工的零件并集中收纳。
[0036]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37]本技术可以实现从上料到下料的全流程的自动化,只需要在开始上料前备好足够的原料,以及零部件加工好后收集整理即可。本技术的自动上料装置能够满足两个上料轨道的用料需求。而且原料可以根据需求进入到任意一个上料轨道。本技术的自动加热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更多的氧气进气量,燃料燃烧更加充分。本技术的自动切料装置能够根据实际翻转原料段的角度,方便夹头夹取。本技术的自动落料装置能够自动承接已经加工好的原料,并自动的运输到集料处,完成整个红冲机床的加工流程。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本技术中红冲机床的结构简图;
[0039]图2是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3是图2隐藏了上料装置外壳组件之后的结构简图之一;
[0041]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2]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3]图6是图2隐藏了上料装置外壳组件之后的结构简图之一;
[0044]图7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5]图8是图1中隐藏了自动上料装置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9是图8中隐藏了机床外壳机构之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47]图10是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8]图11是腔室隔热板和隔热墙的爆炸图;
[0049]图12是燃气输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13是空气输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14是图8中隐藏了机床外壳机构之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52]图15是自动切料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16是翻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17是翻台机构的局部爆炸图;
[0055]图18是自动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6]图19是图8中隐藏了部分机床外壳机构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57]图20是图19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0058]图21是自动落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9]图22是自动落料装置的的局部爆炸图。
[0060]图中:1

原料;2

原料段;100

机床主体;101

机床外壳机构;
[0061]200

自动上料装置;201

上料装置外壳组件;210

上料提升机构;212

提升动力构件;213

顶出构件;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原料;包括有:加热装置主体(310),其具有燃烧腔室(311),燃烧腔室(311)内具有升温通道(312),原料在升温通道(312)内升温;自动输送机构,用于驱动原料在加热升温通道(312)内移动;以及若干个燃料输送机构(320),其至少具有空气输入管路(321)和燃气输入管路(3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入管路(321)包括有:风机(3211),用于吸入空气;第一进气管(3212),其一端与所述燃气输入管路(322)连通并汇入燃烧腔室(311)内,其另一端与风机(3211)连接;以及第二进气管(3213),其一端与燃烧腔室(311)直接导通,其另一端与风机(32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3212)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一进气支管(3214)和一个第一进气主管(3215);其中,第一进气主管(3215)在其径向方向配置有燃气输入接口(3216),燃气输入接口(3216)与所述燃气输入管路(322)连通;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进气支管(3214)同时与第一进气主管(3215)的一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管(3213)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二进气分流管(3217)和一个第二进气主管(32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输入管路(322)至少具有:燃气输入主管(3221),其用于外接供气管路;若干个第一燃气输入支管(3222),其与所述燃气输入主管(3221)连通;第一减压阀(3223),其与所述第一燃气输入支管(3222)连通;电磁阀(3224),其与所述第一减压阀(3223)连通,用于控制燃气输入管路(322)的打开和关闭;以及燃气输出接口(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仙锋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环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