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消毒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665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一种内镜消毒设备,包括容器、容器盖、置镜板、开合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容器包括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一端敞口,所述容器盖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敞口上;所述置镜板的外壁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所述置镜板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置镜板的正面和所述置镜板的背面,所述置镜板的正面用于承载内镜;所述开合机构设置在所述置镜板的背面上,所述开合机构用于遮挡住第一通孔或者让第一通孔保持敞开;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置镜板的背面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上,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用于带动置镜板沿着容置腔的内壁上升或者下降。上述技术方案中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上述技术方案中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上述技术方案中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消毒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内镜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内镜消毒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内镜作为一种精密的电子设备,需要进行多次循环使用,并且在每次使用前都要对内镜进行预消毒,周转过程需进行清洗消毒(按规范要求达到高水平消毒效果甚至灭菌效果),内镜清洗消毒分为机洗及手工清洗消毒,内镜手工清洗消毒周转快,故目前对于内镜的清洗消毒仍以手工清洗消毒为主(按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但目前手工清洗消毒所需的装置具有如下弊端:
[0003]反复开盖,消毒液暴露于空气中时间长,消毒液会挥发于空气中或捞镜时消毒液易溅于槽边、地面上,造成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以及潜在消毒后内镜的人为操作污染。操作人员容易沾上消毒液,消毒液属有刺激性的液体,会影响到操作人员的呼吸道、眼睛、皮肤等部位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内镜消毒设备,解决操作人员在清洗内镜时容易被消毒液侵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镜消毒设备,包括容器、容器盖、置镜板、开合机构和升降机构;
[0006]所述容器包括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一端敞口,所述容器盖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敞口上;
[0007]所述置镜板的外壁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所述置镜板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置镜板的正面和所述置镜板的背面,所述置镜板的正面用于承载内镜;
[0008]所述开合机构设置在所述置镜板的背面上,所述开合机构用于遮挡住第一通孔或者让第一通孔保持敞开;<br/>[0009]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置镜板的背面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上,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用于带动置镜板沿着容置腔的内壁上升或者下降。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移动板和移动组件;
[0011]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置镜板的背面上,所述移动组件的移动端设置所述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移动板的正面和所述移动板的背面,所述移动板的正面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置镜板的背面上;
[0012]所述移动组件的移动端用于带动移动板沿着置镜板的背面移动,并使得移动板的非第二通孔区域堵住第一通孔或者使得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相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为伸缩油缸、伸缩气缸或者电动推杆,所述移动组件用于驱动移动板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内镜固定机构;
[0015]所述内镜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置镜板的正面上,所述内镜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内镜。
[0016]进一步地,所述内镜固定机构为卡扣。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抽气风机;
[0018]所述容器还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抽气风机通过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容置腔,所述进气口也连通所述容置腔。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溢散机构;
[0020]所述防溢散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上,所述防溢散机构用于防止容置腔中的有害气体溢出到空气中。
[0021]进一步地,所述防溢散机构包括逆止阀或者过滤网。
[0022]进一步地,还包括吹气风机;
[0023]所述吹气风机通过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容置腔。
[0024]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为伸缩油缸、伸缩气缸或者电动推杆。
[0025]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控制开合机构遮挡住置镜板的第一通孔,使得消毒液无法通过第一通孔从置镜板的背面流到置镜板的正面上;其次通过升降机构将置镜板上升至消毒液的上方,并将内镜放置在置镜板上;其中,置镜板的外壁和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再次盖上容器盖,控制开合机构停止遮挡置镜板的第一通孔;最后通过升降机构将置镜板下降至消毒液里,使得置镜板上的内镜浸入消毒液里。如此,内镜消毒设备可以防止消毒液的挥发及溅出,避免空气及环境污染;操作人员的手不直接接触消毒液,避免了操作人员潜在皮肤损伤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施例容器、容器盖和置镜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施例内镜消毒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8]图3为本实施例内镜消毒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9]图4为某些实施例移动组件驱动移动板转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0]图5为某些实施例移动组件驱动移动板转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1]图6为本实施例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实施例多个出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实施例弧形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容器;
[0036]11、容置腔;
[0037]12、进气口;
[0038]13、出气口;
[0039]14、附件收纳筒;
[0040]2、容器盖;
[0041]3、置镜板;
[0042]31、第一通孔;
[0043]4、升降机构;
[0044]41、升降端;
[0045]5、开合机构;
[0046]51、移动板;511、第二通孔;
[0047]52、移动组件;
[0048]521、移动端;
[0049]522、电机;
[0050]6、过滤网;
[0051]7、卡扣;
[0052]71、弧形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54]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镜消毒设备,包括容器1、容器盖2、置镜板3、开合机构5和升降机构4。所述容器1包括容置腔11,所述容置腔11的一端敞口,所述容器盖2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1的敞口上。需要说明的是,容置腔11的顶部敞口,操作者通过容置腔11的顶部敞口放入消毒液和内镜到容置腔11中。所述置镜板3的外壁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1的内壁上,即所述容置腔11的内壁套设在所述置镜板3的外壁上,但置镜板3可以沿着容置腔11的内壁在平行于容置腔11的深度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置镜板3包括第一通孔31,所述第一通孔31连通所述置镜板3的正面和所述置镜板3的背面,所述置镜板3的正面用于承载内镜。所述开合机构5设置在所述置镜板3的背面上,所述开合机构5用于遮挡住第一通孔31或者让第一通孔31保持敞开。所述升降机构4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1中,所述置镜板3的背面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4的升降端41上,所述升降机构4的升降端41用于带动置镜板3沿着容置腔11的内壁移动,即让置镜板3在平行于容置腔11的深度方向进行移动。
[0055]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控制开合机构遮挡住置镜板的第一通孔,使得消毒液无法通过第一通孔从置镜板的背面流到置镜板的正面上;其次通过升降机构将置镜板上升至消毒液的上方,并将内镜放置在置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容器盖、置镜板、开合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容器包括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一端敞口,所述容器盖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敞口上;所述置镜板的外壁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所述置镜板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置镜板的正面和所述置镜板的背面,所述置镜板的正面用于承载内镜;所述开合机构设置在所述置镜板的背面上,所述开合机构用于遮挡住第一通孔或者让第一通孔保持敞开;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置镜板的背面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上,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用于带动置镜板沿着容置腔的内壁上升或者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移动板和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置镜板的背面上,所述移动组件的移动端设置所述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移动板的正面和所述移动板的背面,所述移动板的正面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置镜板的背面上;所述移动组件的移动端用于带动移动板沿着置镜板的背面移动,并使得移动板的非第二通孔区域堵住第一通孔或者使得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芳李玮陈朝元史瑜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