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系统及具有该净水系统的净水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174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净水、冲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净水系统及具有该净水系统的净水设备,包括:后处理子系统;水泵,设置在所述后处理子系统的前端;超滤复合滤芯,其上构造有进水口和净水出口;以及原水进水管路,与所述超滤复合滤芯的所述进水口相连通,其中,所述超滤复合滤芯设置在所述水泵的前端,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净水出口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后处理子系统相连通,以将经所述超滤复合滤芯过滤后的净水输送到所述后处理子系统中。该净水系统具有无需频繁更换滤芯、可实现滤芯的相互冲洗以及用户体验感好的优点。的相互冲洗以及用户体验感好的优点。的相互冲洗以及用户体验感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净水系统及具有该净水系统的净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冲洗
,具体涉及一种净水系统及具有该净水系统的净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滤芯超滤膜寿命较长,清洗后可实现3年无需更换。同时,超滤膜在净水系统中的应用,既可以作为预处理滤芯也可以作为后置处理滤芯。现有超滤膜的清洗方式有手工拆卸清洗,但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需要对超滤膜清洗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0003]现有的超滤膜自动清洗技术包括:原水正反冲洗,但水质差的地方,越洗越堵,利用储水罐内的净水对滤芯进行反冲洗,但这样的方式会存在零部件多、体积大、成本高的情形,采用并联独立超滤与多个电动球阀相结合的方式,又会存在零部件多、体积大、成本高的情形。
[0004]鉴于上述情形,通常将PP棉、活性炭等作为前置滤芯,但这种前置滤芯无法进行清洗,3至6个月就需要更换滤芯,操作频繁,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至少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净水系统多采用PP棉、活性炭等作为前置滤芯,但这种前置滤芯无法进行清洗,3至6个月就需要更换滤芯,操作频繁,用户体验感较差的缺陷之一,从而提供一种净水系统及具有该净水系统的净水设备。
[000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净水系统,包括:后处理子系统;水泵,设置在所述后处理子系统的前端;超滤复合滤芯,其上构造有进水口和净水出口;以及原水进水管路,与所述超滤复合滤芯的所述进水口相连通,其中,所述超滤复合滤芯设置在所述水泵的前端,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净水出口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后处理子系统相连通,以将经所述超滤复合滤芯过滤后的净水输送到所述后处理子系统中。
[0007]其中,所述后处理子系统包括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的预处理模块、与所述预处理模块相连接的精滤件以及与所述精滤件相连接的后处理滤芯。
[0008]其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废水管路,所述废水管路与所述精滤件相连接,其中,在所述废水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
[0009]其中,在连接所述超滤复合滤芯与所述水泵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二控制阀以及流量计,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阀能在整机停机时隔断所述超滤复合滤芯与所述后处理子系统;所述流量计能检测所述超滤复合滤芯的出水流量,以识别冲洗。
[0010]其中,所述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净水出口包括第一净水出口和第二净水出口;所述超滤复合滤芯包括:外壳;内壳,嵌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壳适于将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滤芯腔室和第二滤芯腔室,所述第一滤芯腔室与所述第二滤芯腔室的开口端分别与外部管路连通;第一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一滤芯腔室内,所述
第一滤芯设置有第一超滤膜,并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超滤膜的内外两侧连通;第二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二滤芯腔室内,所述第二滤芯设置有第二超滤膜,并设置有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二超滤膜的内外两侧连通;所述超滤复合滤芯适于根据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导通状态在制水状态、第一滤芯反冲第二滤芯状态及第二滤芯反冲第一滤芯状态三种状态之间切换。
[0011]其中,当所述超滤复合滤芯处于所述制水状态时,所述第一进水口及所述第二进水口为进水口,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及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为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滤芯腔室连通,并经由所述第一超滤膜后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滤芯腔室连通,并经由所述第二超滤膜后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连通。
[0012]其中,当所述超滤复合滤芯处于第一滤芯反冲第二滤芯状态时,所述第一进水口及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为进水口,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及所述第二进水口为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滤芯腔室连通,并经由所述第一超滤膜后依序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连通,继而经由所述第二超滤膜后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
[0013]其中,当所述超滤复合滤芯处于第二滤芯反冲第一滤芯状态时,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及所述第二进水口为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及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为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滤芯腔室连通,并经由所述第二超滤膜后依序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第一净水出水口连通,继而经由所述第一超滤膜后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
[0014]其中,还包括:滤芯座体,适于与所述超滤复合滤芯的开口端密封配合连接,并设置有与进水口及出水口总数相等的环道。
[0015]其中,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为两个独立出口,分别与外部管路导通。
[0016]其中,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在所述超滤复合滤芯内部连通汇流至一个汇流出口,所述汇流出口与外部管路导通。
[0017]其中,所述滤芯座体包括:第一环道,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环道设置有第一环道开孔,适于将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第二环道,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环道设置有第二环道开孔,适于将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第三环道,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环道设置有第三环道开孔,适于将所述第二进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中心圆道,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连通,所述中心圆道设置有中心圆道开孔,适于将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且所述中心圆道开孔与所述第二环道开孔连通;总净水口,与所述中心圆道开孔及所述第二环道开孔连通,适于将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及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
[0018]其中,所述滤芯座体包括:第一环道,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环道设置有第一环道开孔,适于将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第三环道,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环道设置有第三环道开孔,适于将所述第二进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中心圆道,与所述汇流出口连通,所述中心圆道设置有中心圆道开孔,适于将所述汇流出口与外部管路连通;总净水口,通过所述中心圆道开孔与所述中心圆道连通,适于将所述汇流出口与外部管路连通。
[0019]其中,所述第一滤芯与所述第二滤芯的排布方式为上下设置或内外层设置。
[0020]其中,在所述原水进水管路上设置集成阀;
[0021]所述集成阀包括:阀体,在所述阀体上分别构造有阀体进口、至少三个腔室和至少三个出口,所述至少三个腔室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所述至少三个出口包括第一出口、第二出口以及第三出口;阀芯,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上端面,在所述阀芯上构造有阀芯进口和至少三个阀芯出口,所述阀芯的第一阀芯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所述阀芯的第二阀芯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所述阀芯的第三阀芯出口连通阀体的第三腔室,所述阀芯进口连通所述阀体进口;以及转盘,在所述转盘上分别构造有多个流路,通过所述转盘的转动,来促使相应的流路与对应的阀芯进口以及阀芯出口相连通,以对各个所述流路进行切换。
[0022]其中,所述转盘包括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其中,当所述集成阀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处理子系统;水泵,设置在所述后处理子系统的前端;超滤复合滤芯,其上构造有进水口和净水出口;以及原水进水管路,与所述超滤复合滤芯的所述进水口相连通,其中,所述超滤复合滤芯设置在所述水泵的前端,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净水出口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后处理子系统相连通,以将经所述超滤复合滤芯过滤后的净水输送到所述后处理子系统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子系统包括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的预处理模块、与所述预处理模块相连接的精滤件以及与所述精滤件相连接的后处理滤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废水管路,所述废水管路与所述精滤件相连接,其中,在所述废水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所述超滤复合滤芯与所述水泵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二控制阀以及流量计,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阀能在整机停机时隔断所述超滤复合滤芯与所述后处理子系统;所述流量计能检测所述超滤复合滤芯的出水流量,以识别冲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净水出口包括第一净水出水口和第二净水出水口;所述超滤复合滤芯包括:外壳;内壳,嵌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壳适于将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滤芯腔室和第二滤芯腔室,所述第一滤芯腔室与所述第二滤芯腔室的开口端分别与外部管路连通;第一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一滤芯腔室内,所述第一滤芯设置有第一超滤膜,并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超滤膜的内外两侧连通;第二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二滤芯腔室内,所述第二滤芯设置有第二超滤膜,并设置有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二超滤膜的内外两侧连通;所述超滤复合滤芯适于根据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导通状态在制水状态、第一滤芯反冲第二滤芯状态及第二滤芯反冲第一滤芯状态三种状态之间切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超滤复合滤芯处于所述制水状态时,所述第一进水口及所述第二进水口为进水口,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及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为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滤芯腔室连通,并经由所述第一超滤膜后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滤芯腔室连通,并经由所述第二超滤膜后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超滤复合滤芯处于第一滤芯反冲第二滤芯状态时,所述第一进水口及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为进水口,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及所述第二进水口为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滤芯腔室连通,并经由所述第
一超滤膜后依序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连通,继而经由所述第二超滤膜后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超滤复合滤芯处于第二滤芯反冲第一滤芯状态时,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及所述第二进水口为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及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为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滤芯腔室连通,并经由所述第二超滤膜后依序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第一净水出水口连通,继而经由所述第一超滤膜后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芯座体,适于与所述超滤复合滤芯的开口端密封配合连接,并设置有与进水口及出水口总数相等的环道。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为两个独立出口,分别与外部管路导通。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在所述超滤复合滤芯内部连通汇流至一个汇流出口,所述汇流出口与外部管路导通。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座体包括:第一环道,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环道设置有第一环道开孔,适于将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第二环道,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环道设置有第二环道开孔,适于将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第三环道,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环道设置有第三环道开孔,适于将所述第二进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中心圆道,与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连通,所述中心圆道设置有中心圆道开孔,适于将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且所述中心圆道开孔与所述第二环道开孔连通;总净水口,与所述中心圆道开孔及所述第二环道开孔连通,适于将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口及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座体包括:第一环道,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环道设置有第一环道开孔,适于将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第三环道,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环道设置有第三环道开孔,适于将所述第二进水口与外部管路连通;中心圆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云钲谢武彬董情李锦彬方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