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煅烧回转窑后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28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室,特别是涉及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后燃烧室。它是由炉顶、左右两个侧墙、进口端墙、出口端墙和炉底组成了矩形长方体空心燃烧室腔体,出口端墙上设有烟气出口,在进口端墙上设有烟气进口,烟气进口外端设有一圆形过渡段喇叭管,喇叭管与回转窑高温烟气烟道连接;在喇叭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助燃风箱,喇叭管上助燃风箱处沿周向开设有一圈助燃风口,在进口端墙与喇叭管的连接处设有钢结构废气风箱,废气风箱通过管道与冷却机集气罩连接,进口端墙上废气风箱处设置有废气入口。它解决了沉灰室内挡墙易变形、坍塌的问题,减少沉灰室收集到的粉尘量,延长了高温烟气在后燃烧室内的停留时间,使得大部分碳粉颗粒在后燃烧内燃烧。粒在后燃烧内燃烧。粒在后燃烧内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炭素煅烧回转窑后燃烧室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室,特别是涉及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后燃烧室,它属于碳素原料煅烧


技术介绍

[0002]回转窑是油系焦和煤系焦煅烧的主要设备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回转窑的高温尾气中含有大量碳粉颗粒和挥发分,需要初步对高温烟气进行除尘,清除高温烟气中的较大颗粒碳粉。目前大多数炭素煅烧回转窑配套沉灰室,用于清除回转窑高温尾气中的碳粉。沉灰室的长度一般较短,内部设有各种形式的挡墙,以加强沉灰室对粉尘的沉降效果。
[0003]这种结构形式的沉灰室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挡墙由于直接受到高温烟气的长期冲击,容易发生变形或坍塌,影响沉灰室的正常使用。(2)由于沉灰室一般较短,烟气在沉灰室内停留的时间很短,大部分的碳粉都在沉灰室内沉降下来,沉灰室回收的粉尘量非常大,难于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后燃烧室,它解决了沉灰室内挡墙容易变形、坍塌破坏的问题,且能够有效减少沉灰室收集到的粉尘量,延长了高温烟气在后燃烧室内的停留时间,使得大部分碳粉颗粒在后燃烧内燃烧,较大的碳粉颗粒和粉尘沉降在后燃烧室内。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炭素煅烧回转窑后燃烧室,它是由炉顶、左右两个侧墙、进口端墙、出口端墙和炉底组成了矩形长方体空心燃烧室腔体,出口端墙上设有烟气出口,在进口端墙上设有烟气进口,烟气进口外端设有一圆形过渡段喇叭管,喇叭管与回转窑高温烟气烟道连接;在喇叭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助燃风箱,喇叭管上助燃风箱处沿周向开设有一圈助燃风口,在进口端墙与喇叭管的连接处设有钢结构废气风箱,废气风箱通过管道与冷却机集气罩连接,进口端墙上废气风箱处设置有废气入口。
[0007]优选的,上述炉顶、左右两个侧墙、进口端墙、出口端墙和炉底均由耐火材料砌筑、浇筑而成。
[0008]优选的,上述空心燃烧室腔体长度为40

80米。
[0009]优选的,上述炉底上每隔约10米设有集灰斗。
[0010]优选的,上述在靠近进口端墙的其中一个侧墙上设有烟气进口检测孔,在靠近出口端墙的其中一个侧墙上设有烟气出口检测孔。
[0011]优选的,上述左右两个侧墙上每隔约10米对称设置检修门、防爆装置、观察孔。
[0012]优选的,上述在侧墙、炉顶、炉底上每隔约10米设置一圈联通的20~30mm宽膨胀缝。
[0013]优选的,上述助燃风箱为钢结构圆环形。
[0014]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技术具有如下特点和效果:
[0015]本技术将传统沉灰室对高温烟气中的碳粉颗粒处理方式从沉降为主,改为沉降与燃烧并重。首先后燃烧室去掉沉灰室内的挡墙,这样便不存在沉灰室挡墙容易变形、坍塌破坏的问题;同时后燃烧室大大增加了沉灰室的长度,这样既满足了对高温烟气内粉尘颗粒的沉降除尘效果,又延长高温烟气在后燃烧室内的停留时间,使得大部分碳粉颗粒在后燃烧内燃烧,较大的碳粉颗粒和粉尘沉降在后燃烧室内。本技术既减少了回收的碳粉量,又增加了高温烟气在后燃烧室出口端的热焓,使得后续余热利用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热能,用于产生蒸汽或者进行发电。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A

A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炉顶;2、侧墙;3、进口端墙;4、出口端墙;5、炉底;6、烟气出口;7、集灰斗;8、进口检测孔;9、出口检测孔;10、检修门;11、防爆装置;12、观察孔;13、膨胀缝;14、烟气进口;15、喇叭管;16、烟道;17、助燃风箱;19、废气风箱;20、废气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后燃烧室,其结构如下:
[0021]它是由炉顶1、左右两个侧墙2、进口端墙3、出口端墙4和炉底5组成了矩形长方体空心燃烧室腔体,炉顶1、左右两个侧墙2、进口端墙3、出口端墙4和炉底5均由耐火材料砌筑、浇筑而成,空心燃烧室腔体长度为40

80米,空心燃烧室腔体长度还可以更长,这不能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出口端墙4上设有烟气出口6;炉底5上每隔约10米设有集灰斗7;在靠近进口端墙3的其中一个侧墙2上设有烟气进口检测孔8,用于检测高温烟气温度和压力;在靠近出口端墙4的其中一个侧墙2上设有烟气出口检测孔9,用于检测烟气温度、压力和氧含量;在左右两个侧墙2上每隔约10米对称设置检修门10、防爆装置11、观察孔12;在侧墙2、炉顶1、炉底5上每隔约10米设置一圈联通的20~30mm宽膨胀缝13;在进口端墙3上设有烟气进口14,烟气进口14外端设有一圆形过渡段喇叭管15,喇叭管15与回转窑高温烟气烟道16连接;在喇叭管15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钢结构圆环形助燃风箱17,喇叭管15上燃风箱17处沿周向开设有一圈助燃风口,来自助燃风机的空气通入助燃风箱17经助燃风口进入喇叭管15后进入后燃烧室;在进口端墙3与喇叭管15的连接处设有钢结构废气风箱19,废气风箱19通过管道与冷却机集气罩连接,来自冷却机的废气进入此废气风箱,通过进口端墙3上废气风箱处设置的废气入口20进入燃烧室腔体。
[0022]本技术将传统沉灰室对高温烟气中的碳粉颗粒处理方式从沉降为主,改为沉降与燃烧并重。首先后燃烧室去掉沉灰室内的挡墙,这样便不存在沉灰室挡墙容易变形、坍塌破坏的问题;同时后燃烧室大大增加了沉灰室的长度,这样既满足了对高温烟气内粉尘
颗粒的沉降除尘效果,又延长高温烟气在后燃烧室内的停留时间,使得大部分碳粉颗粒在后燃烧内燃烧,较大的碳粉颗粒和粉尘沉降在后燃烧室内。此种方式既减少了回收的碳粉量,又增加了高温烟气在后燃烧室出口端的热焓,使得后续余热利用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热能,用于产生蒸汽或者进行发电。
[00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炭素煅烧回转窑后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炉顶、左右两个侧墙、进口端墙、出口端墙和炉底组成了矩形长方体空心燃烧室腔体,出口端墙上设有烟气出口,在进口端墙上设有烟气进口,烟气进口外端设有一圆形过渡段喇叭管,喇叭管与回转窑高温烟气烟道连接;在喇叭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助燃风箱,喇叭管上助燃风箱处沿周向开设有一圈助燃风口,在进口端墙与喇叭管的连接处设有钢结构废气风箱,废气风箱通过管道与冷却机集气罩连接,进口端墙上废气风箱处设置有废气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素煅烧回转窑后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顶、左右两个侧墙、进口端墙、出口端墙和炉底均由耐火材料砌筑、浇筑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素煅烧回转窑后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燃烧室腔体长度为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广洪泉董轩施德刚杨智生赵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创联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