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56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属于内装墙面装修技术领域,包括副框和第一连接组件,副框沿薄型陶瓷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于副框两端的第一承接件和第一挂件,第一承接件为U形,第一承接件的封闭端连接在副框上,第一承接件的两个侧板分别连接在龙骨和薄型陶瓷大板的背板上,第一承接件与龙骨连接的侧板上开设有连接槽;第一挂件上设有与连接槽相适配的卡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通过设置副框和设置在副框两端的第一承接件和第一挂件加强相邻两个薄型陶瓷大板的连接,增强了其连接稳定性;且该安装结构的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在施工中不产生粉尘。且在施工中不产生粉尘。且在施工中不产生粉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内装墙面装修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薄型陶瓷大板的出现,薄型陶瓷大板应用于墙面等部位的装修,装修的视觉效果彰显高端大气,因此迅速占据装修市场。
[0003]目前安装薄型陶瓷大板的方法多采用胶粘法或者挂贴法,其中胶粘法采用硅酮结构胶进行粘接陶瓷大板作业,薄型陶瓷大板切割开孔采用玻璃刀进行施工,但采用胶粘法施工的薄型陶瓷大板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存在脱落的风险,且安装的薄型陶瓷大板的规格尺寸均受限;而挂贴法采用“T”型挂件一端与墙面骨架栓接固定,另一端粘贴薄型陶瓷大板的背板,然后通过水泥基胶粘剂点粘薄型陶瓷大板,以揉压方式均匀压贴牢固,施工工艺繁琐。现有的铺贴工艺导致大板易松动、脱落、严重情况易造成财务损失和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旨在解决面板连接的可靠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包括:
[0006]副框,所述副框沿薄型陶瓷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7]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副框两端的第一承接件和第一挂件,所述第一承接件为U形,所述第一承接件的封闭端连接在所述副框上,所述第一承接件的两个侧板分别连接在龙骨和薄型陶瓷大板的背板上,所述第一承接件与龙骨连接的侧板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挂件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槽相适配的卡接部
[0008]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挂件为U形,所述第一挂件的封闭端连接在所述副框上。
[000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挂件还包括:
[0010]第一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挂件的封闭端,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壁与薄型陶瓷大板的背板连接;
[0011]第二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挂件的封闭端并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所述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
[00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承接件与所述龙骨连接的侧板的厚度自开口端向封闭端逐渐增大。
[001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当薄型陶瓷大板竖向安装时,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还包括:
[0014]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连接在位于薄型陶瓷大板的上下两端
的所述副框上的第二承接件和第二挂件,所述第二承接件上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挂件上设有与所述容纳槽相适配的连接部。
[0015]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承接件上还设有与龙骨连接的螺栓孔。
[0016]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承接件包括:
[0017]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抵在龙骨的侧壁上,且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螺栓孔;
[0018]第一支撑部,设于所述固定板的远离龙骨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副框连接;
[0019]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设于所述固定板的同侧,所述第二支撑部为L形,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固定板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002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挂件包括:
[0021]第三支撑部,与所述副框连接;
[0022]挂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部远离所述副框的一侧,所述挂接板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呈夹角设置,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挂接板上。
[002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副框为U形,所述副框的封闭端连接在所述薄型陶瓷大板的背板上,所述副框的开口端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副框的两个侧板围设成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用于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
[0024]本技术提供的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通过设置副框和设置在副框两端的第一承接件和第一挂件加强相邻两个薄型陶瓷大板的连接,增强了其连接稳定性;且该安装结构的结构简单,经久耐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在施工中不产生粉尘,可减少环境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型陶瓷大板竖向安装的立面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A

A处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中B

B处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型陶瓷大板横向安装的立面示意图;
[0030]图5为图4中C

C处的剖面示意图;
[0031]图6为图4中D

D处的剖面示意图。
[0032]图中:100、龙骨;200、薄型陶瓷大板;210、副框;220、第一挂件;221、第一承接件;230、第二承接件;231、第二挂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4]请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进行说明。所述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包括副框210和第一连接组件,副框210沿薄型陶瓷大板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于副框210两端的第一承接件221和第一挂件220,第一承接件221为U形,第一承接件221的封闭端连接在副框210上,第一承接件221的两个侧板分别连接在龙骨100和薄型陶瓷大板200的背板上,第一承接件221与龙骨100连接的侧板上开设有连接槽;第一挂件220上设有与连接槽相适配的卡接部。
[0035]本技术提供的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将副框210连接在薄型陶瓷大板200的背板上,且多个副框210沿薄型陶瓷大板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用于支撑和连接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于副框210两端的第一承接件221和第一挂件220,第一承接件221和相邻薄型陶瓷大板200上的第一挂件220连接,用于加强薄型陶瓷大板200的连接可靠性。
[0036]在对薄型陶瓷大板200进行排版安装时,分为竖向安装和横向安装,其中竖向安装为龙骨100沿薄型陶瓷大板200的长边竖向设置;而横向安装为龙骨100沿薄型陶瓷大板200的长边横向布置;在安装时,薄型陶瓷大板200均为自下而上自左向右依次安装。当竖向安装时,副框210沿水平方向设于薄型陶瓷大板200上,第一挂件220设于薄型陶瓷大板200的左侧,第一承接件221设于薄型陶瓷大板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副框,所述副框沿薄型陶瓷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副框两端的第一承接件和第一挂件,所述第一承接件为U形,所述第一承接件的封闭端连接在所述副框上,所述第一承接件的两个侧板分别连接在龙骨和薄型陶瓷大板的背板上,所述第一承接件与龙骨连接的侧板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挂件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槽相适配的卡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件为U形,所述第一挂件的封闭端连接在所述副框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件还包括:第一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挂件的封闭端,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壁与薄型陶瓷大板的背板连接;第二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挂件的封闭端并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所述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接件与所述龙骨连接的侧板的厚度自开口端向封闭端逐渐增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薄型陶瓷大板竖向安装时,薄型陶瓷大板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连接在位于薄型陶瓷大板的上下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漫惠刚苏建阳高立岗倪士亮李雅倩李泽丹孙如阳侯欢腾李娜刘洋卢凯宁刘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工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