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流风机壳及具有其的贯流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70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机壳及具有其的贯流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贯流风机容易在背风侧出现排风现象。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贯流风机壳包括:背风板,背风板沿风机叶轮的周向延伸并位于风机叶轮的背风侧;涡舌板,涡舌板沿风机叶轮的周向延伸并位于风机叶轮的进风侧,涡舌板与背风板之间的间隙形成贯流风机壳的进风口,且进风口围绕风机叶轮的圆心角大于0小于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贯流风机壳及具有其的贯流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风机
,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机壳及具有其的贯流风机。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贯流排风机100

在家电散热等方面广泛使用,如图1所示,贯流排风机100

的涡舌20

和背板10

设计是决定风机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涡舌20

通过铆接等方式固定在贯流排风机100

的两块侧板上,从结构图1中不难看出,该贯流排风机100

的进气口较大,进气口的开口接近叶轮圆周的一半,贯流排风机100

的风主要从靠近涡舌20

的进风口被扇叶“铲入”,而远离涡舌20

、靠近背板10

的进风口处未能形成足够的风压差,导致该处吸风不稳定,在与某些结构装置匹配使用过程中,导致该处吸风口存在排风现象,极大地影响了贯流排风机100

的吸风性能和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贯流风机进风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贯流风机壳,贯流风机壳包括:背风板,背风板沿风机叶轮的周向延伸并位于风机叶轮的背风侧;涡舌板,涡舌板沿风机叶轮的周向延伸并位于风机叶轮的进风侧,涡舌板与背风板之间的间隙形成贯流风机壳的进风口,且进风口围绕风机叶轮的圆心角大于0小于180
°

[0006]本技术提供的贯流风机壳通过背风板和涡舌板合理设计进风口围绕风机叶轮的区域,从而使进风口处能够产生适当的负压,以此减少进风口在背风板的一侧出现排风现象。
[0007]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贯流风机壳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贯流风机壳还包括位于风机叶轮的轴向两端的两个端板,背风板设置于两个端板之间,涡舌板设置于两个端板之间并沿风机叶轮的周向向背风板的方向延伸。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贯流风机壳还包括位于风机叶轮背对进风口的一侧并连接背风板和涡舌板的排风通道,背风板和涡舌板均相对排风通道竖向设置。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涡舌板远离进风口的一端形成位于排风通道内的排风端,排风端设置有与排风通道配合的排风缺口。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涡舌板的进风端设置有与进风气流配合的翻边结构,且翻边结构沿风机叶轮的径向向外弯折。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排风端位于排风缺口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安装脚,涡舌板通过翻边结构和/或两个安装脚安装至两个端板上。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涡舌板设置有连接进风端与排风端的弧形过渡部。
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此外,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端”、“外”、“底”、“上”、“背对”、“侧”、“轴向”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机构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机构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机构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0039]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进风侧”和“背风侧”均是相对贯流风机内风机叶轮的转动方向而言,在贯流风机的进风口处且位于风机叶轮的转动上游的一侧称之为“进风侧”,在贯流风机的进风口处且位于风机叶轮的转动下游的一侧称之为“背风侧”。
[0040]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贯流风机壳,贯流风机壳包括背风板10和涡舌板20,背风板10沿风机叶轮30的周向延伸并位于风机叶轮30的背风侧,涡舌板20沿风机叶轮30的周向延伸并位于风机叶轮30的进风侧,涡舌板20与背风板10之间的间隙形成贯流风机壳的进风口,且进风口围绕风机叶轮30的圆心角大于0小于180
°

[0041]本技术提供的贯流风机壳通过背风板10和涡舌板20合理设计进风口围绕风机叶轮30的区域,从而使进风口处能够产生适当的负压,以此减少进风口在背风板10的一侧出现排风现象。具体地,本技术的贯流风机壳能应用于多种散热系统中,能够以较少的成本,显著提升整个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同时,本技术所阐述的结构设计亦能有效指导其他风机壳的进风口设计,以及贯流风机壳与风道板60等结构装置的匹配设计,使贯流风机100在散热系统中能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兼具低噪声的良好使用体验。
[0042]如图2至图4所示,贯流风机100的转向应为顺时针,此外,背风板10和涡舌板20匹配也很关键,贯流风机100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风机叶轮30绕圆心点旋转时,扇叶将空气从涡舌板20的一侧“铲”到另一侧,气流圆心大体处于涡舌板20的附近,并靠近涡舌板20的进风端B。
[0043]为了加强背风板10的进风端A处的吸风效果,背风板10与涡舌板20围成的进风口的圆心角设计应小于180
°
(也就是∠AOB的设计应大于180
°
),以确保涡舌板20的进风端处可吸入更多风量,亦可避免背风板10的进风端出现排风现象。
[0044]无论风机叶轮30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无论风机叶轮30放置的方位以及方向如何,只要满足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风道分割面设计和贯流风机100背风板10及涡舌板20的匹配设计等技术要点,便可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气流效果。
[0045]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贯流风机壳还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贯流风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机壳包括:背风板,所述背风板沿风机叶轮的周向延伸并位于所述风机叶轮的背风侧;涡舌板,所述涡舌板沿所述风机叶轮的周向延伸并位于所述风机叶轮的进风侧,所述涡舌板与所述背风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贯流风机壳的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围绕所述风机叶轮的圆心角大于0小于18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机壳还包括位于所述风机叶轮的轴向两端的两个端板,所述背风板设置于所述两个端板之间,所述涡舌板设置于所述两个端板之间并沿所述风机叶轮的周向向所述背风板的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流风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机壳还包括位于所述风机叶轮背对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并连接所述背风板和所述涡舌板的排风通道,所述背风板和所述涡舌板均相对所述排风通道竖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贯流风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舌板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形成位于所述排风通道内的排风端,所述排风端设置有与所述排风通道配合的排风缺口。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泽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