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保暖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294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热保暖面料,依次包括相复合的内层亲肤层、发热保暖层和外层功能层;内层亲肤层是由蚕丝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编织而成;发热保暖层是由吸湿发热纤维编织而成;外层功能层包括由纱线编织而成的底布;组成所述底布的纱线的外表面依次附着有由防紫外线整理剂组成的防紫外线层和由抗菌剂组成的抗菌层。吸湿发热纤维通过吸附人体散发的水蒸气使面料温度升高,达到保暖效果,面料温度升高后又加快水蒸气散发,从而使人体感觉更加干爽舒适。抗菌剂和防紫外线整理剂,使得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菌、防紫外效果。所使用的水性聚氨酯赋予面料柔软抗皱特性。最终制备得到的面料具有保暖、抗菌、防紫外、防水、抗皱的效果。抗皱的效果。抗皱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保暖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尤其是一种防紫外发热保暖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智能化时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寒冷的冬季,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防寒保暖,而更加注重的是对健康和美的追求。通过增加衣服厚度的被动保暖方式,尤其不能满足易寒体质的爱美女性及患有风湿、关节炎的老年人对美观、舒适和保暖的需求。因此,研究和开发可实现主动保暖的发热面料显得尤为重要。
[0003]大多数服装使用较厚的织物、高密织物或高孔隙率的织物等制作,以降低服装的导热系数,达到隔绝冷空气的目的。这类服装一般较厚重或体积大,对穿着者的运动有一定限制,保暖效果也不够理想。发热面料则主动产生热量使温度升高,发热均匀,升温速率快,保暖效果好,舒适性能佳[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0,12(9),11016

11025]。因此,制备发热保暖面料实现服装保暖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保暖面料,由相复合的内层亲肤层、发热保暖层和外层功能层组成,吸湿发热纤维通过吸附人体散发的水蒸气使面料温度升高,达到保暖效果,同时,面料温度升高后又加快水蒸气散发,从而使人体感觉更加干爽舒适。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发热保暖面料,依次包括相复合的内层亲肤层、发热保暖层和外层功能层;所述内层亲肤层是由蚕丝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发热保暖层是由吸湿发热纤维编织而成;所述外层功能层包括由纱线编织而成的底布;组成所述底布的纱线的外表面依次附着有由防紫外线整理剂组成的防紫外线层和由抗菌剂组成的抗菌层。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防紫外线层与组成底布的纱线主体之间通过水性聚氨酯粘合层相粘合。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抗菌层与防紫外层通过水性聚氨酯粘合层相粘合。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抗菌剂为卤胺、聚已亚甲基盐酸、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或有机硅季铵盐中的一种。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吸湿发热纤维为Softwarm纤维、EKS纤维或Warmsensor纤维中的一种。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防紫外线整理剂为三氮杂苯衍生物、2,4—二羟基二苯甲酮或水杨酸苯酯紫外线吸收剂中的一种。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层功能层的外侧复合有微多孔膜。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微多孔膜为PTFE微多孔膜;所述PTFE微多孔膜的平均孔径为0.1微米

10微米,厚度为1微米

200微米。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发热保暖面料,由相复合的内层亲肤层、发热保暖层和外层功能层组成,吸湿发热纤维通过吸附人体散发的水蒸气使面料温度升高,达到保暖效果,同时,面料温度升高后又加快水蒸气散发,从而使人体感觉更加干爽舒适。外层功能层含有抗菌剂和防紫外线整理剂,使得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菌、防紫外效果。所使用的水性聚氨酯赋予面料柔软抗皱特性。最终制备得到的面料具有保暖、抗菌、防紫外、防水、抗皱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发热保暖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组成底布的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实施例二所涉及的发热保暖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

内层亲肤层;2

发热保暖层;3

外层功能层;30

组成底布纱线;31

防紫外线层;32

抗菌层;33

水性聚氨酯粘合层;4

微多孔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一
[0021]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发热保暖面料,依次包括相复合的内层亲肤层1、发热保暖层2和外层功能层3。内层亲肤层1、发热保暖层2和外层功能层3可以通过绗缝或水性聚氨酯进行粘合。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为绗缝。
[0022]所述内层亲肤层1是由蚕丝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编织而成;蚕丝纤维与棉纤维的混纺纱具有良好的亲肤性,可以提高整个面料的服用性能和使用者的穿着体验。
[0023]所述发热保暖层2是由吸湿发热纤维编织而成。具体的,吸湿发热纤维为Softwarm纤维、EKS纤维、Warmsensor纤维中的一种。吸附人体散发的水蒸气使面料温度升高,达到保暖效果,同时,面料温度升高后又加快水蒸气散发,从而使人体感觉更加干爽舒适。这种通过面料主动发热达到保暖效果的方式不仅能更有效地抵御寒冷,而且能提供更加舒适轻薄的穿着体验。
[0024]所述外层功能层3包括由纱线编织而成的底布;组成所述底布的纱线30的外表面依次附着有由防紫外线整理剂组成的防紫外线层31和由抗菌剂组成的抗菌层32。具体的,防紫外线整理剂为三氮杂苯衍生物、2,4—二羟基二苯甲酮、或水杨酸苯酯紫外线吸收剂中的一种。抗菌剂为卤胺、聚已亚甲基盐酸、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或有机硅季铵盐中的一种。防紫外线整理剂可以为面料提供防紫外线功能,抗菌剂可以为面料提供抗菌功能。
[0025]在防紫外线层31与组成底布的纱线30主体之间通过水性聚氨酯粘合层33相粘合。抗菌层32与防紫外层31通过水性聚氨酯粘合层33相粘合。具体是将底布浸渍含有水性聚氨酯的溶液,再浸渍含有防紫外线整理剂的溶液,烘干。之后再浸渍含有水性聚氨酯的溶液,再浸渍含有抗菌剂的溶液,烘干。烘干后即可在组成底布的纱线的外表面依次形成水性聚氨酯粘合层33、防紫外层31、水性聚氨酯粘合层33和抗菌层32。
[0026]实施例二
[0027]结合图2,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发热保暖面料,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所述外层功能层3的外侧复合有微多孔膜4。
[0028]具体的,所述微多孔膜4为PTFE微多孔膜;所述PTFE微多孔膜的平均孔径为0.1微米

10微米,厚度为1微米

200微米。具有防水透气的性能,可使得所制备的面料具有防水的效果。
[002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相复合的内层亲肤层(1)、发热保暖层(2)和外层功能层(3);所述内层亲肤层(1)是由蚕丝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发热保暖层(2)是由吸湿发热纤维编织而成;述外层功能层(3)包括由纱线编织而成的底布;组成所述底布的纱线(30)的外表面依次附着有由防紫外线整理剂组成的防紫外线层(31)和由抗菌剂组成的抗菌层(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热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紫外线层(31)与组成底布的纱线(30)主体之间通过水性聚氨酯粘合层(33)相粘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热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32)与防紫外层(31)通过水性聚氨酯粘合层(33)相粘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热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剂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罗毅王文涛耿伟纬
申请(专利权)人:安正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