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1475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包括坡屋面结构层和多个晶硅光伏板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是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实用性的构造体系。平整有序的光伏板布置,可以应对“全覆盖”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特殊要求,满足建筑师对形式美的要求;通过构造节点的开缝设计,使整个屋面系统通风良好,降低了组件损坏的风险,提升了发电效率;利用横纵龙骨的间隙设置导水槽,大大优化了光伏屋面防雨雪能力;通过精细化的结构体系设计,提高了施工效率,显著地降低了项目成本,根据以上优势,该种技术在未来必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阔的应用前景。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晶硅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晶硅光伏材料是一种常见太阳能发电材料,在通常的建筑设计中,这种光伏材料需要与传统建筑材料在构造上结合才能有效地使用在建筑中,形成建筑的外表皮幕墙或是墙体、屋面面层等。坡屋面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屋面类型之一,其良好的气候适应性使其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气候区。由于坡屋面可以与太阳形成最佳的入射角度,故光伏板可以大量地在屋面使用,并能取得很好的发电效率。晶硅光伏材料对建筑的坡屋面构造提出新的要求,例如需要容纳新的电器设备、光伏板的热工需求,有些还可能与建筑传统构造发生冲突与矛盾。晶硅光伏材料与坡屋面的结合,需要考虑工艺上的改变,解决屋面防水、光伏板通风散热等问题。基于光伏材料良好的外观质感,对建筑坡屋面的美学层面也提出了要求,在“全覆盖式”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中,需要更平整、更具有现代感、可被观赏的光伏屋面与之呼应。这就要求在一体化结合的研究中来解决,形成构造一体化技术,使新材料完美应用于各类新建的建筑中。
[0003]目前,许多坡屋面使用光伏组件都是单纯以发电为目的,往往都是在屋面局部设置了光伏板。玻璃基晶硅光伏组件由于自身较为接近,可以与立面平整的光伏幕墙或玻璃幕墙统一考虑,满足建筑的整体协调性。本专利通过平面开放式搭接的方式,其目的一是形成构造防水层,利用构造方式疏导雨水,二是完全避晶硅光伏组件互相遮挡,提高发电效率,三是与立面幕墙在构造和细节上更好地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包括坡屋面结构层和多个晶硅光伏板本体,所述晶硅光伏板本体与坡屋面结构层呈上下分布,且晶硅光伏板本体位于坡屋面结构层的上方,所述坡屋面结构层的面层上铺设有铝合金龙骨,所述铝合金龙骨与坡屋面结构层之间设有纵向排水槽,多个所述晶硅光伏板本体之间存在多个横竖方向的透气间隙,所述竖向的透气间隙的顶部设有纵向挡水条,所述横向的透气间隙设有横向排水槽。
[0007]优选地,所述纵向挡水条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侧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轴,所述限位板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固定轴向限位框内延伸。
[0008]优选地,所述固定轴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传动轴,所述限位框上开设有
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口,所述限位口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外侧壁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滑动口,所述滑动口内侧壁与第二滑动轴外侧壁滑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坡屋面结构层呈倾斜设置,多个所述晶硅光伏板本体分布在同一平面,且与坡屋面结构层相平行。
[0010]优选地,所述纵向挡水条的宽度大于竖向的透气间隙的宽度,所述铝合金龙骨与晶硅光伏板本体的模数相对应。
[0011]优选地,所述坡屋面结构层上设有预埋件,所述铝合金龙骨与预埋件相连接。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3]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是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实用性的构造体系。平整有序的光伏板布置,可以应对“全覆盖”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特殊要求,满足建筑师对形式美的要求;通过构造节点的开缝设计,使整个屋面系统通风良好,降低了组件损坏的风险,提升了发电效率;利用横纵龙骨的间隙设置导水槽,大大优化了光伏屋面防雨雪能力;通过精细化的结构体系设计,提高了施工效率,显著地降低了项目成本。根据以上优势,该种技术在未来必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的横向剖面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A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的纵向剖面图。
[0017]图中:1、纵向排水槽;2、纵向挡水条;3、晶硅光伏板本体;4、坡屋面结构层;5、铝合金龙骨;6、横向排水槽;7、限位框;8、限位口;9、限位杆;10、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

3,一种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包括坡屋面结构层4和多个晶硅光伏板本体3,晶硅光伏板本体3与坡屋面结构层4呈上下分布,且晶硅光伏板本体3位于坡屋面结构层4的上方,坡屋面结构层4的面层上铺设有铝合金龙骨5,铝合金龙骨5与坡屋面结构层4之间设有纵向排水槽1,多个晶硅光伏板本体3之间存在多个横竖方向的透气间隙,竖向的透气间隙的顶部设有纵向挡水条2;
[0019]横向的透气间隙设有横向排水槽6,纵向挡水条2内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侧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轴10,限位板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7,固定轴10向限位框7内延伸,固定轴10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传动轴,限位框7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口8,限位口8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外侧壁转动连接有限位杆9,限位杆9上开设有滑动口,滑动口内侧壁与第二滑动轴外侧壁滑动连接,这样既保证了纵向挡水条2的密封性,又方便对其进行拆卸;
[0020]坡屋面结构层4呈倾斜设置,多个晶硅光伏板本体3分布在同一平面,且与坡屋面结构层4相平行,纵向挡水条2的宽度大于竖向的透气间隙的宽度,铝合金龙骨5与晶硅光伏
板本体3的模数相对应,坡屋面结构层4上设有预埋件,铝合金龙骨5与预埋件相连接。
[0021]本技术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0022]本设计采用可以实现快速精量化的屋面体系,在坡屋面的面层上铺设铝合金龙骨,形成与晶硅光伏板模数相对应的框架体系。龙骨与屋面预埋件相连接,不破坏屋面的保温层和防水层。晶硅光伏板由12mm宽铝合金边框包裹,以增加安全性,并通过铝合金连接件与龙骨相连。
[0023]沿坡屋面布置的光伏组件形成一个连续平整的平面,使雨水顺势而下,起到第一层防水的作用。在纵向方向上,边框之间不打胶,保证光伏组件的通风散热,框边利用铝合金扣件做挡水条,防止雨水进入,在横向方向上加大边框间的空隙,利用连接件形成导水槽,将雨水引导至纵向导水槽,再经檐沟排至地面。
[0024]光伏组件布置在同一平面,整个表面平整无交叠,保证处于下层的光伏组件不会被上层的组件遮挡。光伏组件之间不做封闭打胶处理,使组件与屋面间的空气得以流通,在夏季可以显著地降低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提高发电效率。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包括坡屋面结构层(4)和多个晶硅光伏板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硅光伏板本体(3)与坡屋面结构层(4)呈上下分布,且晶硅光伏板本体(3)位于坡屋面结构层(4)的上方,所述坡屋面结构层(4)的面层上铺设有铝合金龙骨(5),所述铝合金龙骨(5)与坡屋面结构层(4)之间设有纵向排水槽(1),多个所述晶硅光伏板本体(3)之间存在多个横竖方向的透气间隙,所述竖向的透气间隙的顶部设有纵向挡水条(2),所述横向的透气间隙设有横向排水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挡水条(2)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侧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轴(10),所述限位板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7),所述固定轴(10)向限位框(7)内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晶硅光伏板平面开放式排水坡屋面集成构造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新宇武威李辰琦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