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修建用边坡施工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894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修建用边坡施工放线装置,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支撑板;防堵组件,所述防堵组件包括板体、柱体、弹簧、振动马达、斜支撑、固定环板、锥形存料漏桶和连管;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一侧呈环形固定连接有五个柱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三个振动马达呈三角分布在板体上产生高幅振动,并通过振动马达自身的重力和板体底部的弹簧与柱体的配合,使板体通过斜支撑和固定环板将振动的力传输到锥形存料漏桶,并在连管产生振力时能够与引料管产生滑动作用,以辅助提高石灰粉下料放样的效果,不需要人为的敲打就能够防止下料管产生堵塞,保证放样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对放线工作施工效率的影响。对放线工作施工效率的影响。对放线工作施工效率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修建用边坡施工放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修建用边坡施工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利工程在边坡施工过程中需要连接很多的管道,而管道大多是埋在地下,埋管地点则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选择,而在施工前则需要对照图纸上所规定位置通过石灰粉进行放线,作为地面管道位置的标记,从而便于施工单位施工;
[0003]然而现有的水利工程边坡放样装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4]1、现有的放线施工为了便捷的放线,多数通过人为的用铁锹铲上石灰粉靠近地面,放样人员一边沿着测量好的放线位置移动,一边用木棍敲击铁锹边缘处,保持石灰粉的正常下料,但此过程会使放样人员弯腰驼背的施工,工程量较大时,容易造成放样人员严重的疲惫状态,且施工放线效率低下。
[0005]2、现有的简易放样装置也有无须人为使用铁锹,以简易的盛放石灰粉的桶体通过漏斗使石灰粉漏出放样,但在添加石灰粉后的放样过程中容易使石灰粉堆积,需要人为的去晃动盛放桶体来达到防止堵塞的效果,以保证放样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此种方式较为繁琐,影响放线工作的施工效率;为此,提出一种水利工程修建用边坡施工放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修建用边坡施工放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水利工程修建用边坡施工放线装置,包括
[0008]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支撑板;
[0009]防堵组件,所述防堵组件包括板体、柱体、弹簧、振动马达、斜支撑、固定环板、锥形存料漏桶和连管;
[0010]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一侧呈环形固定连接有五个柱体,五个所述柱体的外侧壁均套设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焊接有板体,所述板体的顶部边缘处通过等距圆周分布的斜支撑焊接有固定环板,所述锥形存料漏桶的外侧壁通过螺丝连接于固定环板的内侧壁,所述板体的上表面等距分布通过螺丝连接有三个振动马达,所述锥形存料漏桶的底部连通有连管;
[0011]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管、内弧形管、出料管头和引料管;
[0012]所述引料管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连管的内侧壁,所述引料管远离连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于下料管的内侧壁。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体组件还包括筒体、螺纹杆、旋转盘、杆体和轮体;
[0014]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一侧焊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安装有旋转盘。
[00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部焊接有呈三角分布的杆体,所述杆体的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轮体。
[00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堵组件的外部一侧安装有限位组件;
[0017]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环形槽体、环形板、弧形部和延伸板;
[0018]所述连管的外侧壁套设固定有环形槽体,所述环形槽体的槽口朝下,所述环形槽体的槽口内部滑动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延伸板。
[001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延伸板的外侧壁底部与环形板的边缘处设置有弧形部。
[002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料管的底部连通有内弧形管,所述内弧形管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头。
[002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一侧安装有位移检测仪。
[002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一侧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振动马达和位移检测仪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3]本技术的优点:
[0024]1、本技术通过放样人员手持旋转盘带动螺纹杆移动,螺纹杆通过筒体和支撑板使本技术移动放样,石灰粉通过锥形存料漏桶依次从连管、引料管落入到下料管内,并从内弧形管继续引料和通过出料管头将料排出放样,通过螺纹杆和筒体能够调整放样人员操作的位置,达到使用本技术时的便捷性,降低放样人员工作时产生的严重疲惫状态,提高了水利工程施工放线的效率。
[0025]2、本技术通过三个振动马达呈三角分布在板体上产生高幅振动,并通过振动马达自身的重力和板体底部的弹簧与柱体的配合,使板体通过斜支撑和固定环板将振动的力传输到锥形存料漏桶,使得石灰粉从锥形存料漏桶下入到连管内时抖动,并在连管产生振力时能够与引料管产生滑动作用,以辅助提高石灰粉下料放样的效果,不需要人为的敲打就能够防止下料管产生堵塞,保证放样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对放线工作施工效率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支撑板、斜支撑和固定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支撑板、柱体和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支撑板和下料管安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下料组件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下料管、内弧形管和出料管头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技术的限位组件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技术限位组件剖面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0、主体组件;11、支撑板;12、筒体;13、螺纹杆;14、旋转盘;15、杆体;16、轮体;20、防堵组件;21、板体;22、柱体;23、弹簧;24、振动马达;25、斜支撑;26、固定环板;27、锥形存料漏桶;28、连管;30、下料组件;31、下料管;32、内弧形管;33、出料管头;34、引料管;40、限位组件;41、环形槽体;42、环形板;43、弧形部;44、延伸板;61、位移检测仪;62、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实施例
[0038]请参阅图1

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修建用边坡施工放线装置,包括:
[0039]主体组件10,主体组件10包括支撑板11;
[0040]防堵组件20,防堵组件20包括板体21、柱体22、弹簧23、振动马达24、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修建用边坡施工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10),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支撑板(11);防堵组件(20),所述防堵组件(20)包括板体(21)、柱体(22)、弹簧(23)、振动马达(24)、斜支撑(25)、固定环板(26)、锥形存料漏桶(27)和连管(28);所述支撑板(11)的顶部一侧呈环形固定连接有五个柱体(22),五个所述柱体(22)的外侧壁均套设固定有弹簧(23),所述弹簧(23)的顶部焊接有板体(21),所述板体(21)的顶部边缘处通过等距圆周分布的斜支撑(25)焊接有固定环板(26),所述锥形存料漏桶(27)的外侧壁通过螺丝连接于固定环板(26)的内侧壁,所述板体(21)的上表面等距分布通过螺丝连接有三个振动马达(24),所述锥形存料漏桶(27)的底部连通有连管(28);下料组件(30),所述下料组件(30)包括下料管(31)、内弧形管(32)、出料管头(33)和引料管(34);所述引料管(34)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连管(28)的内侧壁,所述引料管(34)远离连管(2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于下料管(31)的内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修建用边坡施工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0)还包括筒体(12)、螺纹杆(13)、旋转盘(14)、杆体(15)和轮体(16);所述支撑板(11)的顶部一侧焊接有筒体(12),所述筒体(12)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3),所述螺纹杆(13)的顶部安装有旋转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成福刘珂张振宇刘根英闫永辉杨银花任海涛仝曦赵根陈玉龙武银涛韩孝奇张兆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