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抵御多重灾变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自适应摩擦消能伸臂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01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抵御多重灾变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自适应摩擦消能伸臂体系,包括:建筑核心筒、外围巨柱、伸臂桁架、支撑牛腿和自适应摩擦消能装置;所述伸臂桁架一端固支于建筑核心筒,另一端通过自适应摩擦消能装置与设置在外围巨柱上的牛腿连接;所述自适应摩擦消能装置设有一对外部支座、一对中部滑动盘、一个凸面滑块、以及四个相应的摩擦界面;所述外部支座的翼板处开长圆孔,并设置对拉螺栓为所述自适应摩擦消能装置提供摩擦所需正应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自适应调节自身刚度和消能能力,同时满足诸如静力平均风、脉动风/小震、中震、以及大震等多重灾变下超高层建筑结构减振(震)性能需求,达到降低多重灾害影响的目的。达到降低多重灾害影响的目的。达到降低多重灾害影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抵御多重灾变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自适应摩擦消能伸臂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的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抵御多重灾变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自适应摩擦消能伸臂体系。

技术介绍

[0002]核心筒

伸臂

巨柱结构体系是目前国内、国际超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结构中部的核心筒与外围设置的巨柱通过伸臂桁架连接,一同组成结构的抗侧力体系(记为传统伸臂体系),可显著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并有效限制结构在风荷载(特别是平均风作用)下的变形。但传统伸臂体系仅提供刚度,其自身缺乏消能手段,在地震、脉动风等动力灾变作用下对结构的控制效果有限。为此,消能伸臂体系应运而生。消能伸臂体系基于体系的变形特点,在巨柱与伸臂桁架端部的连接处设置阻尼器,利用集中在二者之间较大的竖向变形,充分发挥阻尼器的作用为结构体系提供额外的消能能力。
[0003]但是一方面,消能伸臂打破了传统伸臂中巨柱与伸臂桁架的刚性连接,替代为阻尼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结构的静力刚度,从而降低了控制结构在平均风作用下静力变形的效果;另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抵御多重灾变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自适应摩擦消能伸臂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筒(10)、巨柱(20)、伸臂桁架(30)、自适应摩擦消能装置(40)和支撑牛腿(50);所述核心筒(10)与所述伸臂桁架(30)的一端固结,所述伸臂桁架(3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自适应摩擦消能装置(40)与固支于所述巨柱(20)上的所述支撑牛腿(50)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御多重灾变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自适应摩擦消能伸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伸臂桁架(30)包括:上弦杆(301)、下弦杆(302)、中部弦杆(303)、斜腹杆(304)、和竖向腹杆(305);所述伸臂桁架(30)与所述核心筒(10)进行刚性连接;所述伸臂桁架(30)的中部弦杆(303)的端头与所述自适应摩擦消能装置(40)刚性连接;上弦杆(301)与下弦杆(302)之间通过中部弦杆(303)、斜腹杆(304)和竖向腹杆(305)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抵御多重灾变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自适应摩擦消能伸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巨柱(20)与所述支撑牛腿(50)之间为刚性连接;所述支撑牛腿(50)与所述自适应摩擦消能装置(40)之间为刚性连接;所述支撑牛腿(50)的刚度和承载力能够保证传力的稳定性与安全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抵御多重灾变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自适应摩擦消能伸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摩擦消能装置(40)包括:第一支座(401)、第二支座(402)、第一滑动盘(403)、第二滑动盘(404)、凸面滑块(405)、对拉螺栓(46);所述第一支座(401)与所述伸臂桁架(30)连接;所述第二支座(402)与所述支撑牛腿(50)连接;凸面滑块(405)的两端部为凸起结构,凸面滑块(405)的两端部分别由第一滑动盘(403)和第二滑动盘(404)包覆,第一滑动盘(403)由第一支座(401)支撑,第二滑动盘(404)由第二支座(402)支撑;第一支座(401)与第二支座(402)之间通过对拉螺栓(46)进行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抵御多重灾变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自适应摩擦消能伸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摩擦消能装置(40)的第一支座(401)下部的内凹曲面与第一滑动盘(403)上部的外凸曲面的曲率一致;第二支座(402)上部的内凹曲面与第二滑动盘(404)下部的外凸曲面的曲率一致;第一滑动盘(403)下部的内凹曲面与滑动块(405)上部的外凸曲面的曲率一致;第二滑动盘(404)上部的内凹曲面与滑动块(405)下部的外凸曲面的曲率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抵御多重灾变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自适应摩擦消能伸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摩擦消能装置(40)的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萌杜修力赵密陈林李锦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