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906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污水依次流经的进污水区、净化区和出污水区;净化区沿着污水流经方向依次包括有布水塘、氧化塘和集水塘,三者的塘底均设有坡度,污水沿着各自塘底的坡度可从布水塘内途经氧化塘并最终渗流至集水塘内,布水塘与氧化塘之间隔有第一湿地床,氧化塘与集水塘之间隔有第二湿地床,第一湿地床和第二湿地床的上表面均呈朝着氧化塘方向倾斜的斜坡状。该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的除污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低,除污量大,并且不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氧化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如今,生态化除污是污水处理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传统化学除污的除污成本以及维护成本高,除污量较为有限,并且容易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的除污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低,除污量大,并且不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依次流经的进污水区、净化区和出污水区;所述净化区沿着污水流经方向依次包括有布水塘、氧化塘和集水塘,三者的塘底均设有坡度,污水沿着各自塘底的坡度可从所述布水塘内途经所述氧化塘并最终渗流至所述集水塘内,所述布水塘与所述氧化塘之间隔有第一湿地床,所述氧化塘与所述集水塘之间隔有第二湿地床,所述第一湿地床和所述第二湿地床的上表面均呈朝着所述氧化塘方向倾斜的斜坡状,二者的斜坡面上均种植有湿生植物,所述集水塘内设有通向所述出污水区的出流管。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污水区呈斜坡状,其坡底与所述布水塘相接;所述出污水区呈斜坡状,其坡顶与所述集水塘相接,所述出流管从所述集水塘内一直延伸至所述出污水区的坡面上。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污水区的坡面上立有多块滤板。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污水区的坡面上铺设有草皮。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湿地床和所述第二湿地床内均设有刚性骨架。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污水区、所述净化区和所述出污水区的底部均铺设有防渗层。
[001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该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无需借助精密设备以及化学药剂,从而有效降低了除污成本以及维护成本,池塘的容量远大于传统除污设备的容量,从而也有效提升了除污量,且该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两个湿地床来对污水进
行过滤,实现生态除污,并且氧化塘能够借助其内部的藻类以及微生物,实现对污水进一步的生态除污,整个过程实现了生态化绿色除污,不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0012]另外,两个湿地床的上表面均呈朝着氧化塘方向倾斜的斜坡状,种植在湿地床上的湿生植物也将朝着氧化塘的方向倾斜生长,这样一来,使得湿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掉落的茎叶将直接落至氧化塘内,茎叶在氧化塘内腐烂分解,使得氧化塘内的微生物更加丰富有活性,氧化塘内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也更加充足,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氧化塘的除污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4]图2为图1A处的放大图。
[0015]图中:1、进污水区;101、滤板;102、草皮;2、净化区;201、布水塘;202、第一湿地床;203、氧化塘;204、第二湿地床;205、湿生植物;206、集水塘;3、出污水区;301、出流管;4、防渗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参见图1

2,一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依次流经的进污水区1、净化区2和出污水区3;净化区2沿着污水流经方向依次包括有布水塘201、氧化塘203和集水塘206,三者的塘底均设有坡度,污水沿着各自塘底的坡度可从布水塘201内途经氧化塘203并最终渗流至集水塘206内,布水塘201与氧化塘203之间隔有第一湿地床202,氧化塘203与集水塘206之间隔有第二湿地床204,第一湿地床202和第二湿地床204的上表面均呈朝着氧化塘203方向倾斜的斜坡状,二者的斜坡面上均种植有湿生植物205,集水塘206内设有通向出污水区3的出流管301。
[001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处理污水时,首先,将污水倒在进污水区1内,然后,污水流入至净化区2内,污水在净化区2内期间,依次流经布水塘201、氧化塘203和集水塘206,期间还依次渗流第一湿地床202和第二湿地床204,最后,经过净化之后的污水在集水塘206内通过出流管301流至出污水区3内。
[0019]本技术设置三个池塘即可,三个池塘分别为布水塘201、氧化塘203和集水塘206,无需借助精密设备以及化学药剂,从而有效降低了除污成本以及维护成本,池塘的容量远大于传统除污设备的容量,从而也有效提升了除污量,并且该种基于微生物氧化塘203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两个湿地床来对污水进行过滤,且在湿地床上种植湿生植物205,湿生植物205根系发达,能够在湿地床内形成根系网络,并且伴随着根系网络的形成,湿地床内也会衍生丰富的微生物,实现生态除污,并且氧化塘203能够借助其内部的藻类以及微生物,实现对污水进一步的生态除污,整个过程实现了生态化绿色除污,不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0020]另外,两个湿地床的上表面均呈朝着氧化塘203方向倾斜的斜坡状,种植在湿地床上的湿生植物205也将朝着氧化塘203的方向倾斜生长,这样一来,使得湿生植物205在生长过程中掉落的茎叶将直接落至氧化塘203内,茎叶在氧化塘203内腐烂分解,使得氧化塘203内的微生物更加丰富有活性,氧化塘203内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也更加充足,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氧化塘203的除污效果。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污水区1呈斜坡状,其坡底与布水塘201相接;出污水区3呈斜坡状,其坡顶与集水塘206相接,出流管301从集水塘206内一直延伸至出污水区3的坡面上,污水沿着进污水区1的斜坡流入至布水塘201内,又从布水塘201内渗过第一湿地床202流入至氧化塘203内,有从氧化塘203内渗过第二湿地床204流入至集水塘206内,最后在集水塘206内通过出流管301流至出污水区3的坡面上,上述过程充分借助重力驱动污水的流动,有效节约了设备与能耗。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进污水区1的坡面上立有多块滤板101,污水在进污水区1的坡面上流动时,将穿过多块滤板101,实现对污水的预过滤。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依次流经的进污水区(1)、净化区(2)和出污水区(3);所述净化区(2)沿着污水流经方向依次包括有布水塘(201)、氧化塘(203)和集水塘(206),三者的塘底均设有坡度,污水沿着各自塘底的坡度可从所述布水塘(201)内途经所述氧化塘(203)并最终渗流至所述集水塘(206)内,所述布水塘(201)与所述氧化塘(203)之间隔有第一湿地床(202),所述氧化塘(203)与所述集水塘(206)之间隔有第二湿地床(204),所述第一湿地床(202)和所述第二湿地床(204)的上表面均呈朝着所述氧化塘(203)方向倾斜的斜坡状,二者的斜坡面上均种植有湿生植物(205),所述集水塘(206)内设有通向所述出污水区(3)的出流管(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床与氧化塘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成黄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航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