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999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46
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包括顶端开口的桶体,所述桶体开口的上方开设有第一燕尾槽,桶体开口的下方设有盖板,盖板的下方设有第一燕尾块,第一燕尾块镶嵌在第一燕尾槽内,盖板的一端固定有齿条,另一端固定有拉板,拉板上设有若干导流管,导流管的一端穿设于拉板,另一端与房顶排水槽相连;还包括用于控制桶体开口启闭的启闭装置,启闭装置包括设在盖板上方的雨水传感器、PLC处理器、固定在桶体侧壁的托板、第一托板的上方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和雨水传感器耦接于PLC控制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齿轮,齿轮和齿条啮合传动,盖板打开桶体上的开口时,穿设拉板一端的导流管与桶体相通。本申请能够改善下雨不能及时收集雨水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节约环保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雨水作为一种清洁水源,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收集就显得很有意义,收集的雨水可以用来洗车、浇花、浇地等,在农村家家户户都种有地,农忙的时后人们都在地里忙碌,往往错过收集雨水的机会。
[0003]目前收集雨水大多数利用上方有开口的容器,让雨水落进容器内,为了避免雨水再次被蒸发,所以要盖上盖子。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下雨的时候人们可能正在忙碌,不能及时打开容器进行收集雨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下雨不能及时收集雨水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包括顶端开口的桶体,所述桶体开口的上方开设有第一燕尾槽,桶体开口的下方设有盖板,盖板的下方设有第一燕尾块,第一燕尾块镶嵌在第一燕尾槽内,盖板的一端固定有齿条,另一端固定有拉板,拉板上设有若干导流管,导流管的一端穿设于拉板,另一端与房顶排水槽相连;还包括用于控制桶体开口启闭的启闭装置,启闭装置包括设在盖板上方的雨水传感器、PLC处理器、固定在桶体侧壁的托板、第一托板的上方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和雨水传感器耦接于PLC控制器,当雨水传感器检测到雨水时,雨水传感器将向PLC控制器发射启动信号,PLC控制器将控制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旋转指定的圈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齿轮,齿轮和齿条啮合传动,盖板打开桶体上的开口时,穿设拉板一端的导流管与桶体相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下雨时,雨水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向第一电机发出控制信号,第一电机转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盖板移动将桶体上的开口打开,桶体开口打开后第一电机断电,此时穿设于拉板一端的导流管与桶体相通;桶体开口自动打开代替了人工农忙时错过收集雨水的时机,导流管借助屋顶的排水槽,实现增大收集雨水的效率。
[0008]可选的,桶体内设有内部呈中空的过滤板,过滤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若干通孔,过滤板的内部设有活性炭。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管收集屋顶的雨水会夹杂一些小石块或树叶,过滤板可以阻挡杂质进入桶体,活性炭可以进一步吸附雨水中的杂质。
[0010]可选的,桶体的下端设有排污通道,排污通道与桶体底部相通,另一端设有挡水盖。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虽然经过简单的过滤,雨水在桶体内沉淀之后会在
底部有杂质,将挡水盖打开,杂质顺着排污通道将其排出。
[0012]可选的,桶体内设有清理装置,清理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主轴,主轴转动支撑在桶体上,主轴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靠近桶体侧壁的一端连接有毛刷板,还包括固定在排污通道上的第二托板,毛刷板上带有毛刷的一侧与桶体内壁相接触,电机固定在第二托板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和主轴相连。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桶体内的水长时间放置,会在桶体内的侧壁长有青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毛刷板转动,毛刷板将桶体侧壁的青苔去除掉,青苔顺着排污通道排出。
[0014]可选的,连接杆上开设有第二燕尾槽,毛刷板上设有第二燕尾块,毛刷板插接在连接杆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刷板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变脏或损坏,第二燕尾块能从第二燕尾槽内滑出,方便毛刷板取出清洗或更换。
[0016]可选的,桶体的下方设有出水口,桶体外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阀门,出水管与出水口相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可以通到人们需要的位置,用时打开阀门,桶体内的水顺着出水管流出,不用时关上阀门,不造成浪费。
[0018]可选的,桶体内设有倾斜放置的隔离板,隔离板的高端靠近出水口,低端靠近排污通道。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板倾斜放置,将杂质集中到排污通道内,防止杂质顺着出水口流出,影响人们使用。
[0020]可选的,过滤板的上方设有把手。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长时间使用,过滤板上会有杂质,方便人们将过滤板从桶体内取出清理。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3]1.桶体开口自动打开代替了人工农忙时错过收集雨水的时机,导流管借助屋顶的排水槽,实现增大收集雨水的效率;
[0024]2.桶体内设有清理装置,实现清理桶体内壁的青苔或异物,保证桶体内水质干净;
[0025]3.桶体内设有过滤板,实现阻挡杂质进入桶体。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整体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桶体;2、支撑腿;3、启闭装置;4、清理装置;5、排污通道;6、出水口;7、阀门;8、隔离板;9、出水管;10、挡水盖;11、雨水传感器;12、齿条;13、齿轮;14、托板;15、第一电机;16、导流管;17、盖板;18、过滤板;19、把手;20、通孔;21、活性炭;22、第二电机;23、主轴;24、连接杆;25、毛刷板;26、第二燕尾槽;27、第二燕尾块;28、第一燕尾槽;29、第一燕
尾块;30、PLC控制器;31、拉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桶体1,桶体1上方设有用于控制桶体1开口启闭的启闭装置3,桶体1内设有清理装置4,桶体1用于储放收集的雨水,启闭装置3用于自动打开桶体1的开口,清理装置4用于清理桶体1内壁的杂质。
[0034]如图1所示,桶体1的侧壁设有支撑腿2,支撑腿2用于支撑桶体1,桶体1的底部开设有排污通道5,桶体1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一端设有出水口6,桶体1的内部设有倾斜的隔离板8,隔离板8的低端靠近排污通道5,隔离板8的高端靠近出水口6,桶体1外设有出水管9,出水管9上设有阀门7,排污通道5的一端与桶体1底部相通,另一端设有挡水盖10,挡水盖10和排污通道5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出水管9和出水口6相连;打开阀门7,雨水从出水管9流出供人们使用;雨水在桶体1内经过沉淀后,在隔离板8的作用下,杂质会沉淀在排污通道5内,当桶体1内的水位低于出水口9,打开挡水盖10,杂质顺着排污通道5流出。
[0035]如图5所示,桶体1开口的上方开设有第一燕尾槽28,桶体1开口处有盖板17,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包括顶端开口的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开口的上方开设有第一燕尾槽(28),桶体(1)开口处设有盖板(17),盖板(17)的下方设有第一燕尾块(29),第一燕尾块(29)镶嵌在第一燕尾槽(28)内,盖板(17)的一端固定有齿条(12),另一端固定有拉板(31),拉板(31)上设有若干导流管(16),导流管(16)的一端穿设于拉板(31);还包括用于控制桶体(1)开口启闭的启闭装置(3),启闭装置(3)包括设在盖板(17)上方的雨水传感器(11)、PLC控制器(30)、固定在桶体(1)侧壁的托板(14),托板(14)的上方设有第一电机(15),第一电机(15)和雨水传感器(11)耦接于PLC控制器(30),当雨水传感器(11)检测到雨水时,雨水传感器(11)将向PLC控制器(30)发射启动信号,PLC控制器(30)将控制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旋转指定的圈数;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齿轮(13),齿轮(13)和齿条(12)啮合传动,当盖板(17)运动脱离于桶体(1)上的开口时,穿设拉板(31)一端的导流管(16)与桶体(1)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桶体(1)内设有内部呈中空的过滤板(18),过滤板(18)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若干通孔(20),过滤板(18)的内部设有活性炭(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英刘总总李冠杰李英浩李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启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