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备用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19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备用电池,包括容置电芯和电路板的本体外壳、充电器输入接口、充电器输出接头,所述本体外壳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充电器输出接头为位于靠近上盖或下盖端部一侧的旋转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它具有旋转接头,增强了其与移动设备的通用性;同时手机备用电池还具有过充电、过电流、过放电、短路在内的等多重保护功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设备的零部件,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手机的一款 移动型备用电池。技术背景目前,个性化的移动设备如手机、PDA、 MP3因为方便携带而越来越 受欢迎并大量普及,让人们不论是在旅途中还是在办公室或者家里都能够 享受这些移动设备所带来的便利,然而这些移动设备都需要使用电池,而 目前电池的容量都是相对有限的,这就需要备用电池的补充才能满足人们 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使用这些移动设备,在现有技术中,插头的输出部分都 不具备旋转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备用电池的通用性,同时,现有 技术的备用电池还存在电路保护不够完善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输出插 头可以旋转的手机备用电池。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采用原装充电器充电的具有 完善电路保护措施的手机等设备的移动备用电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构造一种手机等设备的备用电池,包括 容置电芯和电路板的本体外壳、充电器输入接口、充电器输出插头,所述 本体外壳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充电器输出接头为位于靠近上盖或下盖端 部一侧的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包括触头、固定触头的中部具有圆盘状突出部的圆柱形 旋转架,所述圆柱形旋转架底部外端面具有外侧面呈弧面的凸台,圆柱形 旋转架底部外端面上还均布有沿环状排列的若干弧形凹槽,相应地,所述 上盖和下盖一端形成容置所述圆柱形旋转架并约束所述圆盘状突出部的空腔,在所述圆形空腔内底面上具有两条成180度的限位凸肋,圆形空腔 内底面均布有沿环状排列的若干弧形凸台。圆柱形旋转架与触头的连接部呈"U"形,所述"U"形连接部的一侧 具有电源线孔。所述上盖和下盖同侧的端部边缘各具有一半圆形缺口, 一条两端具有 结点的塑胶索的一端被卡固在所述两个半圆形缺口之间,所述塑胶索的另 一端连接一侧壁上具有圆孔的塑胶帽。在所述充电器输入接口和电芯之间连接有DC-DC降压电路,在电芯 和充电器输出接头之间连接有DC-DC升压电路,在所述电芯与DC-DC升 压电路之间设有开关,所述充电器输入接口通过二极管连接充电器输出接 头之间。所述DC-DC降压电路连接充电恒流控制电路,所述DC-DC升压电路 连接放电恒流控制电路;所述电芯的负极通过过充过放保护电路分别连接 充电器输入接口和充电器输出接头,电芯的正极连接电保护电路,电芯、 电保护电路和过充过放保护电路构成电池保护回路。所述DC-DC降压电路包括单片机U1、电感L1、滤波电容C3和电压反 馈电阻R6、 R7,单片机U1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在充电器输入接口,单片机 Ul的电源输出端依次通过电感L1和滤波电容C3接地,电压反馈电阻R6、 R7串接后一端连接在电感L1和滤波电容C3之间,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1的另一输入端连接在反馈电阻R6、 R7之间连;所述充电恒流控制电路包括 比较器U2C、电阻R19、 R8、 R16、电容Cll、隔离二极管D3,比较器U2C 的正输入端通过检测电阻R16接地,比较器U2C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19 接地,电容Cll、电阻R8分别并联在比较器U2C的输出端和负输入端,U2C 的输出端通过隔离二极管D3连接单片机Ul 。所述DC-DC升压电路包括升压IC U3、 MOS场效应管Q3、 二极管D5、 电感L2和电阻R13、 R14,升压ICU3的电源正极通过开关连接电芯正极, 电阻R13、 R14串接后一端连接在升压ICU3的电源负极,另一端通过二极 管D5和电感L2连接升压IC U3的正极,电阻R14和二极管D5之间速接充 电器输出接头,MOS场效应管Q3的栅极接升压IC U3,漏极接在二极管 D5和电感L2之间,源极接过充过放保护电路;所述放电恒流控制电路包括 比较器U2D、电阻R15、 R23、 R22、电容C8、隔离二极管D7,电阻R23、 R22串接后一端接比较器U2D的负输入端,另一端同时接充电器输出接头 和比较器U2D正输入端,电阻R15、电容C8分别并联在比较器U2D的输 出端和负输入端,U2D的输出端通过隔离二极管D7连接单片机Ul 。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包括电源管理IC U4和受其控制通断的MOS 场效应管U5,所述电源管理IC U4的正电源输入端连接DC-DC降压电路, 所述MOS场效应管U5的放电控制入口连接DC-DC升压电路,所述MOS 场效应管U5的充电控制入口连接DC-DC降压电路。所述DC-DC降压电路依次通过比较器U2A、 U2B和双色二极管Dl 连接充电器输入接口 ,所述DC-DC升压电路上串接有发光二极管D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移动设备出现没电状态,可直接将本手 机备用电池输出插头与移动设备进行连接,保证通话和使用的连续;同时,它还具有旋转接头,增强了其与移动设备的通用性;同时手机备用电池还具有过充电、过电流、过放电、短路在内的等多重保护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手机备用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手机备用电池的爆炸图; 图3是本技术手机备用电池的另一个爆炸图; 图4是本技术手机备用电池圆柱形旋转架的立体图; 图5是本技术手机备用电池下盖的立体图; 图6是本技术手机备用电池的电路方框图; 图7是本技术手机备用电池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l、图2、图3,提供一种手机备用电池,包括本体外壳l、电芯和电路板5、充电器输入接口 10、充电器输出接头ll,本体外壳l包括 互相扣合的上盖2、下盖3、左侧片7和右侧片6,充电器输出接头ll为 位于靠近下盖3端部一侧的旋转接头,右侧片6上还设有充电指示灯12、 放电指示灯14以及开关13。参照图2、图3、图4、图5,充电器输出接头11包括触头9、固定触 头9的圆柱形旋转架16,圆柱形旋转架16的中部具有圆盘状突出部15, 圆柱形旋转架16底部外端面24具有凸台17,凸台17的外侧面23为弧面, 圆柱形旋转架16底部外端面24上还均布有沿环状排列的6个弧形凹槽18, 相应地,上盖2和下盖3 —端形成容置圆柱形旋转架16并约束圆盘状突 出部15的空腔19,在圆形空腔19内底面25上具有两条成180度的限位 凸肋20,圆形空腔19内底面均布有沿环状排列的6个弧形凸台21。圆柱形旋转架16与触头9的连接部呈"U"形,"U"形连接部的一侧具有电源 线孔22。这样,通过6个弧形凹槽18和6个弧形凸台21的互相配合,充 电器输出接头11就有6个角度可供选择,再加上两条成180度的限位凸肋 20的对限制凸台17的限制,充电器输出接头11就可在圆形空腔19内作 180度的往返转动。参照图3,上盖2和下盖3同侧的端部边缘各具有一半圆形缺口 26, 一条两端具有结点的塑胶索4的一端被卡固在所述两个半圆形缺口之间, 塑胶索4的另一端连接一侧壁上具有圆孔27的塑胶帽8。塑胶帽8内具有 配合触头9的空腔,可以对充电器输出接头11起到保护作用。参照图6,电芯和电路板5包括锂电芯和电路板,外部设有充电器输 入接口 (即图1中的充电器输入接口 10)、充电器输出接头(即图2、图3 中充电器输出接头ll)以及充电指示灯(即图l、图2中充电指示灯12), 在充电器输入接口和锂电芯之间连接有DC-DC降压电路,在锂电芯和充 电器输出接头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备用电池,包括容置电芯和电路板的本体外壳、充电器输入接口、充电器输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壳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充电器输出接头为位于靠近上盖或下盖端部一侧的旋转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慧正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