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振后可恢复功能的斜建筑外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851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外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振后可恢复功能的斜建筑外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其外墙包括外墙体和斜墙板,所述斜墙板和外墙体之间设有近端连接结构、远端连接件和联动装置,所述近端连接结构、远端连接件和联动装置均与斜墙板滑动铰接。其外墙系统中同一列的多个所述连接臂通过同一个转动连接杆与外墙体转动连接;与对称轴靠近的两个转动连接杆之间设有自复位装置;位于对称轴同一侧的相邻转动连接杆通过轻质串联杆进行连接。通过转动连接杆、自复位装置和轻质串联杆实现了整个系统的联动和统一,让各个斜墙板产生相同的运动趋势,可以极大减小风荷载对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影响。建筑的影响。建筑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振后可恢复功能的斜建筑外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外墙
,具体为一种风振后可恢复功能的斜建筑外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外墙是指维护建筑物,使建筑物形成室内、室外分界的构件。建筑外墙兼具有承担风荷载的功能,尤其对于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而言,风荷载对于建筑结构的自振控制作用尤为明显。目前的建筑外墙不具备较强的抗风振功能,若强风荷载作用在建筑外墙,不光会使得建筑产生较大自振,还会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0003]可恢复功能是一种新型建筑形式,目前已经应用于结构
,但是鲜有应用于建筑外墙领域的技术。而且建筑技术发展迅速,为了实现建筑外立面美观,需要设置多种外观形式的外墙,其中斜向建筑外墙就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斜向建筑外墙较平直建筑外墙具有更大的受风荷载作用面积,采用斜建筑外墙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受风荷载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故可以提出一种具有较强抗风作用的斜建筑外墙,并且具有可恢复功能,适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振后可恢复功能的斜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体(1)和斜墙板(2),所述斜墙板(2)和外墙体(1)之间设有近端连接结构(3)、远端连接件(5)和联动装置(4),所述近端连接结构(3)、远端连接件(5)和联动装置(4)均与外墙体(1)固定连接,所述近端连接结构(3)、远端连接件(5)和联动装置(4)均与斜墙板(2)滑动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振后可恢复功能的斜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连接结构(3)包括转动连杆(32)、第二滑块(34)、第二滑道(31)和两个近端连接件(33),两个所述近端连接件(33)间隔设置,所述近端连接件(33)的一端与外墙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连杆(3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34)设置于两个近端连接件(33)之间,所述第二滑块(34)转动连接于转动连杆(32)上,所述第二滑道(31)设置于斜墙板(2)上,所述第二滑块(34)嵌合于第二滑道(3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振后可恢复功能的斜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4)包括连接臂(44)、第一滑块(43)和转动连接杆(46),所述连接臂(44)的一端通过转动连接杆(46)与外墙体(1)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滑块(43)与斜墙板(2)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振后可恢复功能的斜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墙板(2)上设有第一滑道(42),所述第一滑块(43)与第一滑道(42)嵌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振后可恢复功能的斜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连接件(5)靠近斜墙板(2)的一端设有滑动连接板(54),所述滑动连接板(54)与远端连接件(5)滑动铰接,所述滑动连接板(54)与斜墙板(2)通过固定件进行连接。6.一种风振后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欣邢超刘涛白恒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