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15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包括织物层、蓄光层,还包括设于织物层、蓄光层之间的遮盖复合层、覆盖于蓄光层之上的透明耐水洗层,其制作方法如下:Q1:取涂布基材;Q2:透明耐水洗层制作;Q3:蓄光层制作;Q4:遮盖复合层制作;Q5:膜布复合;Q6:养生,完成蓄光布的制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蓄光布具有优异的长余辉性能、化学稳定性及耐水解性能。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蓄光布的长余辉亮度能达到《DIN67510标准》中D级余晖亮度,按《GB/T8629—2017》中洗涤程序6N(水温60℃)进行洗涤,水洗25次后表观不出现裂纹、层间分离等损坏情况,余辉性能不低于标准的80%。的80%。的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蓄光布
,尤其涉及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蓄光布产品及蓄光布专利中,普遍高度关注蓄光布的反光性能及蓄光性能,但较少涉及蓄光布的长余辉及耐水洗性能。蓄光布与反光布适用性能相差不大,均可达到警示、装饰的作用,使用在衣物、鞋帽、警示服上,特别是附着警示服上时,对耐水洗要求更严格,现有蓄光布产品存在明显的缺点:1)蓄光布余晖性能低,发光亮度低,发光时间短;2)不耐水洗,水洗后蓄光粉易水解,影响表观及余辉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蓄光布余晖性能低、不耐水洗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包括织物层、蓄光层,还包括设于所述织物层、蓄光层之间的遮盖复合层、覆盖于所述蓄光层之上的透明耐水洗层,其制作方法如下:
[0006]Q1:取未电晕处理的PET作为涂布基材,所述PET的耐温值为180~220℃、热收缩率小于1.5%、厚度为50~100μm,按照统一的尺寸规格进行裁切;
[0007]Q2:透明耐水洗层制作:取树脂A、交联剂A、甲基纤维素按照100:10~15:6~10重量份比例进行混合,充分搅拌15~20min,搅拌的转速设为800~10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制得耐水洗胶水;接着将耐水洗胶水涂布在所述PET上,再置于75~155℃的烘箱里,烘干5~8min,制得所述透明耐水洗层;
[0008]Q3:蓄光层制作:取树脂B、交联剂B、溶剂A按照100:5~8:25~35重量份比例进行混合,采用搅拌机充分搅拌10~15min,搅拌转速为800~1000转/分钟,再降低搅拌速度至500~700转/分钟,一边搅拌一边加入蓄光粉,再继续搅拌5~10min,搅拌完成后制得蓄光树脂,所述树脂B和蓄光粉的重量份比例为1:1.8~2.3;接着将蓄光树脂涂布在所述透明耐水洗层上,涂布厚度为0.35mm~0.4mm,置于65~150℃的烘箱里烘烤8~10min,制得所述蓄光层;
[0009]Q4:遮盖复合层制作:取树脂C、溶剂B、钛白粉、流平剂按照100:5~10:15~25:0.5~0.8重量份比例进行混合,充分搅拌10~15min,搅拌转速为1000~1500转/分钟,再加入交联剂C继续搅拌5~10min,其中所述树脂C、交联剂C的重量份比例为100:5~8,搅拌完成后再经过200目网布过滤,制得遮盖涂料;取离型材料,将所述遮盖涂料涂布在所述离型材料上,再置于60~90℃烘箱中烘烤6~10min,并与所述蓄光层的蓄光面进行热复合,复合温度为60℃~80℃,制得所述遮盖复合层;
[0010]Q5:膜布复合:将步骤Q4中离型材料从所述遮盖复合层上剥离,再将所述遮盖复合层与所述织物层的一侧进行热复合,热复合温度为60℃~80℃,从而制得蓄光布;
[0011]Q6:养生:将制得的蓄光布置于60℃环境中养生36~48h,养生完成后剥离所述PET,即完成蓄光布的制作;
[0012]其中所述树脂B、树脂C均为聚醚改性聚氨酯,其粘度为400~1000Pa
˙
s,固含为50~60%。
[0013]本专利技术对现有蓄光布的长余辉、耐水洗性能进行改善。为保护蓄光层不被水解,在蓄光层的两侧设置了透明耐水洗层与遮盖复合层。
[0014]上述步骤Q1中,本专利技术选择耐温值为180~220℃、热收缩率小于1.5%、厚度为50~100μm的PET,制得的薄膜受热变形程度低,耐温性好。
[0015]上述步骤Q2中,通过树脂A、交联剂A的交联聚合,制得的透明耐水洗层具有耐热、耐水洗、耐溶剂等性能,并引入甲基纤维素使耐水洗层与PET基材可剥离。
[0016]上述步骤Q3中,本专利技术显著增加蓄光粉的比例,并增加涂布厚度,使产品具有优异的长余辉性能。
[0017]上述步骤Q4、Q5、Q6中,本专利技术引入遮盖力强的钛白粉,并通过搅拌充分地分散。在树脂C、交联剂C充分搅拌后,经过200目网布过滤,过滤出未充分分散的钛白粉及其异物,提高遮盖复合层的遮盖效果。遮盖复合层均在60℃~80℃温度下与蓄光层、织物层热复合,能对层间附着牢度有所改善。
[0018]蓄光层用高固含、低粘度的树脂B,并引入过量的蓄光粉,并增加了布厚度,从而使最终的产品具有优异的长余辉性能。
[0019]遮盖复合层、蓄光层均采用聚醚改性聚氨酯,层间附着牢度强,在水洗过程中不会出现层间分离现象。
[0020]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蓄光布具有优异的长余辉性能、化学稳定性及耐水解性能。且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蓄光布的长余辉亮度能达到《DIN67510标准》中D级余晖亮度,按《GB/T8629—2017》中洗涤程序6N(水温60℃)进行洗涤,水洗25次后表观不出现裂纹、层间分离等损坏情况,余辉性能不低于标准的80%。
[0021]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所述树脂A为端羟基分支型饱和聚酯,分子量为20000~40000,玻璃化温度为

5℃~0℃,粘度为8000~12000Pa
˙
s,所述树脂A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0022][0023]透明保护层采用端羟基分支型饱和聚酯为主体树脂,由于其分支结构带有空间位阻效应,具有较好的耐水解性能,同时树脂A中引入长链的醇、酸使蓄光布具有优异的柔韧性。
[0024]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所述交联剂A包括HDI三聚体、IPDI三聚体,所述HDI三聚体、IPDI三聚体的重量份比例为1:2~8。
[0025]上述的交联剂A能与聚酯树脂发生高温交联反应,具有较高的交联密度,显著提高透明耐水洗层的耐热、耐水洗、耐溶剂等性能,并改善拉伸强度及柔韧性。
[0026]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所述交联剂B、交联剂C均为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0027]上述的芳香族聚异氰酸酯能与聚醚改性聚氨酯发生交联反应,具有较高的交联密度。
[0028]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所述蓄光粉为由稀土激发的碱土硅酸盐颗粒,粒径为50μm~100μm,粒径分布D60=50~55μm。
[0029]本专利技术蓄光粉优选由稀土激发的碱土硅酸盐颗粒,具有优异的长余辉性能、化学稳定性及耐水解性能,并在表面包覆纳米SiO2,进一步改善蓄光粉的耐水解性能。
[0030]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所述离型材料为离型PET或离型纸或CPP,离型力为35~50g。
[0031]本专利技术优选具有适宜离型力的离型PET或离型纸或CPP,防止涂布过程中产生缩孔及收卷后产生隧道等问题。
[0032]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余辉耐水洗蓄光布,包括织物层(1)、蓄光层(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织物层(1)、蓄光层(3)之间的遮盖复合层(2)、覆盖于所述蓄光层(3)之上的透明耐水洗层(4),其制作方法如下:Q1:取未电晕处理的PET作为涂布基材,所述PET的耐温值为180~220℃、热收缩率小于1.5%、厚度为50~100μm,按照统一的尺寸规格进行裁切;Q2:透明耐水洗层(4)制作:取树脂A、交联剂A、甲基纤维素按照100:10~15:6~10重量份比例进行混合,充分搅拌15~20min,搅拌的转速设为800~10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制得耐水洗胶水;接着将耐水洗胶水涂布在所述PET上,再置于75~155℃的烘箱里,烘干5~8min,制得所述透明耐水洗层(4);Q3:蓄光层(3)制作:取树脂B、交联剂B、溶剂A按照100:5~8:25~35重量份比例进行混合,采用搅拌机充分搅拌10~15min,搅拌转速为800~1000转/分钟,再降低搅拌速度至500~700转/分钟,一边搅拌一边加入蓄光粉,再继续搅拌5~10min,搅拌完成后制得蓄光树脂,所述树脂B和蓄光粉的重量份比例为1:1.8~2.3;接着将蓄光树脂涂布在所述透明耐水洗层(4)上,涂布厚度为0.35mm~0.4mm,置于65~150℃的烘箱里烘烤8~10min,制得所述蓄光层(3);Q4:遮盖复合层(2)制作:取树脂C、溶剂B、钛白粉、流平剂按照100:5~10:15~25:0.5~0.8重量份比例进行混合,充分搅拌10~15min,搅拌转速为1000~1500转/分钟,再加入交联剂C继续搅拌5~10min,其中所述树脂C、交联剂C的重量份比例为100:5~8,搅拌完成后再经过200目网布过滤,制得遮盖涂料;取离型材料,将所述遮盖涂料涂布在所述离型材料上,再置于60~90℃烘箱中烘烤6~10min,并与所述蓄光层(3)的蓄光面进行热复合,复合温度为60℃~80℃,制得所述遮盖复合层(2);Q5:膜布复合:将步骤Q4中离型材料从所述遮盖复合层(2)上剥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玫郑小平舒林飞王圣贤胡敏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