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地下古河道边界及其内部薄砂体厚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844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确定地下古河道边界及其内部薄砂体厚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地表进行人工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获得地震数据;在地震数据上,初步判断目标古河道发育的空间位置;在目标古河道附近确定一个标志层,并对其进行地震层位追踪;以标志层为引导,确定纵向时窗,获得包含目标古河道在内的地震数据子体;地震数据子体上,提取各地震道的平均频率;利用平均频率,给定边界判定参数,确定目标古河道边界;对目标古河道内部区域,利用平均频率与薄层厚度关系公式,确定薄砂体的相对厚度;利用纵波速度资料,将目标古河道内薄砂体相对厚度转换为地层厚度。与目前已有的方法相比,该方法能避免地震道间横向能量不均衡带来的影响,无需求取砂体顶或底界面反射系数的值,不依赖于井数据,可用于无井地区,抗噪性和鲁棒性高。鲁棒性高。鲁棒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确定地下古河道边界及其内部薄砂体厚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地球物理中的油气勘探
,更进一步的是关于岩性及薄储层勘探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确定地下古河道边界及其内部薄砂体厚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应用地球物理中的地震勘探方法是指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透射,在地表用检波器接收地震波,得到地震记录。地震记录上的特征与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通过对地震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由于在勘查的精度和准确性方面,地震勘探均优于其它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因而在油气勘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0003]近几十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规模大的、易于寻找的构造圈闭已经被发掘殆尽,油气勘探目标不得不转向地层、岩性及复杂圈闭。河流相是重要的沉积相类型之一,古河道内部砂体发育,上下被泥质地层覆盖,其内部砂体是是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可以形成有利的岩性圈闭油气藏。因此,古河道砂体预测是油气勘探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地下古河道边界及其内部薄砂体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地表进行人工地震数据采集,在室内进行地震数据处理,获得叠后地震数据;(2)在地震数据上,初步判断目标古河道发育的空间位置;(3)在目标古河道上下,确定一个标志层,并对其进行地震层位追踪;(4)以标志层为引导,确定纵向时窗,获得包含目标古河道在内的地震数据子体;(5)地震数据子体上,提取各地震道的平均频率;(6)利用各地震道的平均频率,给定判定参数,确定属于目标古河道内部的区域及古河道边界;(7)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平均频率与薄层厚度关系公式,确定目标古河道内薄砂体的相对厚度;(8)利用纵波速度资料,将目标古河道内薄砂体相对厚度转换为地层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1)所述的人工地震,是以勘探为目的的、人为激发产生的地震;在野外进行人工地震采集时,可以是在地表沿一个面进行三维采集,也可以是沿一条线进行二维采集,获得的叠后地震数据可以是三维数据也可以是二维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2)所述的在地震数据上初步判断目标古河道发育的空间位置的方式,可以通过直接浏览地震数据进行,如果工区有井钻遇目标古河道,也可以借助测井资料进行井震标定进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3)所述的标志层,是指与目标古河道临近的,反射能量强、连续性好,易于对比追踪的地震反射同相轴,可以是波峰反射或者波谷反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4)所述的纵向时窗,若目标古河道在标志层上方,则纵向时窗需沿标志层向上开取,若目标古河道在标志层下方,则纵向时窗需沿标志层向下开取;纵向时窗长度的确定原则是:将目标古河道包含在内且无需过大,各地震道的纵向时窗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5)所述的各地震道的平均频率,是指在包含目标古河道在内的地震数据子体上统计的各地震道离散频谱的平均频率,其确定公式为:公式(1)中,f
m,j
为第j道地震道的平均频率,A
j
(f)为第j道地震道的振幅谱,n为地震道的总数,N为傅里叶变换的总点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点是步骤(6)所述的利用各地震道的平均频率,需要统计平均频率f
m,j
的取值范围,具体统计方法是:f
m,j
的最小值Min_F=Min(f
m,j
),(j=1,2,...,n),f
m,j
的最大值Max_F=Max(f
m,j
),(j=1,2,...,n);所述的目标古河道内部的区域,具体到某个地震道位置处是否为古河道内,需要由该
地震道平均频率f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鲁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