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传输耦合装置测试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048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测试系统,通过波纹管组件及滑移轨道的设计,可实现快速拆卸冷媒连接管路,且无需大幅度拆装设备,即可快速更换静止组件,实现不同待测样品的快速更换,既保证设备的装配精度,又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采用长杆低温阀作为回气通路的转折点,既能够根据需求演示不同开度,模拟不同转子的流动阻力负载,又能够随同系统一起转动实现不同转速的模拟,满足不同型号待测对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测试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测试系统,针对冷媒传输耦合装置进行效率测试,在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测试技术领域为首次提出。域为首次提出。域为首次提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媒传输耦合装置测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是一种冷媒传输耦合装置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自1986年高温超导材料发现以来,高温超导材料发展快速并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跟踪发展,超导线材的发展及应用领域正越来越广泛,如超导限流器、超导电缆、超导电机、超导磁储能等。
[0003]其中,超导电机相对于普通电机具有诸多优点,是电机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目前超导电机大部分都处于研发阶段,由于超导性能的特殊性,因此现在有很多测试相关特殊性的试验装置,例如公开号为CN102495263A,公开日为2012年6月13日,技术名称为“一种高温超导电机磁体性能试验装置”的中国专利文献,该试验装置包括导磁侧板和导磁圆弧顶板:两块导磁侧板成“V”形角,与导磁圆弧顶板构成导磁回路:所述导磁侧板、导磁圆弧顶板及两端的不锈钢端板构成真空容器:不锈钢端板上有抽真空接口:所述真空容器内设有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通过绝热螺柱与导磁圆弧顶板连接:导磁圆弧顶板上设有与冷媒容器或制冷机联通的冷媒进出接口。该装置主要是针对超导电机磁体性能做的试验,没有针对冷却系统的任何测试。
[0004]但是根据超导的特殊性,超导电机需要在低温环境下才可以实现超导态的无阻载流,因此制冷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整个系统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是超导电机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己知的高温超导旋转组件1

2冷却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0005]1、将高温超导磁体直接浸泡于液氮或过冷液氮中,此种方法直接简单,安全可靠。但是受制于低温容器本身的漏热及电流引线传导热,需要不停的补充液氮,且磁体工作温度在77K左右,无法满足30K温区的要求。
[0006]2、通过低温制冷机直接传导冷却超导磁体,此种方法简单直接,但是无法运用于旋转的超导电机旋转组件1

2上,尤其是线速度较高的情形。
[0007]3、采用冷氦气作为冷媒。冷氦气在超导磁体工作温区不发生相变,可采用专用泵作为循环动力,尤其适用于超导电机旋转组件1

2常温轴方案,是高温超导电机低温系统冷媒的已知最佳选择。采用冷氦气作为冷媒,需利用冷媒传输耦合装置作为超导电机低温系统与旋转组件1

2之间的动、静过渡,冷媒传输耦合装置在动、静过渡部位采用非接触式密封,而非接触式密封存在不可避免的“短路”旁通流量。由于低温氦气成本高,一定量的低温氦气的利用率可影响超导电机的体量。如1KG的低温氦气利用率只有 50%的情况下,只能对体量小的超导电机进行降温,而1KG低温氦气利用率为90%时,可对更大体量的超导电机体量进行降温。因此,需要知道冷媒传输耦合装置在低温、旋转条件下的传输效率,以利于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设计及改进。因此准确测量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传输性能对超导电机具有重要意义。
[0008]公开号为CN104502843B公开的一种超导低温旋转实验台的技术专利,其设计
的旋转试验台为单端旋转,测试超导电机在旋转状态下超导材料、包扎材料等的状态,虽然也是测试低温状态下的超导电机,不适用对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内漏率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针对低温下旋转件(即冷媒传输耦合装置)内漏率的测试装置。
[0010]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11]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测试系统,冷媒传输耦合装置包括静止组件(1

1)、旋转组件 (1

2),所述静止组件(1

1)同轴套设在旋转组件(1

2)内;所述静止组件(1

1) 开设有第一冷媒通路(10)和第二冷媒通路(20),所述第一冷媒通路(10)为进气通路,第二冷媒通路(20)为回气通路;
[0012]测试系统包括第一真空仓、第二真空仓;
[0013]所述第一真空仓与所述静止组件(1

1)可拆卸密封固定;所述第一真空仓至少一端为波纹管(111),冷媒供应系统的进气管(50)和回气管(60)分别与第一冷媒通路 (10)A端、第二冷媒通路(20)B端连接,且接头位于压缩波纹管(111)后的第一真空仓裸露段内;
[0014]所述旋转组件(1

2)通过密封转动固定在第二真空仓的一端,所述第一冷媒通路 (10)A

端、第二冷媒通路(20)B

端位于第二真空仓内;
[0015]所述第二真空仓的另一端密封固定有长杆低温阀21,所述长杆低温阀21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二真空仓内,与第三冷媒通路(30)C端同轴固定,第三冷媒通路(30)C

端与旋转组件(1

2)的位于第二真空仓内的端部同轴固定且与第一冷媒通路(10)A

端连通;所述长杆低温阀21的出气口通过第四冷媒通路(40)与第二冷媒通路(20)B

端连通;
[0016]在所述进气管(50)和第三冷媒通路(30)上分别设置有加热组件31,在加热组件 (31)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7]驱动机构驱动第二真空仓、长杆低温阀(21)、旋转组件(1

2)、第三冷媒通路(30)、第四冷媒通路(40)以所述旋转组件(1

2)的转轴转动。
[0018]本技术通过波纹管(111)的设计,可实现快速连接管路,且无需大幅度拆装设备,既保证设备的装配精度,又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19]采用长杆低温阀作为回气通路的转折点,能够模拟不同线圈转子冷却管路的流阻负载,满足不同型号待测对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测试需求。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真空仓包括第一真空管(11)、第三支架(12);所述第一真空管(11)固定在第三支架(12)上;所述第一真空管(11)与静止组件(1

1)通过法兰盘密封固定;所述第一真空管(11)与静止组件(1

1)之间的法兰盘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冷媒通路(10)A端穿过第一通孔与所述进气管(50)连通,第二冷媒通路(20)B端通过第二通孔与回气管(60)连通;所述进气管(50)和回气管(60)分别从第一真空管(11)穿出与冷媒供应系统的出口、进口连通。
[0021]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第二真空管(22);
[0022]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架(23)、第一轴承(24);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架(25)、第二轴承(26);所述第二真空管(2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24)、第二轴承(26)固定在第一支架(23)、第二支架(25)上;所述旋转组件(1

2)和长杆低温阀(21)分别与
第二真空管(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测试系统,冷媒传输耦合装置包括静止组件(1

1)、旋转组件(1

2),所述静止组件(1

1)同轴套设在旋转组件(1

2)内;所述静止组件(1

1)开设有第一冷媒通路(10)和第二冷媒通路(20),所述第一冷媒通路(10)为进气通路,第二冷媒通路(20)为回气通路;其特征在于,测试系统包括第一真空仓、第二真空仓;所述第一真空仓与所述静止组件(1

1)可拆卸密封固定;所述第一真空仓至少一端为波纹管(111),冷媒供应系统的进气管(50)和回气管(60)分别与第一冷媒通路(10)A端、第二冷媒通路(20)B端连接,且接头位于压缩波纹管(111)后的第一真空仓裸露段内;所述旋转组件(1

2)通过密封转动固定在第二真空仓的一端,所述第一冷媒通路(10)A

端、第二冷媒通路(20)B

端位于第二真空仓内;所述第二真空仓的另一端密封固定有长杆低温阀(21),所述长杆低温阀(21)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二真空仓内,与第三冷媒通路(30)C端同轴固定,第三冷媒通路(30)C

端与旋转组件(1

2)的位于第二真空仓内的端部同轴固定且与第一冷媒通路(10)A

端连通;所述长杆低温阀(21)的出气口通过第四冷媒通路(40)与第二冷媒通路(20)B

端连通;驱动机构驱动第二真空仓、长杆低温阀(21)、旋转组件(1

2)、第三冷媒通路(30)、第四冷媒通路(40)以所述旋转组件(1

2)的转轴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仓包括第一真空管(11)、第三支架(12);所述第一真空管(11)固定在第三支架(12)上;所述第一真空管(11)与静止组件(1

1)通过法兰盘密封固定;所述第一真空管(11)与静止组件(1

1)之间的法兰盘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冷媒通路(10)A端穿过第一通孔与所述进气管(50)连通,第二冷媒通路(20)B端通过第二通孔与回气管(60)连通;所述进气管(50)和回气管(60)分别从第一真空管(11)穿出与冷媒供应系统的出口、进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第二真空管(22);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架(23)、第一轴承(24);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架(25)、第二轴承(26);所述第二真空管(2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24)、第二轴承(26)固定在第一支架(23)、第二支架(25)上;所述旋转组件(1

2)和长杆低温阀(21)分别与第一真空管(11)的两端密封固定,形成所述第二真空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媒传输耦合装置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真空管(22)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安装座(222)、第二安装座(223)与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转动固定;所述第二真空管(22)两端具有第一法兰盘(224);所述第一安装座(222)、第二安装座(223)分别固定在对应第一轴承(24)、第二轴承(26)的轴承孔中,且朝向第一法兰盘(224)的一端具有第二法兰盘(225);所述第二真空管(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相文李阳苏玉磊何智张茜杜婉榕韩远昭章学华丁怀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