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附着基组合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72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附着基组合模块,所述附着基组合模块由多个附着基模块单元组成,每个所述附着基模块单元包括:用于附着藻类植物的网状附着基,所述网状附着基呈矩形,其上端边连接支撑杆,其下端边连接沉杆,还包括一浮杆,所述浮杆位于支撑杆上方且与支撑杆之间通过等长的多根下沉线连接,多个所述附着基模块单元通过两条上纲绳和两条下纲绳串接,构成所述附着基组合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附着基组合模块,其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能够满足治理所需的藻类植物的量,且在实际应用中,不会沉积成团,能够达到最佳的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化水体的效果。化水体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附着基组合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附着基组合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截污纳管管网还不完善的现状下,城乡水体(河道、坑塘、湖泊)的富营养化也日益严重,但这种水体的相关指标污染程度较低,水体体量大;如果这种水体,采用污水处理厂(重污染水体)的处理方法进行提标净化,显然是不合适且成本昂贵。
[0003]藻类,是最简单的光合营养有机体,种类繁多,分布甚广。以其大生活的环境分,分为海洋藻类和淡水藻类。藻类,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用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生殖的低等植物。(胡鸿钧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淡水藻类.1981.4第二版P1

5)。藻类中,有很多种类具有附着生长的特性,本技术是给可附着藻类提供人工附着基,便于更好地服务于水体环保中的应用。
[0004]微型藻类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应用较广,利用菌藻共生,对水体氮、磷的去除率都很高,但其藻类是单细胞藻类(微型浮游藻类:如小球藻、栅藻),回收困难,势必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0005]大型丝状绿藻,因具有水质净化效果好,且藻水分离容易(易打捞)的特点,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与研究。如: 刚毛藻藻膜系统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田忠峰.曹德菊.徐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39(02));刚毛藻对水中N、P的控制及其环境条件研究(叶碧碧.曹德菊.张良昆.彭娟.杨旻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38(04);水绵处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试验研究(温子燕.凡传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0));着生刚毛藻处理富营养化湖泊水(况琪军.凌晓欢.马沛明.胡征宇.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02));刚毛藻—生物膜共生系统修复富营养化湖水的模拟研究(雷国元.马军.水处理技术, 2007,(07));水网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氮磷的吸收能力(王朝晖.林秋奇.杞桑等 中国环境科学,1999,19(3):257~261.)同时他们也开展了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性研究。
[0006]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团队成员在2010年~2021年期间,曾多次对海生浒苔(ZL201610055157.3《 一种浒苔人工半咸水生态育苗法》)与淡水中的刚毛藻开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浒苔与刚毛藻均能利用富营养化海、淡水水体中的N,P,达到快速净化水体的目的;可作为水体生态净化的先锋植物。
[0007]上述的研究表明,大型丝状绿藻在水质净化方面的效果值得肯定。但这些年来,大型丝藻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技术并没有得到推广应用,原因是环保治理项目时,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能满足治理所需的大型丝状绿藻的量;另外,只是简单用网箱来承载大型丝状绿藻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极易沉积成团,达不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附着基组合模块,其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能够满足治理所需的藻类植物的量,且在实际应用中,不会沉积成团,能够达到最佳的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附着基组合模块,所述附着基组合模块由多个附着基模块单元组成,每个所述附着基模块单元包括:用于附着藻类植物的网状附着基,所述网状附着基呈矩形,其上端边连接支撑杆,其下端边连接沉杆,还包括一浮杆,所述浮杆位于支撑杆上方且与支撑杆之间通过等长的多根下沉线连接,多个所述附着基模块单元通过两条上纲绳和两条下纲绳串接,构成所述附着基组合模块。
[0011]所述下沉线的长度为150~250mm;所述网状附着基由窗纱或渔网制成,长度为1000mm,宽度为500mm;两条上纲绳中的一条连接于各浮杆的左端,另一条上纲绳连接于各浮杆的右端;两条所述下纲绳中的一条连接于各沉杆的左端,另一条下纲绳连接于各沉杆的右端;各浮杆和各沉杆相互平行,相邻两附着基模块单元的间隔为600mm。
[0012]当所述附着基组合模块放置于待生态修复的淡水水体中时,各所述浮杆漂浮于水面,两条所述上纲绳的两端均设有长度与浮杆等长的上过度杆,两条上纲绳连接于上过度杆相应的端部后拴系于固定在水底的相应之木桩上部;两条所述下纲绳的两端均设有长度与支撑杆等长的下过度杆,两条上纲绳连接于下过度杆相应的端部,调节绳的一端连接在下过度杆的中部,调节绳的另一端拴系于相应之木桩的上纲绳与木桩拴系部的下方,通过调节绳的收、放,调节附着基模块单元与水面的夹角,以达到附着基模块单元在水中的悬挂深度。
[0013]当所述附着基组合模块放置于待生态修复的淡水水体中时,各所述浮杆漂浮于水面,两条上纲绳的两端均设有长度与浮杆等长的上过度杆,两条上纲绳连接于上过度杆相应的端部,固定绳的一端拴系于上过度杆的中部,固定绳的另一端拴系于水底相应的石砣上;两条下纲绳的两端均设有长度与支撑杆等长的下过度杆,调节绳的一端拴系于下过度杆的中部,调节绳的一端拴系于水底相应的石砣上,通过调节绳的收、放,调节附着基模块单元与水面的夹角,以达到附着基模块单元在水中的悬挂深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附着基组合模块由多个丝状绿藻模块通过两条上纲绳和两条下纲绳串接组成,每个所述丝状绿藻模块包括:用于附着藻类植物(如刚毛藻)的网状附着基,所述网状附着基呈矩形,其上端边连接支撑杆,其下端边连接沉杆,还包括一浮杆,所述浮杆位于支撑杆上方且与支撑杆之间通过等长的多根下沉线连接,这种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快捷地将多个附着基组合模块组成附着基组合模块,能够在短时间内(制备周期不超过1个月)获得能满足治理所需的藻类植物(如绿藻门、褐藻门、红藻门,最优为绿藻门中刚毛藻目中的刚毛藻;海生浒苔)的量,而组装前的每一个丝状绿藻模块又便于较大密度地放在采苗池内采苗,丝状绿藻模块在实际应用中,藻类植物不会沉积成团,能够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下沉线的长度为150~250mm,可使网状附着基置于水面以下给藻类植物(如刚毛藻、浒苔)更好的生存环境(水下150~250mm藻类长得最好),且可防止藻类植物(如刚毛藻、浒苔)藻体在水面因高温而灼伤。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附着基模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多个附着基模块单元通过两条上纲绳和两条下纲绳串接并与水面形成预设夹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的多个附着基模块单元通过两条上纲绳和两条下纲绳串接并与水面垂直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使用木桩进行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是本技术使用石砣进行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沿河岸纵向设置在河岸边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显微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附着基组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基组合模块由多个附着基模块单元(01)组成,每个所述附着基模块单元(01)包括:用于附着藻类植物的网状附着基(1),所述网状附着基(1)呈矩形,其上端边连接支撑杆(2),其下端边连接沉杆(3),还包括一浮杆(4),所述浮杆(4)位于支撑杆(2)上方且与支撑杆(2)之间通过等长的多根下沉线(5)连接,多个所述附着基模块单元(01)通过两条上纲绳(6)和两条下纲绳(7)串接,构成所述附着基组合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附着基组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线(5)的长度为150~250mm;所述网状附着基(1)由窗纱或渔网制成,长度为1000mm,宽度为500mm;两条上纲绳(6)中的一条连接于各浮杆(4)的左端,另一条上纲绳(6)连接于各浮杆(4)的右端;两条所述下纲绳(7)中的一条连接于各沉杆(3)的左端,另一条下纲绳(7)连接于各沉杆(3)的右端;各浮杆(4)和各沉杆(3)相互平行,相邻两附着基模块单元的间隔为6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附着基组合模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附着基组合模块放置于待生态修复的淡水水体中时,各所述浮杆(4)漂浮于水面,两条所述上纲绳(6)的两端均设有长度与浮杆(4)等长的上过度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兵周呈祥邱屹郑洪星徐勤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科乐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