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扭矩制动器和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69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扭矩制动器和电机,双向扭矩制动器包括:定子、第一轮毂、第二轮毂、第一摩擦件、第二摩擦件、第一磁性吸附结构、第二磁性吸附结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当定子通电时,能够减小或解除第一摩擦件作用于第一轮毂上的制动摩擦力,同时还能够减小或解除第二摩擦件作用于第二轮毂上的制动摩擦力。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定子的轴向两侧的轮毂都能形成制动扭力的作用,形成双向扭矩制动器,使得制动器的扭力相对于单侧的扭力成倍增加,能够不用增加制动器的尺寸也不用通过提高功率来提高制动扭力,因此不会导致制动器功率升高,不会导致制动器温升增加。会导致制动器温升增加。会导致制动器温升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扭矩制动器和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扭矩制动器和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磁制动器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件,它集机械、电气、电子技术于一体,其主要用于旋转机构(如电机装置等)的精确控制与制动。
[0003]制动器安装在伺服电机中,伺服电机进行紧急制动时需要借助制动器来实现,若制动器制动力较低则旋转的电机无法及时被制动,产生一些危险的动作,因此制动器需要有足够大的制动扭矩才能保证电机快速制动。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增加弹簧个数来增加弹簧弹力从而提高制动器扭力或者使用多个制动器一起工作,但增加弹簧弹力的同时会改变制动器的吸引和释放时间,因此需要改变定子线圈线径和匝数来提高电磁力,这样会使制动器功率更高,从而会导致制动器温升增加;使用多个制动器一起工作不仅会占用电机内部较大的空间而且功率也会成倍增加,影响电机整体性能。
[000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制动器为了提升制动扭力而采用通过增加弹簧个数或者使用多个制动器,但是其在提升制动器扭力的同时,往往会存在大幅增加制动器尺寸且会使制动器功率升高,从而会导致制动器温升增加等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双向扭矩制动器和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制动器在提升制动器扭力的同时存在增加制动器尺寸且会使制动器功率升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双向扭矩制动器和电机。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扭矩制动器,其包括:r/>[0007]定子、第一轮毂、第二轮毂、第一摩擦件、第二摩擦件、第一磁性吸附结构、第二磁性吸附结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所述第一摩擦件和所述第一挡板,所述定子的轴向另一侧依次布置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所述第二摩擦件和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摩擦件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一轮毂上形成制动摩擦力,所述第二摩擦件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二轮毂上形成制动摩擦力;当所述定子通电时,能够减小或解除所述第一摩擦件作用于所述第一轮毂上的制动摩擦力,同时还能够减小或解除所述第二摩擦件作用于所述第二轮毂上的制动摩擦力。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定子通电时,能够分别对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和第二磁性吸附结构产生电磁力,使得所述第一摩擦件与所述第一轮毂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或为0,同时使得所述第二摩擦件与所述第二轮毂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或为0,当所述定子断电时能够分别解除对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和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的吸附,使得所述第一摩擦件作用于所述第一轮毂上形成摩擦制动力,同时使得所述第二摩擦件作用于所述第二轮毂上形成摩擦制动力。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为环状结构,包括位于径向外侧的定子外环、位于径向内侧的定子内环以及位于所述定子外环与所述定子内环之间的线圈,所述线圈通电时能够产生电磁力而在其轴向一端吸附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在其轴向另一端吸附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内环、所述定子外环和所述线圈注塑为一个整体结构。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摩擦件位于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的运动能够与所述第一挡板将所述第一摩擦件夹紧或者使得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与所述第一摩擦件之间具有间隙;
[0012]所述第二摩擦件位于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的运动能够与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第二摩擦件夹紧或者使得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与所述第二摩擦件之间具有间隙。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定子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在所述定子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能够移动;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定子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在所述定子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能够移动。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螺纹紧固件和第二螺纹紧固件,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的第一螺杆穿过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而螺纹固定于所述定子外环上,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上并能沿着所述第一螺杆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螺纹紧固件的第二螺杆穿过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而螺纹固定于所述定子外环上,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上并能沿着所述第二螺杆的方向运动。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柱套和第二柱套,所述第一柱套和所述第二柱套均为中空圆柱,所述第一柱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柱套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位置。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柱套和所述第二柱套均为刚性材料制成。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能够对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产生第一弹性推力,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能够对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产生第二弹性推力;
[0018]当所述线圈断电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产生的第一弹性推力将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和所述第一摩擦件抵接,以对所述第一轮毂产生制动摩擦力;同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产生的第二弹性推力将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和所述第二摩擦件抵接,以对所述第二轮毂产生制动摩擦力;
[0019]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线圈能对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产生磁吸力,在克服所述第一弹性推力后使得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与所述第一摩擦件产生间隙,减小对所述第一轮毂的制动摩擦力,或使得所述第一轮毂的制动摩擦力为0;同时所述线圈通电时还能对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产生磁吸力,在克服所述第二弹性推力后使得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与所述第二摩擦件产生间隙,减小对所述第二轮毂的制动摩擦力,或使得所述第二轮毂的制动摩擦力为0。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外环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
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定子外环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和/或,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均为弹簧。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外环和所述定子内环均为导磁金属材料,所述第一摩擦件和所述第二摩擦件均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复合材料包括酚醛树脂、金属纤维和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的轴向第一端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的轴向第二端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相等;
[0023]所述定子外环的轴向长度与所述定子内环的轴向长度相等;
[0024]所述线圈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定子外环的轴向长度。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为第一衔铁,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为第二衔铁;和/或,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和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均为环状结构。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摩擦件为环形片状结构,形成为第一摩擦片,套设于所述第一轮毂的外周,所述第二摩擦件为环形片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扭矩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100)、第一轮毂(5)、第二轮毂(10)、第一摩擦件(2)、第二摩擦件(12)、第一磁性吸附结构(7)、第二磁性吸附结构(8)、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11),所述定子(100)的轴向一侧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7)、所述第一摩擦件(2)和所述第一挡板(3),所述定子(100)的轴向另一侧依次布置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8)、所述第二摩擦件(12)和所述第二挡板(11),所述第一摩擦件(2)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一轮毂(5)上形成制动摩擦力,所述第二摩擦件(12)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二轮毂(10)上形成制动摩擦力;当所述定子(100)通电时,能够减小或解除所述第一摩擦件(2)作用于所述第一轮毂(5)上的制动摩擦力,同时还能够减小或解除所述第二摩擦件(12)作用于所述第二轮毂(10)上的制动摩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扭矩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定子(100)通电时,能够分别对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7)和第二磁性吸附结构(8)产生电磁力,使得所述第一摩擦件(2)与所述第一轮毂(5)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或为0,同时使得所述第二摩擦件(12)与所述第二轮毂(10)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或为0,当所述定子(100)断电时能够分别解除对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7)和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8)的吸附,使得所述第一摩擦件(2)作用于所述第一轮毂(5)上形成摩擦制动力,同时使得所述第二摩擦件(12)作用于所述第二轮毂(10)上形成摩擦制动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扭矩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00)为环状结构,包括位于径向外侧的定子外环(1)、位于径向内侧的定子内环(4)以及位于所述定子外环(1)与所述定子内环(4)之间的线圈(13),所述线圈(13)通电时能够产生电磁力而在其轴向一端吸附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7),在其轴向另一端吸附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扭矩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内环(4)、所述定子外环(1)和所述线圈(13)注塑为一个整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扭矩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件(2)位于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7)与所述第一挡板(3)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7)的运动能够与所述第一挡板(3)将所述第一摩擦件(2)夹紧或者使得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7)与所述第一摩擦件(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摩擦件(12)位于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8)与所述第二挡板(1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8)的运动能够与所述第二挡板(11)将所述第二摩擦件(12)夹紧或者使得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8)与所述第二摩擦件(12)之间具有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扭矩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3)与所述定子(100)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7)在所述定子(100)与所述第一挡板(3)之间能够移动;所述第二挡板(11)与所述定子(100)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8)在所述定子(100)与所述第二挡板(11)之间能够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扭矩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纹紧固件(161)和第二螺纹紧固件(162),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161)的第一螺杆穿过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7)而螺纹固定于所述定子外环(1)上,所述第一磁性吸附结构(7)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上并能沿着所述第一螺杆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螺纹紧固件(162)的第二螺杆穿过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8)而螺纹固定于所述定子外环(1)上,
所述第二磁性吸附结构(8)套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亮陈飞龙杨文德刘赫李祺吕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