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68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涉及一种通过液滴雾化,配合加热进行完全雾化扩散的雾化器,属于农业设备领域。提供的一种通过采用声波振动配合注气形成液滴的雾化上行,通过加热管加热形成雾化的雾化器,包括主体箱体、加热雾化组件、声波雾化组件,主体箱体内上下分布有四层结构,底部一层为密闭空间,其余三层相互连通,声波雾化组件置于次底层内,加热雾化组件置于次顶出内,顶层为雾化扩散区,所述主体箱体包括主体筒、顶盖、底壳体、下壳体,所述加热雾化组件置于主体筒内,加热雾化组件包括加热板、加热管、内导管、推板、浮板,加热板置于主体筒内,能够形成药液的液滴化,雾化上行,配合加热形成扩散。配合加热形成扩散。配合加热形成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


[0001]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涉及一种通过液滴雾化,配合加热进行完全雾化扩散的雾化器,属于环保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对公共场所进行杀菌消毒时,都是通过人员穿戴雾化喷雾剂进行杀菌,通过气压将内部的消杀液体雾化喷淋,形成杀菌,但其整体雾化效果差,覆盖面积有限,且液滴扩散效果差,不能够形成广域的,或者空气中的消杀。
[0003]公开号CN206464107U公开了一种环境工程用喷雾装置,涉及除尘设备领域。其包括一喷雾管,喷雾管的后端管体内设有空气增压泵和雾化器,雾化器通过软管连接有水箱,喷雾管下方设有圆盘,水箱设置在圆盘上,圆盘的下表面在与圆盘同圆心的位置固定有圆柱,圆柱的外圆周面固定有一圈与圆柱同圆心的齿轮圈,圆柱的一侧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齿轮圈啮合,伺服电机连接有驱动控制器,喷雾管的管身与圆盘之间连接有一倾仰角调节机构,喷雾管的喷口端内部设有分雾器,上述结构采用的雾化结构仅仅是通过气流进行雾化扩散,同样采用的液滴颗粒扩散,整体杀菌效率低,扩散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提供的一种通过采用声波振动配合注气形成液滴的雾化上行,通过加热管加热形成雾化的雾化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05]本技术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包括主体箱体、加热雾化组件、声波雾化组件,主体箱体内上下分布有四层结构,底部一层为密闭空间,其余三层相互连通,声波雾化组件置于次底层内,加热雾化组件置于次顶出内,顶层为雾化扩散区;
[0006]所述主体箱体包括主体筒、顶盖、底壳体、下壳体,下壳体螺接置于主体筒底部,顶盖螺接置于主体筒顶部,下壳体外侧壁设置有蓄液箱,蓄液箱和下壳体对应连通,蓄液箱口部设置有连接螺纹,下壳体的外侧壁设置有泵体,泵体和蓄液箱相对,气化管置于下壳体内,且和泵体连通,气化管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环,底壳体置于下壳体底部,且和下壳体密封连接,主体筒内壁设置有上限位环、下限位环,下限位环上设置有多个缺槽,顶盖侧壁等距设置有多个扩散格栅;
[0007]所述加热雾化组件置于主体筒内,加热雾化组件包括加热板、加热管、内导管、推板、浮板,加热板置于主体筒内,且位于主体筒上部,多个加热管均布置于加热板上,加热管沿着主体筒轴向延伸,推板置于主体筒内,且位于上限位环、下限位环之间,多个内导管置于推板上,内导管对应插置于加热管内,浮板置于下限位环下侧,且通过连接管和内导管连通,连接管为伸缩管;
[0008]所述声波雾化组件置于下箱体内,声波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喷头、发生器,发生器置
于底壳体内,雾化喷头置于下箱体内,且和发生器连接;
[0009]所述内导管包括主体管、回流帽、固定环,回流板置于主体管端部,回流帽内边缘直径小于主体管内径,回流帽和主体管之间设置有连通孔,回流帽便于内翻形成沟槽,固定环置于主体管根部;
[0010]所述主体管为变径管,根部管径大于端部直径;
[0011]所述下限位环上的缺槽和推板边缘相交;
[0012]所述加热管内设置有螺旋叶片,且和内导管对应贴合;
[0013]所述气化管为变径管,且顶部设置有喷头。
[0014]有益效果:
[0015]一、能够形成药液的液滴化,雾化上行,配合加热形成扩散;
[0016]二、能够对冷凝的液体进行回收,形成内循环;
[0017]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内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
[0021]1、主体筒;2、内导管;20、主体管;21、回流帽;22、固定环;3、顶盖;4、扩散格栅;5、加热板;6、加热管;7、推板;8、上限位环;9、下壳体;10、连接螺纹;11、蓄液箱;12、雾化喷头;13、发生器;14、底壳体;15、气化管;16、泵体;17、下限位环;18、浮板;19、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根据图1

2所示:本技术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包括主体箱体、加热雾化组件、声波雾化组件,主体箱体内上下分布有四层结构,底部一层为密闭空间,其余三层相互连通,声波雾化组件置于次底层内,加热雾化组件置于次顶出内,顶层为雾化扩散区;
[0024]所述主体箱体包括主体筒1、顶盖3、底壳体14、下壳体9,下壳体9螺接置于主体筒1底部,顶盖3螺接置于主体筒1顶部,下壳体9外侧壁设置有蓄液箱11,蓄液箱11和下壳体9对应连通,蓄液箱11口部设置有连接螺纹10,下壳体9的外侧壁设置有泵体16,泵体16和蓄液箱11相对,气化管15置于下壳体9内,且和泵体16连通,气化管15和下壳体9之间设置有密封环,底壳体14置于下壳体9底部,且和下壳体9密封连接,主体筒1内壁设置有上限位环8、下限位环17,下限位环17上设置有多个缺槽,顶盖3侧壁等距设置有多个扩散格栅4;
[0025]所述加热雾化组件置于主体筒1内,加热雾化组件包括加热板5、加热管6、内导管2、推板7、浮板18,加热板5置于主体筒1内,且位于主体筒1上部,多个加热管6均布置于加热板5上,加热管6沿着主体筒1轴向延伸,推板7置于主体筒1内,且位于上限位环8、下限位环17之间,多个内导管2置于推板7上,内导管2对应插置于加热管6内,浮板18置于下限位环17下侧,且通过连接管19和内导管2连通,连接管19为伸缩管;
[0026]所述声波雾化组件置于下箱体内,声波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喷头12、发生器13,发生
器13置于底壳体14内,雾化喷头12置于下箱体内,且和发生器13连接;
[0027]所述内导管2包括主体管20、回流帽21、固定环22,回流板置于主体管20端部,回流帽21内边缘直径小于主体管20内径,回流帽21和主体管20之间设置有连通孔,回流帽21便于内翻形成沟槽,固定环22置于主体管20根部;
[0028]所述主体管20为变径管,根部管径大于端部直径,能够通过主体管20管径的变化,形成整体的流速变化;
[0029]所述下限位环17上的缺槽和推板7边缘相交,能够在下限位环17上形成回流通道;
[0030]所述加热管6内设置有螺旋叶片,且和内导管2对应贴合;
[0031]所述气化管15为变径管,且顶部设置有喷头;
[0032]使用时,将药剂通过连接螺纹10连接固定,内部药剂重力作用流入蓄液箱11内,并进入下壳体9内,泵体16工作,使得气化管15曝气,对药液形成向上的注气,对内部的药液形成翻搅,随着液位上升没过雾化喷头12,发生器13带动雾化喷头12振动,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箱体、加热雾化组件、声波雾化组件,主体箱体内上下分布有四层结构,底部一层为密闭空间,其余三层相互连通,声波雾化组件置于次底层内,加热雾化组件置于次底层内,顶层为雾化扩散区,所述主体箱体包括主体筒(1)、顶盖(3)、底壳体(14)、下壳体(9),下壳体(9)螺接置于主体筒(1)底部,顶盖(3)螺接置于主体筒(1)顶部,下壳体(9)外侧壁设置有蓄液箱(11),蓄液箱(11)和下壳体(9)对应连通,蓄液箱(11)口部设置有连接螺纹(10),下壳体(9)的外侧壁设置有泵体(16),泵体(16)和蓄液箱(11)相对,气化管(15)置于下壳体(9)内,且和泵体(16)连通,气化管(15)和下壳体(9)之间设置有密封环,底壳体(14)置于下壳体(9)底部,且和下壳体(9)密封连接,主体筒(1)内壁设置有上限位环(8)、下限位环(17),下限位环(17)上设置有多个缺槽,顶盖(3)侧壁等距设置有多个扩散格栅(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电热混动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雾化组件置于主体筒(1)内,加热雾化组件包括加热板(5)、加热管(6)、内导管(2)、推板(7)、浮板(18),加热板(5)置于主体筒(1)内,且位于主体筒(1)上部,多个加热管(6)均布置于加热板(5)上,加热管(6)沿着主体筒(1)轴向延伸,推板(7)置于主体筒(1)内,且位于上限位环(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选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森护熙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