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气动布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25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包括:机身、进气道、主翼、副翼和后襟翼;其中,所述主翼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主翼背离于所述机身的机头的以此呈阶梯状,所述进气道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上方,所述进气道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后襟翼设置在所述主翼背离于所述机身的机头的一侧,靠近于所述机身设置,所述副翼设置在所述主翼背离于所述机身的机头的一侧,远离于所述机身设置。该无人机气动布局隐身性能更加,且结构简单。且结构简单。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气动布局


[0001]本技术涉及飞行器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

技术介绍

[0002]观瞻全球,无人机在军事科研及民用领域都已呈现爆发式增长。无人固定翼飞机以其航时长、载重大、速度快等优势,在各类无人机中应用最为广泛。其中隐身无尾布局设计的无人机以其结构简单、雷达发射面小隐身好、高速性能优异等优点,被各领域广泛使用。尤其在军事方面,无人机要求隐身性能及高速机动性能好。然后现有的无人机主翼和发动机的叶轮容易被雷达侦测,不具备对地空雷达及机载雷达的隐身能力,导致传统气动布局无人机无法满足对隐身性能要求。
[0003]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具有一定隐身性能、结构简单的无人机气动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该无人机气动布局隐身性能更加,且结构简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包括:机身、进气道、主翼、副翼和后襟翼;
[0006]其中,所述主翼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主翼背离于所述机身的机头的以此呈阶梯状,所述进气道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上方,所述进气道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后襟翼设置在所述主翼背离于所述机身的机头的一侧,靠近于所述机身设置,所述副翼设置在所述主翼背离于所述机身的机头的一侧,远离于所述机身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机身呈船状,所述机身的截面呈钻石状,所述钻石状的锥面外倾角为25
°
至28
°

[0008]优选地,所述主翼为相对厚度8%至12%的不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为1,后掠角为30
°
至35
°
,安装角为0
°
至4
°

[0009]优选地,所述后襟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单侧展长的30%~35%。
[0010]优选地,所述副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单侧展长的20%~30%,所述后襟翼的布置方向平行于所述副翼的布置方向。
[0011]优选地,无人机气动布局还包括:扰流板,所述扰流板设置在所述主翼远离于所述机身的一侧,所述扰流板的展长为所述主翼单侧展长的10%~20%。
[0012]优选地,无人机气动布局还包括:俯仰舵,设置在所述机身的末端。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无人机气动布局,主翼背离于机身头部的一侧呈阶梯状,使得主翼的后缘为锯齿状平行边条设计,能够减少雷达反射,能够提高无人机的隐身性能。进气道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上方,且进气道的横截面呈弧形,能够避免正面雷达直接探测发动机叶轮,保证足够进气量的同时却不增加额外的雷达反射面,使得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强及隐身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无人机气动布局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无人机气动布局的侧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后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无人机气动布局的俯视图;
[0018]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无人机气动布局的仰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机身、2主翼、3后襟翼、4副翼、5扰流板、6俯仰舵、7进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技术方案。
[0022]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无人机气动布局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无人机气动布局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无人机气动布局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无人机气动布局的仰视图。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包括:机身1、进气道7、主翼2、副翼4和后襟翼3;
[0024]其中,主翼2设置在机身1的两侧,主翼2背离于机身1的机头的以此呈阶梯状,进气道7设置在机身1的上方,进气道7的横截面呈弧形,后襟翼3设置在主翼2背离于机身1的机头的一侧,靠近于机身1设置,副翼4设置在主翼2背离于机身1的机头的一侧,远离于机身1设置。
[0025]本技术提供的无人机气动布局,主翼2背离于机身1头部的一侧呈阶梯状,使得主翼2的后缘为锯齿状平行边条设计,能够减少雷达反射,能够提高无人机的隐身性能。进气道7设置在机身1的上方,且进气道7的横截面呈弧形,能够避免正面雷达直接探测发动机叶轮,保证足够进气量的同时却不增加额外的雷达反射面,使得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强及隐身性能。
[002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机身1呈船状,机身1的截面呈钻石状,钻石状的锥面外倾角为25
°
至28
°

[0027]在该技术方案中,机身1呈船型,使得机身1空间利用率高便于搭载布置任务载荷,因此此型无人机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机身1的截面呈钻石状能够破坏机头不利的抬头升力,即提高了机动性,又具有一定的隐身性能。钻石状的锥面外倾角为25
°
至28
°
能够更进一步地破坏机头不利的抬头升力。
[002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主翼2为相对厚度8%至12%的不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为1,后掠角为30
°
至35
°
,安装角为0
°
至4
°

[0029]在该技术方案中,主翼2为相对厚度8%至12%的不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为1,后掠角为30
°
至35
°
,安装角为0
°
至4
°
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主翼2的隐身性,同时能够为无人机提供良好的升力,保障了无人机的机动性。
[003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后襟翼3的展长为主翼2单侧展长的30%~35%。
[0031]在该技术方案中,后襟翼3的展长为主翼2单侧展长的30%~35%,在无人机起飞或
降落的过程中,可以下放后襟翼3,使得无人机的升力增大,同时阻力也增大,便于无人机升空或着陆。
[003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副翼4的展长为主翼2单侧展长的20%~30%,后襟翼3的布置方向平行于副翼4的布置方向。
[0033]在该技术方案中,副翼4的展长为主翼2单侧展长的20%~30%,后襟翼3的布置方向平行于副翼4的布置方向,能够进一步提高无人机的隐身性能,同时保障了无人机的可操控性。
[003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无人机气动布局还包括:扰流板5,扰流板5设置在主翼2远离于机身1的一侧,扰流板5的展长为主翼2单侧展长的10%~20%。
[0035]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无人机气动布局还包括:俯仰舵6,设置在机身1的末端。
[0036]具体实施例1
[0037]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无人机气动布局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进气道、主翼、副翼和后襟翼;其中,所述主翼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主翼背离于所述机身的机头的以此呈阶梯状,所述进气道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上方,所述进气道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后襟翼设置在所述主翼背离于所述机身的机头的一侧,靠近于所述机身设置,所述副翼设置在所述主翼背离于所述机身的机头的一侧,远离于所述机身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呈船状,所述机身的截面呈钻石状,所述钻石状的锥面外倾角为25
°
至28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翼为相对厚度8%至12%的不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为1,后掠角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辉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跃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