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暖风循环垫的供风管路装置及暖风循环垫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070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暖风循环垫的供风管路装置及暖风循环垫,暖风循环垫包括供风装置,供风装置具有至少两路中空的出风通道,至少在其中一路出风通道内安装发热体;供风管路装置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部和出风部,进风部包括中空的热风通道层和自然风通道层,热风通道层与安装有发热体的出风通道相连通,自然风通道层与未安装发热体的出风通道相连通,出风部上具有多个中空的分支接头,多个分支接头均与热风通道层相连通,自然风通道层与出风部相连通。采用如上结构形式的供风管路装置具有防止暖风循环垫在安装供风装置和连接件的部位温度过高,从而实现整个垫体表面的温度均匀一致的优点。体表面的温度均匀一致的优点。体表面的温度均匀一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暖风循环垫的供风管路装置及暖风循环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床垫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暖风循环垫的供风管路装置及暖风循环垫。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床上取暖使用最广泛的加热装置是电热毯和水暖垫。但电热毯存在漏电隐患,且容易引起局部过热、电磁辐射等不安全因素。水暖垫则存在漏水、堵塞、需要采取防冻措施并需要定期补水等诸多问题,使用和维护不便。
[0003]中国专利“CN208725264U”公开了一种“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供风管路采用了包括供风主管道及从供风主管道分支出的若干根并联的供风支管道的方式。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使得供风主管道和与其连接的供风支管道首端温度过高,需采取在主管道的上下方铺垫隔热材料以求局部的降温。
[0004]中国专利“CN110419894A”公开了一种“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其风路连接件虽然形成有隔热腔,但隔热腔与风暖床垫的垫体之间是相互封闭结构,只能缓解连接件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而且,供风风管沿主风暖通道分别伸入支风暖通道中,这样的排布方式还是存在主风暖通道中的供风风管排布过于密集而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
[0005]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暖风循环垫存在局部温度过高,床垫热度不均匀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暖风循环垫局部温度过高,热度不均匀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暖风循环垫的供风管路装置及暖风循环垫。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8]一种用于暖风循环垫的供风管路装置,所述暖风循环垫包括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具有至少两路中空的出风通道,至少在其中一路所述出风通道内安装发热体;其特点在于,所述供风管路装置包括:
[0009]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中空的热风通道层和自然风通道层,所述热风通道层与安装有所述发热体的所述出风通道相连通,所述自然风通道层与未安装所述发热体的所述出风通道相连通,所述出风部上具有多个中空的分支接头,多个所述分支接头均与所述热风通道层相连通,所述自然风通道层与所述出风部相连通。
[0010]在本方案中,在连接件的进风部设置热风通道层和自然风通道层,热风通道层与出风部的分支接头连通,使得从安装有发热体的出风通道内流出的风经发热体加热以后流向分支接头。在供风装置上设置一路不安装发热体的出风通道,使得从供风装置流出的自然风也就是不经过加热的风流至自然风通道层内再从出风部流出进而对供风装置和连接件进行隔热和冷却,从而防止暖风循环垫在安装供风装置和连接件的部位温度过高,从而实现整个垫体表面的温度均匀一致。
[0011]较佳地,所述进风部上具有上、中、下三层中空结构,中间层为所述热风通道层,位于所述热风通道层的上方和下方的两层为所述自然风通道层。
[0012]在本方案中,将连接件的进风部设置成上、中、下三层中空结构,使得处于中间层的热风通道层的上方和下方都具有隔热和降温的自然风通道层对连接件进行冷却,进而可进一步防止暖风循环垫的局部温度过高,从而使得整个垫体表面的温度更加地均匀一致以提高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
[0013]较佳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两个导风板,两个所述导风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进风部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导风板的另一端沿靠近所述分支接头的方向延伸,所述导风板用于将所述自然风通道层内的自然风导向所述分支接头的上、下两侧。
[00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使得从进风部的自然风通道层内流出的风沿着导风板流向分支接头的上下两侧,进而对分支接头的上下两侧进行隔热和冷却。同时,导风板还具有防止垫体中处于出风部中分支接头的上下两侧的部位塌陷而将出风部堵塞,进而防止自然风通道层失去作用。
[0015]较佳地,所述供风管路装置还包括多个供风管路,多个所述供风管路与多个所述分支接头一一对应,且所述供风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分支接头,所述供风管路的另一端沿远离所述连接件的方向延伸,所述供风管路上设置有多个间隔的通风孔。
[00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设置,使得从供风装置内流出的热风经连接件的分支接头流入供风管路内,再从供风管路的通风孔中流出以实现对垫体加热的目的。这样设置,具有增长暖风的行程,并且能通过供风管路将暖风均匀地输送到垫体内,进而提高垫体加热的效率和垫体温度的均匀性。
[0017]较佳地,所述供风管路包括相互连接的分散部和延伸部,所述分散部背离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分支接头连接,多个所述供风管路的所述分散部呈扇形状分布。
[0018]在本方案中,供风管路的分散部设置成呈扇形装分布,以增大供风管路与分支接头连接处的间隔距离,进而可防止分支接头与进风管路连接处的温度过高,从而提高垫体内的温度的均匀性。
[0019]一种暖风循环垫,其特点在于,所述暖风循环垫包含如上所述的供风管路装置。
[0020]在本方案中,在暖风循环垫中使用如上所述的供风管路装置,使得整个垫体上的温度均匀一致,进而提高客户使用的舒适性。
[0021]较佳地,所述暖风循环垫包括垫体,所述垫体内具有挡风隔热层和分别位于所述挡风隔热层上方和下方的回风通道层和供风通道层;
[0022]所述挡风隔热层包括靠近于所述供风装置的横向部分,所述横向部分沿着所述垫体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横向部分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供风装置对应以使所述供风装置露出于所述横向部分。
[0023]在本方案中,由于在垫体中,供风装置附近的分支接头和供风管路的分布是最为密集的,进而使得垫体上在分支接头和与分支接头连接的供风管路的分散部上的温度相对于其他部位较高,因此在靠近供风装置的附近设置挡风隔热层,可防止此处的热风向上流动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同时还具有使得此处的暖风朝向远离供风装置的方向流动,进而提高热利用率。而通过挡风隔热层形成回风通道层和供风通道层,在进一步提高暖风的流通行程的同时,使得暖风可循环使用,可进一步提高热利用率。
[0024]较佳地,所述挡风隔热层还包括纵向部分,所述纵向部分与所述横向部分连接并形成一T字型。
[0025]在本方案中,挡风隔热层采用如上的结构形式,使得暖风向远离供风装置的方向流动的同时,从垫体的中间向两侧的方向流动,进而提高暖风循环垫的温度的均匀性。
[0026]较佳地,所述供风装置包括风机和壳体,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相连通,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进风口。
[0027]在本方案中,在风机的外部设置壳体用于防止在使用暖风循环垫时,人体将垫体上的软的垫布压到风机及出风通道上以堵塞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通道。在壳体的外表面设置进风口,用于外部的风进入壳体内为风机及垫体补充所需要的风。
[0028]较佳地,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上除所述连接件所在的一侧外的其余三个侧面均设置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个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回风通道层相连通,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暖风循环垫的供风管路装置,所述暖风循环垫包括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具有至少两路中空的出风通道,至少在其中一路所述出风通道内安装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管路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中空的热风通道层和自然风通道层,所述热风通道层与安装有所述发热体的所述出风通道相连通,所述自然风通道层与未安装所述发热体的所述出风通道相连通,所述出风部上具有多个中空的分支接头,多个所述分支接头均与所述热风通道层相连通,所述自然风通道层与所述出风部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暖风循环垫的供风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上具有上、中、下三层中空结构,中间层为所述热风通道层,位于所述热风通道层的上方和下方的两层为所述自然风通道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暖风循环垫的供风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两个导风板,两个所述导风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进风部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导风板的另一端沿靠近所述分支接头的方向延伸,所述导风板用于将所述自然风通道层内的自然风导向所述分支接头的上、下两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暖风循环垫的供风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管路装置还包括多个供风管路,多个所述供风管路与多个所述分支接头一一对应,且所述供风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分支接头,所述供风管路的另一端沿远离所述连接件的方向延伸,所述供风管路上设置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光哲徐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芙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