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双向桩载荷测试测量值的荷载
‑
沉降曲线绘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桩载荷测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双向桩载荷测试测量值来绘制荷载
‑
沉降(Q
‑
S)曲线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桩基自几千年前起就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世界各地的普遍做法是针对每种类型的载荷(即压力(ASTM D1143/D1143M)、抗拔(ASTM D3689/D3689M)、横向(ASTM D3966/D3966M))对桩进行载荷测试,测试通常在桩上进行。执行这些操作是为了确认设计荷载计算,了解打桩系统的适用性并确保桩的安全承载能力。
[0003]对于大型桩测试,引入并广泛使用了静态双向桩载荷测试。其提供了许多优点,如无限制的测试载荷、更高的载荷、更低的单位成本、小工作区域、所需的净空小、安全性提高、不需要反作用系统、计算摩擦与端承之比等。
[0004]由M.England(England 2003Bidirectional SL)撰写的题为"Bi
‑ />directi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绘制荷载
‑
沉降Q
‑
S曲线以评估测试桩性能的方法(100),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双向桩载荷测试中收集(102)原始数据以构建测得的载荷
‑
位移图;基于桩土模型构建(104)模拟的载荷
‑
位移图;通过与所述测得的载荷
‑
位移图相匹配来确认(106)所述模拟的载荷
‑
位移图;基于所述模拟的载荷
‑
位移图生成(108)荷载
‑
沉降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100),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获得所述模拟的载荷
‑
位移图:使用诸如桩长度、桩大小和桩模量之类的桩参数设置(1042)桩建模分析;使用诸如桩身摩擦和桩底承载之类的土壤参数设置(1044)土壤建模分析;基于所述桩土模型执行(1046)模拟分析以获得所述模拟的载荷
‑
位移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100),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准备基于原始数据的所述载荷
‑
位移图:从所述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