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匣加工基准面的确定方法及机匣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匣制造领域,涉及一种3D打印机匣加工基准面的确定方法及机匣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铸造机匣类零件,加工前通常采用划线、三坐标(测量)、或机床上打表检查来预判各加工部位的余量,在发现某些部位余量不均或不足时,对加工基准进行调整,以保证零件后续加工的可行性。现有的加工基准是首先对工件进行粗加工,然后扫描比对,调整工件后再加工,然后再次扫描比对,确定加工的基准面。对于复杂结构的3D打印焊接机匣,由于机匣空间特征大幅增加,存在更多的加工部位,包括前后安装边以及遍布机匣外表面的若干测试座等,轴向、径向、角向多个维度上均需均衡每一个加工部位的加工余量,因此仅通过传统工艺方法,依靠简单调整、互借余量来确定加工基准的工艺方法无法均衡所有部位加工余量,也无法快速有效确立加工的基准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打印机匣加工基准面的确定方法及机匣加工方法,从而达到快速准确确定3D打印机匣的加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匣加工基准面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拟合毛坯实体的三维模型;调入待加工3D打印机匣的理论模型;S2:定义待加工3D打印机匣的加工余量允许范围,获取加工余量允许范围;S3:对比所述毛坯实体的三维模型与待加工3D打印机匣的理论模型,获取加工余量拟合结果;S4:若所述加工余量拟合结果大于所述加工余量允许范围,则完成待加工3D打印机匣的加工方位设定;若所述加工余量拟合结果小于所述加工余量允许范围,则调整所述毛坯实体的三维模型与所述待加工3D打印机匣的理论模型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再次对比调整后的毛坯实体的三维模型与待加工3D打印机匣的理论模型,生成新的加工余量拟合结果,直到新的加工余量拟合结果不小于所述加工余量允许范围,则完成待加工3D打印机匣的加工方位设定;S5:在完成步骤S4的待加工3D打印机匣的理论模型上选取同一平面内的若干特征点,测量若干所述特征点的实际余量值,并在所述毛坯实体上进行对应标记,获得标记有特征点的毛坯实体;S6:按照步骤S5中毛坯实体上标记的若干特征点找正工件,并以所述特征点的实际余量值中的最小余量值作为加工深度进行加工,加工后得到的平面为3D打印机匣的加工基准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机匣加工基准面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对比所述毛坯实体的三维模型与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文哲,宁再芹,陈燕,杨宗翰,张璐,黄应军,周卫涛,孟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