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堆叠式电池和一种堆叠式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51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堆叠式电池,包括一第一端及与其相对的第二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上形成有一第一机械配合结构,该第二端上形成有一第二机械配合结构,其中该第一机械配合结构可与另一该可堆叠式电池的第二机械配合结构插入配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及一种电池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堆叠式电池和一种堆叠式电池组。
技术介绍
电池在生活、生产、科研等领域应用广泛。在柱形电池及扣式电池之实际应用中,为获得足够大之电压,需要将若干单电池串联起来使用。请参阅图5,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直接采用若干同型号之标准化电池通过正负极接触组成电池组500。以使用电池组提供电源的便携式收音机为例,电池组通过相邻电池正负极直接接触而实现连接。放置电池组的腔室一般与所需电池组形状、大小相符,通过这种设计,减少电池间的滑动、使其位置相对固定。但,这种简易组合定位性仍然较差,需借助相应的外部设计,增加了实施的复杂性。且装卸电池时,需将电池逐个装入或取出,造成使用不便。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定位性好、接合技术简单、使用方便的可堆叠式电池及堆叠式电池组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定位性差、电池间容易滑动移位的问题,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性好、接合技术简单、使用方便的可堆叠式电池。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性好、接合技术简单、使用方便的堆叠式电池组。为实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堆叠式电池,包括一第一端及与其相对的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上形成有一第一机械配合结构,该第二端上形成有一第二机械配合结构,该第一机械配合结构可与另一该可堆叠式电池的第二机械配合结构插入配合。为实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堆叠式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可堆叠式电池,其中每一可堆叠式电池包括一第一端及与其相对的第二端,每相邻两电池中一个电池的第一端与另一电池的第二端形成电连接,每相邻两电池中一个电池的第一端形成有一第一机械配合结构,另一电池的第二端上形成有一第二机械配合结构,该第一机械配合结构与第二机械配合结构通过插入配合而接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采用简易的可配合的插入式接合结构凸起及凹陷设计,使得此类可堆叠式电池能够轻易的串接在一起形成堆叠式电池组,定位性好、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堆叠式电池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由图1的可堆叠式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可堆叠式电池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由图3的可堆叠式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池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堆叠式电池1包括第一端10及与其相对的第二端20。其中,该第一端10上形成有两个第一凸起101、一个第二凸起102。第一凸起101可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法固定于第一端10或一体成型于第一端10。该第一凸起101可为柱状、片状、锥形、环状或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01为柱状。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102为该可堆叠式电池1的正极。该第二端20的端面(图未标)为该可堆叠式电池1之负极。该第二端20上形成有两个第一凹陷201、一个第二凹陷202,该第一凹陷201及第二凹陷202位于第二端20内。该可堆叠式电池1的第一凸起101及第二凸起102分别可与另一可堆叠式电池1的第一凹陷201及第二凹陷202插入配合。该可堆叠式电池1可为柱形电池或扣式电池,本实施例采用柱形干电池。请参阅图2,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可堆叠式电池1组成的堆叠式电池组100。其中,一可堆叠式电池1的第一凸起101及第二凸起102分别与另一可堆叠式电池1的第一凹陷201及第二凹陷202通过插入配合。请参阅图3,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可堆叠式电池3包括第一端30及与其相对的第二端40。其中,该第一端30形成有两个第一凸起(图未标)、一个第二凸起302。该第一凸起形成有一凹陷301。该第一凸起可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法固定在第一端30上或一体成型于第一端30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302为该可堆叠式电池3的正极。该第二端40的端面(图未标)为该可堆叠式电池3之负极。该第二端40形成有两个凸起401,该凸起401可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法固定于第二端40或一体成型于第二端40。该凸起401可为柱状、片状、锥形、环状或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凸起401为柱状。该可堆叠式电池3的凹陷301与另一可堆叠式电池3的凸起401可通过插入配合。该可堆叠式电池3可为柱形电池或扣式电池,本实施例采用柱形干电池。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可堆叠式电池3组成的堆叠式电池组300。其中,该可堆叠式电池3的凹陷301与另一可堆叠式电池3的凸起401通过插入配合。另外,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技术的可配合的插入式接合结构凸起及凹陷至少各有一个,该凸起及凹陷结构也可同时分布于可堆叠式电池的两个端面上。本技术的堆叠式电池组也可由两个以上的可堆叠式电池接合而成。由于本技术采用可配合的插入式接合结构凸起及凹陷设计,使得此类可堆叠式电池能够轻易的串接在一起形成电池组,且每相邻两电池位置相对固定、不易滑动移位。权利要求1.一种可堆叠式电池,包括一第一端及与其相对的第二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上形成有一第一机械配合结构,该第二端上形成有一第二机械配合结构,其中该第一机械配合结构可与另一该可堆叠式电池的第二机械配合结构插入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堆叠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可堆叠式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位于该可堆叠式电池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或该可堆叠式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位于该可堆叠式电池的第二端与第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堆叠式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端进一步形成有一第二机械配合结构,第二端进一步形成有一第一机械配合结构,其中第一端的该第二机械配合结构可与另一该可堆叠式电池第二端的第一机械配合结构插入配合。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堆叠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械配合结构包括至少一凸起,该第二机械配合结构包括至少一与该凸起配合的凹陷。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堆叠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凹陷形成于该第二端内。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堆叠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机械配合结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凸起,该凹陷形成于该凸起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堆叠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凸起为柱状、片状、锥形、环状或不规则形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堆叠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可堆叠式电池为柱形电池或扣式电池。9.一种堆叠式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可堆叠式电池,其中每一可堆叠式电池包括一第一端及与其相对的第二端,每相邻两电池中一个电池的第一端与另一电池的第二端形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电池中一个电池的第一端形成有一第一机械配合结构,另一电池的第二端上形成有一第二机械配合结构,该第一机械配合结构与第二机械配合结构通过插入配合而接合。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堆叠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可堆叠式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位于该可堆叠式电池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或该可堆叠式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位于该可堆叠式电池的第二端与第一端。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堆叠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电池中一个电池的第一端进一步形成有一第二机械配合结构,另一电池的第二端进一步形成有一第一机械配合结构,其中一个电池第一端的该第二机械配合结构可与另一电池第二端的第一机械配合结构插入配合。12.如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堆叠式电池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坤荣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