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刚专利>正文

蓄电池极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779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极柱。它包括有电极、接线柱和电极夹,所述的电极为方形电极,在电极上端侧面设有螺孔,接线圈通过螺栓和上述螺孔直接连接在电极上,并用螺母压紧。改进后的电极接头结构合理、连接非常牢靠,电瓶电极直接和接线圈连接,不会出现虚接现象,使电瓶工作稳定,使用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尤其是一种蓄电池极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蓄电池电极的连接方式是电极为圆柱形,把电极卡子套在电极上,用螺栓压紧电极夹的两个夹片来固定电极,同时把接线圈用螺母压紧在接线柱上,这种连接方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极与电极卡子之间容易松动产生火花而导致虚接,烧坏电极和电极卡子,使设备无法启动,由于结构较复杂,氧化以后不易清理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与接线圈连接牢靠的汽车电瓶极柱,不用电极卡子,它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蓄电池电极、螺栓,所述的电极为方形电极,在电极上端侧面设有螺孔,接线圈通过螺栓和上述螺孔直接连接在电极上,并用螺母压紧。所述的电极为六角形或八角形以及侧面为平面,顶部为半圆形、任意形。所述的电极上端侧面设有的螺孔直径为6-12mm。所述的电极上端侧面设有的螺孔直径为8mm。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改进后的蓄电池电极接头结构合理、连接非常牢靠,电瓶电极直接和接线圈连接,不会出现虚接现象,使电瓶工作稳定,使用安全可靠,容易清理。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蓄电池极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蓄电池极柱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极;2.螺栓;3.螺母;4.接线圈;5.电极卡子;6.接线柱。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为现有技术的接线方式把电极卡子5套在电极1上,用螺栓2压紧电极卡子5的两个夹片来固定电极1,同时把接线圈4用螺母3压紧在接线柱6上,这种连接方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极1与电极卡子5之间容易产生火花而烧坏电瓶极柱和卡子,使设备无法启动。本技术为了避免发生上述问题,把现有技术的圆形电极改为方形电极1,并且在电极1上端的侧面钻一个6-12mm的螺孔,在螺孔内穿过一条螺栓2,然后把接线圈4直接与螺栓2连接,再用螺母3压紧。改进后的电瓶极柱和接线圈之间的连接非常牢靠,结构合理、使用长久,不会出现虚接现象,电瓶工作稳定,使用安全可靠。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极柱,包括有蓄电池电极(1)、螺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1)为方形电极,在电极(1)上端侧面设有螺孔,接线圈(4)通过螺栓(2)和上述螺孔直接连接在电极(1)上,并用螺母(3)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1)为六角形或八角形以及侧面为平面,项部为半圆形、任意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1)上端侧面设有的螺孔直径为6-12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1)上端侧面设有的螺孔直径为8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极柱。它包括有电极、接线柱和电极夹,所述的电极为方形电极,在电极上端侧面设有螺孔,接线圈通过螺栓和上述螺孔直接连接在电极上,并用螺母压紧。改进后的电极接头结构合理、连接非常牢靠,电瓶电极直接和接线圈连接,不会出现虚接现象,使电瓶工作稳定,使用安全可靠。文档编号H01M2/26GK2824303SQ20052002424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0日专利技术者李新刚 申请人:李新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极柱,包括有蓄电池电极(1)、螺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1)为方形电极,在电极(1)上端侧面设有螺孔,接线圈(4)通过螺栓(2)和上述螺孔直接连接在电极(1)上,并用螺母(3)压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刚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