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领方法及拆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836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拆领方法和自动化拆领装置。该自动化拆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待拆领工件,待拆领工件包括连接部和设置于连接部两侧的领片部,连接部的透光率与领片部的透光率不同;根据连接部与领片部的透光率的区别识别连接部的位置;采用激光对识别的连接部的位置进行烧蚀,去除连接部。上述自动化拆领方法直接识别定位连接部然后采用激光烧蚀,整个过程无需进行拆线或清理等操作即可完成多个领片的拆分,完成迅速,能够有效提高拆领的效率。领的效率。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拆领方法及拆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拆领
,特别是涉及一种拆领方法及拆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折线结构的扁机领指的是居中具有折线结构的扁机领,折线结构的扁机领通常用于圆领、袖口、下摆等位置。其中折线结构指的是:在扁机领的横向居中位置增加一转折线,折线可以由两行单边织法织成。折线结构的扁机领在使用时需居中翻折,双层重叠后再车缝在衣服上。织折线的目的是方便车缝时可以沿着折线的位置居中翻折,避免因为翻折位置的不同导致成品领外露的高度不同。
[0003]在织造扁机领的时候为了实现连续生产,通常会利用鱼丝线将多片领片彼此之间缝接在一起。在经过后续处理成为半成品后,还需要将其中的鱼丝线抽掉以拆分成单独的领片便于车缝,这一工序即拆领工序。公开号为CN10538032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拆领机模仿人工拆领的动作,采用机器代替人力进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效率,但是存在应用范围较小的问题。其通常适用于宽度在7cm~10cm、长度在35cm~58cm之间的领片的鱼丝线的抽取,当领片的长度大于60cm时,抽线需要的拉力太大,机器很容易将鱼丝线在中间拉断,导致机器拆领失败的问题,仍然需要人工处理。因此如何实现针对更长的扁机领的自动化拆分仍然是困扰技术人员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针对长度较长的领片进行拆领的自动化拆领方法,以尽可能节约拆领所需的人力,提高拆领的效率。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拆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6]获取待拆领工件,所述待拆领工件包括连接部和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两侧的领片部,所述连接部的透光率与所述领片部的透光率不同;
[0007]根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领片部的透光率的区别识别所述连接部的位置;
[0008]采用激光对识别的所述连接部的位置进行烧蚀,去除所述连接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识别所述连接部的位置的步骤包括:向所述待拆领工件的一面施加光照,并于所述待拆领工件的另一面检测透过的光照的强度,以识别所述待拆领工件中所述连接部的位置。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由棉质材料制备。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由裁口织法织成,所述裁口织法包括:在两个所述领片部之间织2模罗纹,以缝接两侧的所述领片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透光率高于所述领片部的透光率。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织物密度低于所述领片部的织物密度。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纱长相较于所述领片部的纱长放松50C=15mm~25mm。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领片部包括一个或多个领片,所述领片为折线结构的扁机领;和/或
[0016]所述连接部的长度≥60cm。
[0017]对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拆领装置,其包括:
[0018]透光率识别机构,所述透光率识别机构用于依据透光率识别待拆领工件中的连接部;
[0019]激光源,所述激光源用于发射能够烧蚀所述连接部的激光;及,
[0020]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透光率识别机构和所述激光源。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输送待拆领工件;所述透光率识别机构包括背光源和视觉镜头,所述背光源可移动且能够移动至工作工位和避让工位,所述传送带的传输路径经过所述视觉镜头与处于所述工作工位的所述背光源之间,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背光源与所述视觉镜头。
[0022]领片在织造的时候为了实现连续的规模化生产,需要先将多片领片缝接在一起,生产完成后再拆分成单独的领片,而传统技术中通常都采用抽取鱼丝线的方式进行拆领。
[0023]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拆领方法通过预先设计连接部与领片的透光率不同,再通过透光率的区别特异性识别出位于领片之间的连接部,识别出该连接部之后,通过激光烧蚀的方法去除位于领片之间的连接部。上述自动化拆领方法直接识别定位连接部然后采用激光烧蚀,整个过程无需进行拆线或清理等操作即可完成多个领片的自动化拆分,并且由于避免了拆线处理,不存在抽出较长的连接线时产生的断裂问题,因而能够完成较长的扁机领的自动化拆领。
附图说明
[0024]图1示出了一种待拆领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示出了一种自动化拆领装置;
[0026]图3示出了自动化拆领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0027]图4示出了图3中步骤S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各附图标记及其具体含义如下:
[0029]100、待拆领工件;110、连接部;120、领片;211、背光源;212、视觉镜头;220、激光源;230、传送带;240、激光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文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文所使用的“多”包括两个和多于两个的项目。本文所使用的“某数以上”应当理解为某数及大于某数的范围。
[0032]相较于传统技术中采用机器模仿人工进行机械抽线的方式拆分领片,本专利技术另辟蹊径,采用了另一种技术构思对领片进行拆分。
[0033]具体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自动化拆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34]获取待拆领工件,所述待拆领工件包括长条状的连接部和沿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两侧的领片部,所述连接部的透光率与所述领片部的透光率不同;
[0035]根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领片部的透光率的区别识别所述连接部的位置;
[0036]采用激光对识别的所述连接部的位置进行烧蚀,去除所述连接部。
[0037]其中,待拆领工件中的领片部包括领片,领片应作广义理解,其不仅仅局限于用于衣物脖颈处的领口,还可以是用于衣袖的袖口或衣物的下摆及其他具有与领口相似结构的织物部件。
[0038]可以理解,上述领片可以是折线结构的扁机领。折线结构的扁机领指的是具有折线的扁机领,折线结构的扁机领通常用于圆领、袖口、下摆等位置。其中折线结构指的是:在扁机领的横向居中位置增加一转折线,折线可以由两行单边织法织成。折线结构的扁机领在使用时需居中翻折,双层重叠后再车缝在衣服上。织折线的目的是方便车缝时可以沿着折线的位置居中翻折,避免因为翻折位置的不同导致成品领外露的高度不同。折线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待拆领工件,所述待拆领工件包括连接部和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两侧的领片部,所述连接部的透光率与所述领片部的透光率不同;根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领片部的透光率的区别识别所述连接部的位置;采用激光对识别的所述连接部的位置进行烧蚀,去除所述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领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所述连接部的位置的步骤包括:向所述待拆领工件的一面施加光照,并于所述待拆领工件的另一面检测透过的光照的强度,以识别所述待拆领工件中所述连接部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棉质材料制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裁口织法织成,所述裁口织法包括:在两个所述领片部之间织2模罗纹,以缝接两侧的所述领片部。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拆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透光率高于所述领片部的透光率。6.根据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拆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涛康鹏飞尹秀贺冯亮叶燕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