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口字型底座和支柱绝缘子的相导线换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67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8:01
一种含口字型底座和支柱绝缘子的相导线换相结构,包括耐张塔和换相装置,耐张塔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号进出线电缆和二号进出线电缆,耐张塔上从上至下设有横杆,横杆的左右两端设有换相装置,一号进出线电缆和二号进出线电缆在换相装置上进行电缆空间位置换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全新的换相结构,在达到输电线路换相目的同时,还能减少钢材和基础混凝土的使用量,降低换相铁塔的占地面积和现场施工的难度,大幅降低了电力输配线工程的施工成本。幅降低了电力输配线工程的施工成本。幅降低了电力输配线工程的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口字型底座和支柱绝缘子的相导线换相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输配线设备
,特别涉及含口字型底座和支柱绝缘子的相导线换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输电线路进行远距离输电时,通常需要进行导线换相来克服三相阻抗不平衡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线路传输的中途设置换位塔来实现输电线空间位置的换相,如在公开号为“CN205713392U”和“CN212478730U”的专利中,记录了双回路自身式的电力换位塔。
[0003]在上述所记录的换位塔中,其塔体均需采用特殊设计的双回路自身式换位塔,这种特殊设计的双回路自身式换位塔的体积通常要比同电压等级的双回路耐张塔大的多,不仅浪费钢材和基础混凝土,而且塔体的占地面积和施工难度也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一种含口字型底座和支柱绝缘子的相导线换相结构,在达到输电线路换相目的同时,还能减少钢材和基础混凝土的使用量,降低换相铁塔的占地面积和现场施工的难度,大幅降低了电力输配线工程的施工成本。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含口字型底座和支柱绝缘子的相导线换相结构,包括耐张塔和换相装置,耐张塔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号进出线电缆和二号进出线电缆,耐张塔上从上至下设有横杆,横杆的左右两端设有换相装置,一号进出线电缆和二号进出线电缆在换相装置上进行电缆空间位置换相。
[0007]优选的方案中,换相装置包括有口字型底座、挂线板、安装板和绝缘子串;口字型底座的顶部面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挂线板,挂线板的上端面与耐张塔上横杆的端部焊接,口字型底座的侧部面和底部面通过连接螺栓与安装板连接,安装板上垂直安设有绝缘子串。
[0008]优选的方案中,一号进出线电缆包括一号A相进线、一号B相进线、一号C相进线、一号C相出线、一号A相出线和一号B相出线;所述一号A相进线在换相装置上与一号A相出线相连接;一号B相进线在换相装置上与一号B相出线相连接;一号C相进线在换相装置上与一号C相出线相连接。
[0009]优选的方案中,二号进出线电缆包括二号A相进线、二号B相进线、二号C相进线、二号C相出线、二号A相出线和二号B相出线;所述二号A相进线在换相装置上与二号A相出线相连接;二号B相进线在换相装置上与二号B相出线相连接;二号C相进线在换相装置上与二号C相出线相连接。
[0010]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结构可以在双回路输电线路需要进行换位时,无需专门设计特殊的双回路自
身式换位塔,通过自身结构直接在原有的双回路耐张塔上进行换位,减少了施工步骤,降低了施工难度;
[0012]2、本结构可减少制作特定的双回路自身式换位塔,进而减少换相电塔所需的钢材和基础混凝土的使用量,降低铁塔的占地面积,也降低了输配线工程的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接线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换相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导线换相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号进出线换相侧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二号进出线换相侧视图。
[0019]图中:一号A相进线101、一号B相进线102、一号C相进线103、一号C相出线201、一号A相出线202、一号B相出线203、二号A相进线301、二号B相进线302、二号C相进线303、二号B相出线401、二号C相出线402、二号A相出线403、耐张塔5、口字型底座6、挂线板7、固定螺栓8、安装板9、连接螺栓10、绝缘子串11;
[0020]1号耐张绝缘子111、2号耐张绝缘子112、3号耐张绝缘子113、4号耐张绝缘子114、5号耐张绝缘子115、6号耐张绝缘子116、7号耐张绝缘子117、8号耐张绝缘子118、9号耐张绝缘子119、10号耐张绝缘子1110、11号耐张绝缘子1111、12号耐张绝缘子1112、13号耐张绝缘子1113、14号耐张绝缘子1114、15号耐张绝缘子1115、16号耐张绝缘子1116、17号耐张绝缘子1117、18号耐张绝缘子1118、19号耐张绝缘子1119、20号耐张绝缘子1120、21号耐张绝缘子1121、22号耐张绝缘子11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含口字型底座和支柱绝缘子的相导线换相结构,该结构适用于双回路输电耐张塔,结构包括有耐张塔5和换相装置,耐张塔5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号进出线电缆和二号进出线电缆并构成双回路设计,耐张塔5上从上至下设有横杆,横杆的左右两端设有换相装置,一号进出线电缆和二号进出线电缆在换相装置上进行电缆空间位置换相。
[0022]如图4和图5所示,迎着一号进出线的输电线路方向朝向耐张塔5的侧面,耐张塔5的左侧从上至下分别为一号进线电缆的A1、B1、C1相接线端,耐张塔5的右侧从上至下分别为一号出线电缆的C1、A1、B1相接线端,当电缆进行换相时,一号进线电缆A1、B1、C1相接线端分别与一号出线电缆A1、B1、C1相接线端相连通;
[0023]迎着二号进出线的输电线路方向朝向耐张塔5的侧面,耐张塔5的左侧从上至下分别为二号进线电缆的A2、B2、C2相接线端,耐张塔5的右侧从上至下分别为二号出线电缆的B2、C2、A2相接线端,当电缆进行换相时,二号进线电缆A2、B2、C2相接线端分别与二号出线电缆A2、B2、C2相接线端相连通。
[0024]优选的方案如图2所示,换相装置包括有口字型底座6、挂线板7、安装板9和绝缘子串11;口字型底座6的顶部面通过固定螺栓8连接挂线板7,挂线板7的上端面与耐张塔5上横
杆的端部焊接,通过此结构可对口字型底座6进行拆卸和安装,方便对其进行维修和更换;
[0025]口字型底座6的侧部面和底部面通过连接螺栓10与安装板9连接,安装板9上垂直安设有绝缘子串11;通过此结构可根据电缆的换线位置选择性的安装绝缘子串11的数量,也方便对其进行更换和维修,固定螺栓8和连接螺栓10均采用高强度螺栓,以保证换相装置连接的牢固性。
[0026]优选的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一号进出线电缆包括一号A相进线101、一号B相进线102、一号C相进线103、一号C相出线201、一号A相出线202和一号B相出线203;
[0027]一号A相进线101在换相装置上依次经过1号耐张绝缘子111、4号耐张绝缘子114和6号耐张绝缘子116后与一号A相出线202相连接;
[0028]一号B相进线102在换相装置上依次经过5号耐张绝缘子115、8号耐张绝缘子118和10号耐张绝缘子1110后与一号B相出线203相连接;
[0029]一号C相进线103在换相装置上依次经过9号耐张绝缘子119、11号耐张绝缘子1111、7号耐张绝缘子117、3号耐张绝缘子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口字型底座和支柱绝缘子的相导线换相结构,包括耐张塔(5)和换相装置,其特征在于:耐张塔(5)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号进出线电缆和二号进出线电缆,耐张塔(5)上从上至下设有横杆,横杆的左右两端设有换相装置,一号进出线电缆和二号进出线电缆在换相装置上进行电缆空间位置换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口字型底座和支柱绝缘子的相导线换相结构,其特征在于:换相装置包括有口字型底座(6)、挂线板(7)、安装板(9)和绝缘子串(11);口字型底座(6)的顶部面通过固定螺栓(8)连接挂线板(7),挂线板(7)的上端面与耐张塔(5)上横杆的端部焊接,口字型底座(6)的侧部面和底部面通过连接螺栓(10)与安装板(9)连接,安装板(9)上垂直安设有绝缘子串(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口字型底座和支柱绝缘子的相导线换相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号进出线电缆包括一号A相进线(101)、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强杨振宇黄学明赵远强王小波杨卓徐华森赵淳裕黄日福张争傅文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