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涉及大管径河道穿越池体施工临时引流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291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管径河道穿越池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涉及大管径河道穿越池体施工临时引流施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测量放线、封堵上下游涵口、上下游新建箱涵、架设引流管、引流管接口处理、对引流管进行检测检验、拆除上游封堵措施。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调蓄池临时引流施工工艺,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关于在现有排水系统中修建水处理综合体截流时直接使用潜污泵将上游水流引流至下游时发生的雨季或者出现暴雨天气雨量巨大,潜污泵的抽排水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雨水漫出,造成城市内涝,危害人生和财产安全的问题,可有效通过引流管直接排水至下游箱涵。可有效通过引流管直接排水至下游箱涵。可有效通过引流管直接排水至下游箱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涉及大管径河道穿越池体施工临时引流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调蓄池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涉及大管径河道穿越池体施工临时引流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当今社会,虽然经济飞速发展,生态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恶劣天气频发。因此建造城市水处理综合体是目前缓解暴雨灾害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向,其中又以修建调蓄池以削减洪峰流量,降低下游雨水干管的管径,提高区域的排水标准和防洪能力,减少内涝灾害为主要主要措施。而在现有的排水系统中修建调蓄池,又是一种比较节省工程周期和节省人力、经济成本的方式。
[0003]在现有的排水系统中修建调蓄池,就涉及到对现有排水系统的截断和引流的问题。目前主要解决手段是对原有的排水系统进行封堵,在上游临近检查井内安设水泵抽排水,这种方式如果遇到雨季或者出现暴雨天气,水泵的抽排水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上游排水系统封堵,导致雨水漫出,造成城市内涝,危害人生和财产安全,又要进行二次引流。
[0004]参照现有技术CN109958180A,其主要方能也是设置分流井,再通过包括潜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涉及大管径河道穿越池体施工临时引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放线,对引流管中心线及坐标、新建箱涵中心线及坐标、架设标高及坐标的控制;S2、封堵上下游涵口,在上游临近检查井安装潜污泵抽排引流至下游,破除原混凝土管涵至围护桩外5m,对上游管涵井经进行两段截流,包括在上游管涵内第一段进行沙袋围堰,第二段在沙袋围堰外1m处砌筑第一砌体;S3、上下游新建箱涵,包括新建上游箱涵4000mmX4000mm,新建下游箱涵4000mmX5000mm,下游箱涵口标250.00m标高高程;S4、架设引流管,引流管选择DN3000,引流管截面尺寸为3m,管道架设高度需高于结构板面1000mm,整体桁架及管道由西向东需满足2%的坡度;S5、引流管接口处理,引流管进入上游箱涵1000mm,对新建上游箱涵和新建下游箱涵分别采用封堵结构进行封堵;S6、对引流管进行检测检验,包括钢结构连接焊缝质量、地脚锚栓连接件、引流管固定及钢架整体垂直度偏差;S7、拆除上游封堵措施,包括停止启用原上游潜污泵,拆除管涵口潜污泵及管涵内封堵措施,保留上游检查井2台潜污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涉及大管径河道穿越池体施工临时引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设置临时导流管,所属临时导流管贯穿沙袋围堰和第一砌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涉及大管径河道穿越池体施工临时引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砌体内设置墙体拉结筋,所述墙体拉结筋设置间距为500mm,每道设置3根钢筋,植入两侧管涵混凝土;在所述第一砌体迎水面使用防水砂浆抹灰,抹灰厚度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涉及大管径河道穿越池体施工临时引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沙袋围堰与所述第一砌体之间设置至少2台潜污泵,所述潜污泵通过搭设泵体支架固定在不同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涉及大管径河道穿越池体施工临时引流施工工艺,所述S4步骤架设引流管包括以下工序:S41、基础施工,管道架设基础为条形独立基础,基础顶标高位于筏板面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涛袁加利熊汉伟王军伍廷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华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