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丝分离固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83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丝分离固定平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座和弹性夹持体,固定座上设有凹槽,用于夹持导丝的弹性夹持体设于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性夹持体夹持导丝,无需增加任何传动机械结构,通过弹性夹持体材料本身的弹性力以及材料本身提供的摩擦力,即可实现导丝的分离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更加便捷地取放导丝和更加顺畅地进行收放导丝的操作;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便捷,便于推广使用。便于推广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丝分离固定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丝分离固定平台,属于医疗器械
本文所描述的“上方”为固定平台垂直水平面向上的方向,“下方”为固定平台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前方”为固定平台靠近患者的一侧方向;“后方”为固定平台远离患者的一侧方向。

技术介绍

[0002]在介入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同时使用多根导丝进行操作。比如在冠脉介入手术中,进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型或植入支架等步骤,需要借助于多根导丝来完成操作。但是在多根导丝置入后,由于缺乏导丝分离和固定装置,在导丝的体外段,操作者很难对多根导丝进行辨别,在使用某一步骤中的目标导丝时,不容易分辨目标导丝,并且很容易与非目标导丝(即该步骤中不需要进行抽拉移动的导丝)互相影响。目标导丝与非目标导丝之间的互相影响可能会出现下列问题:
[0003]①
容易造成非目标导丝出现顺带的移动:
[0004]如果非目标导丝向前移动:非目标导丝有时会因此穿破血管从而导致发生手术并发症,严重情况可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0005]如果非目标导丝向后移动:非目标导丝有时会因此错误的退出重要血管,导致术者之前的关键操作失败,而需要重新置入导丝,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患者及医生的X射线暴露剂量。
[0006]②
容易造成导丝互相缠绕:导丝互相缠绕使手术操作无法继续进行,严重情况需要全部撤出导丝,从头重新开始操作。
[0007]③
术中难以分离导丝:因为导丝直径非常细,且并行在一起,术者在手术中很难快速地拿起目标导丝。
[0008]④
术中难以分辨导丝:导丝过细且颜色接近,术者经常会遗忘导丝与血管的对应关系,常常需要X射线透视确定,造成时间的浪费和不必要的X射线暴露。
[0009]⑤
术中悬空操作导丝,增加了手术难度:目前手术中,术者通常双手悬空操作导丝,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上臂及手部肌肉的紧张,一定程度影响操作导丝的精细动作,对新进的术者影响尤为明显。对熟练的术者,在长时间手术时,也会导致肌肉痉挛疼痛并影响继续操作。
[0010]目前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用于导丝分离固定的器械意图克服上述问题,如中国专利,专利授权号CN211066782U,专利名称:导丝固定器;专利中所涉及的导丝固定器可以用于导丝分离固定,但是该导丝固定器是通过机械驱动机构夹紧导丝,整个器械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凭借术者的经验控制机械夹紧的松紧度,致使使用操作过程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通过一种可以便捷操作的导丝分离固定平台,解决分离、
固定、标识导丝,并提供供操作用的托手平台,从而降低导丝操作难度,加快手术速度,减少手术误操作,减少术中并发症,减少术中不必要的X射线暴露剂量,减轻术者上臂负担,增加手部支撑和灵活性,进一步提升手术效率的技术问题。
[0012]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丝分离固定平台,包括固定座和弹性夹持体,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凹槽,用于夹持导丝的所述弹性夹持体设于凹槽内。
[0013]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上方、前方和后方开口的凹槽,凹槽中设有被压缩的弹性夹持体。
[0014]优选地,所述弹性夹持体中设有上方、前方和后方开口的用于夹持导丝的夹持缝。
[0015]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数量大于1。
[0016]优选地,所述夹持缝的上方开口处设有V形的便于安装导丝的导入口。
[0017]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用于标识导丝的标识区域。
[0018]优选地,所述固定座靠近患者的一侧设有托手板。
[0019]优选地,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设有用于封闭夹持缝上方空间以防止导丝脱离夹持缝的盖板。
[0020]优选地,所述盖板的一端设有铰接结构,盖板的一端通过铰接结构与固定座连接;盖板的另一端设有卡扣结构,盖板的另一端通过卡扣结构与固定座连接。
[0021]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外周设有用于与盖板卡扣结构连接的卡槽。
[002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通过弹性夹持体夹持导丝,无需增加任何传动机械结构,通过弹性夹持体材料本身的弹性力以及材料本身提供的摩擦力,即可实现导丝的分离固定,更加便捷地取放导丝和更加顺畅地收放导丝的操作过程。
[0024]本技术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便捷,便于推广使用。
[0025]本技术固定座上配以配套的标识区域可以用于黏贴标有血管名称的标签贴纸,实现对导丝进行标识,避免术者在手术中的误操作。
[0026]本技术提供供操作者使用的托手板,从而降低导丝操作难度,加快手术速度,减轻术者上臂负担,增加手部支撑和灵活性,进一步提升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一;
[0028]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二;
[0029]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三;
[0030]附图标记:1.固定座;2.弹性夹持体;3.凹槽;4.导丝;5.夹持缝;6.标识区域;7.托手板;8.盖板;9.铰接结构;10.卡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32]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导丝分离固定平台,包括固定座1和弹性夹持体2,固定座1上设有凹槽3,用于夹持导丝4的弹性夹持体2设于凹槽3内。固定座1上设有上
方、前方和后方开口的凹槽3,凹槽3中设有被压缩的弹性夹持体2。弹性夹持体2中设有上方、前方和后方开口的用于夹持导丝4的夹持缝5。凹槽3的数量大于1。夹持缝5的上方开口处设有V形的便于安装导丝的导入口。固定座1上设有用于标识导丝4的标识区域6。固定座1靠近患者的一侧设有托手板7。固定座1的上端设有用于封闭夹持缝5上方空间以防止导丝4脱离夹持缝5的盖板8。盖板8的一端设有铰接结构9,盖板8的一端通过铰接结构9与固定座1连接;盖板8的另一端设有卡扣结构10,盖板8的另一端通过卡扣结构10与固定座1连接。固定座1外周设有用于与盖板8卡扣结构10连接的卡槽。
[0033]实施例
[00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并且附图中所示的结构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代表实物。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技术中的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5]本文所描述的“上方”为固定座垂直水平面向上的方向,“下方”为固定座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前方”为固定座靠近患者的一侧方向;“后方”为固定座远离患者的一侧方向。
[0036]参见图1

3,对本技术的组成部件分别描述如下。
[0037]固定座1: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丝分离固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和弹性夹持体,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凹槽,用于夹持导丝的所述弹性夹持体设于凹槽内;所述弹性夹持体中设有上方、前方和后方开口的用于夹持导丝的夹持缝;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设有用于封闭夹持缝上方空间以防止导丝脱离夹持缝的盖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丝分离固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上方、前方和后方开口的凹槽,凹槽中设有被压缩的弹性夹持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丝分离固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大于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丝分离固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嘉禄葛均波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