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动态功率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9447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节能型动态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交流发电机组、整流器、变频器、双向变流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功率管理单元和储能单元;所述变压器的初级侧外接交流电线路,其次级侧与整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发电机组的输出端与整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直流母线;所述直流母线上挂接有若干个变频器以及至少一个双向变流器,各变频器对应对接一个交流电机,所述双向变流器连接所述储能单元;所述直流母线上设有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双向变流器的连接线上设有所述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功率管理单元。功率管理单元。功率管理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型动态功率补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起重设备的动力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动态功率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动力容量不足场所装卸作业的起重机上配备有功率补偿装置,但现有功率补偿储能技术主要以储能为目的,导致控制复杂,成本高,特别是外接电工况经济效益回收长,很难根据实际工况及资金情况动态的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节能型动态功率补偿装置,其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
[0004]一种节能型动态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交流发电机组、整流器、变频器、双向变流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功率管理单元和储能单元;所述变压器的初级侧外接交流电线路,其次级侧与整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发电机组的输出端与整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直流母线;所述直流母线上挂接有若干个变频器以及至少一个双向变流器,各变频器对应对接一个交流电机,所述双向变流器连接所述储能单元;所述直流母线上设有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双向变流器的连接线上设有所述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功率管理单元,所述功率管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变频器、双向变流器的输入/输出量。
[0005]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变压器的次级侧与整流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一接触器。
[0006]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交流发电机组的输出端与整流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二接触器。
[0007]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择一接通。
[0008]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功率管理单元包括主芯片、LCD显示器、采样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其输出端连接至主芯片,所述输入输出模块连接所述主芯片,其设有至少一路数字信号输入端、至少一路数字信号输出端,以及至少一路模拟信号输出端;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设备或上位系统通信。
[0009]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通信模块设有以太网接口、CAN总线接口、RS485总线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通信接口。
[0010]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采样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和A/D转换电路。
[0011]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包括与主芯片连接的
逻辑转换芯片,该逻辑转换芯片与数字信号输入端、数字信号输出端、模拟信号输出端之间分别设置有光耦隔离模块。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计思路简易、控制线路简单,所述功率管理单元通过变频器获取电机负载情况,动态地控制储能单元输出能量实现功率补偿,而储能单元容量大小根据需要补偿功率多少确定,功率补偿多少可根据资金状况投入而定,即成本好控制,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装置构成原理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功率管理单元构成原理框图。
[0015]附图标号说明:变压器-1,交流发电机组-2,第一接触器-3,第二接触器-4,整流器-5,第一变频器-6,第N变频器-7,双向变流器-8,第一传感器-9,第二传感器-10,功率管理单元-11,第一交流电机-12,第N交流电机-13,储能单元-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0017]参见附图1,节能型动态功率补偿装置包括变压器1、交流发电机组2、第一接触器3、第二接触器4、整流器5、变频器、双向变流器8、第一传感器9、第二传感器10、功率管理单元11和储能单元14;所述变压器1的初级侧外接交流电线路,其次级侧通过第一接触器3与整流器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发电机组2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接触器4与整流器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3和第二接触器4择一接通,所述整流器5的输出端连接至直流母线;所述直流母线上挂接有若干个变频器(图中以标号6指示第一个变频器,即第一变频器6;以标号7指第N个变频器,即第N变频器7)以及一个双向变流器8,第一变频器6对应对接第一交流电机12,第N变频器7对应对接第N交流电机13;所述双向变流器8连接所述储能单元14;所述直流母线上设有所述第一传感器9,所述双向变流器8的连接线上设有所述的第二传感器10,所述第一传感器9和第二传感器1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功率管理单元11,所述功率管理单元1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变频器6至第N变频器7、双向变流器8的输入/输出量。
[0018]参见附图2,所述功率管理单元11包括主芯片11-1、LCD显示器11-2、采样模块11-3、输入输出模块11-4和通信模块11-5,所述采样模块11-3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9和第二传感器10,其输出端连接至主芯片11-1,所述输入输出模块11-4连接所述主芯片11-1,其设有至少一路数字信号输入端11-41、至少一路数字信号输出端11-42,以及至少一路模拟信号输出端11-43;所述通信模块11-5用于与外部设备或上位系统通信以实现控制参数、算法的更新,所述通信模块11-5设有以太网接口、CAN总线接口、RS485总线接口。所述采样模块11-3包括依次连接的放大电路11-31、整形电路11-32(即整流滤波)和A/D转换电路11-33。所述输入输出模块11-4包括与主芯片11-1连接的逻辑转换芯片11-44,该逻辑转换芯片11-44与数字信号输入端11-41、数字信号输出端11-42、模拟信号输出端11-43之间分别设置有光耦隔离模块11-45,通过数字信号输入端11-41、数字信号输出端11-42、模拟信号输出端11-43适配对接变频器、双向变流器等装置以实现控制。
[0019]所述功率管理单元11动态调整电源输入侧、设备用电侧、储能装置侧的功率配置。在设备耗能时,动态调整储能装置的输出功率,使电源输入侧的功率从零至最大允许功率间的任意一点保持不变。在设备回馈能量时,动态调整储能装置的输输入功率,使电源输入侧的功率从零至最大允许功率间的任意一点保持不变。系统待机时,调整储能装置的输入、输出功率,使储能装置的电量维持在最佳工作点。
[0020]本装置的工作原理:
[0021]当交流电机在电动工况时,功率管理单元11(PMS)给双向变流器8(DC-DC)输出能量指令(即放电),同时检测交流电机需要的能量值及储能单元14能量状况,控制双向变流器8能量输出大小,不足部分由外部(外接交流电线路、交流发电机组2)补充,达到功率补偿目的。
[0022]当交流电机在回馈工况时,功率管理单元11(PMS)给双向变流器8(DC-DC)输入能量指令(即充电),同时功率管理单元11检测储能单元14能量状况,控制双向变流器8回收全部能量,达到回收、储存再生能量目的,为设备下次需要动力提供能量。
[0023]技术特点:
[002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动态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交流发电机组、整流器、变频器、双向变流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功率管理单元和储能单元;所述变压器的初级侧外接交流电线路,其次级侧与整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发电机组的输出端与整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直流母线;所述直流母线上挂接有若干个变频器以及至少一个双向变流器,各变频器对应对接一个交流电机,所述双向变流器连接所述储能单元;所述直流母线上设有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双向变流器的连接线上设有所述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功率管理单元,所述功率管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变频器、双向变流器的输入/输出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动态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侧与整流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一接触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动态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发电机组的输出端与整流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二接触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动态功率补偿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汉德朱堂春李刚胡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润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