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录音式肠道听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86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申请属于听诊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录音式肠道听诊器,包括上下贯通的环形罩,环形罩上部同轴可拆卸连接有上盖,上盖下部设有听诊器本体,听诊器本体包括拾音器、放大及滤波装置、处理器;上盖内设有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电性连接;环形罩下部沿周向设有第一柔滑层;环形罩上设有用于将该听诊器固定于患者听诊部位的固定部;上盖内设有供电模块。本方案主要应用在肠鸣音听诊中,解决了当前肠道听诊器不能将医生与肠鸣音地获取相分离,而必须由医生接触患者才能获取,导致了医生不能统筹安排工作的问题。了医生不能统筹安排工作的问题。了医生不能统筹安排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录音式肠道听诊器


[0001]本技术属于听诊器
,具体公开了一种可录音式肠道听诊器。

技术介绍

[0002]腹部听诊,是临床腹部查体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听诊时,应将听诊器膜型体件置于腹壁上,尤其是脐部或上腹部位置,听诊的内容主要是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等,而在临床上,腹部听诊主要指的是肠鸣音情况。肠鸣音是指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液体和内容物如食糜等混杂流动而产生的一种断续的咕噜或气过水声。其能反映肠蠕动功能的表现体征。
[0003]为了准确、客观地获取某一部位的肠鸣音情况,一般需要听诊2

3分钟,而多部位听诊时,更是需要成倍增长的时间,如果能使听诊器具备录音功能,将实时监听与判断混合在一起的方式转变为先录再听,而后判断的方式,既能节省医生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又能避免实时监听过程中其他外部声音对听诊造成地干扰,另外,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录音,对于病人又可减缓其紧张等影响听诊的情绪波动,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录音式肠道听诊器,以丰富现有普通听诊器的功能性,并将传统的实时监听与判断混合在一起的方式转变为先录再听,而后判断的方式,解决了当前肠道听诊器不能将医生与肠鸣音地获取相分离,而必须由医生接触患者才能获取,导致了医生不能统筹安排工作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可录音式肠道听诊器,包括上下贯通的环形罩,环形罩上部同轴可拆卸连接有上盖,上盖下部设有听诊器本体,听诊器本体用于采集听诊音并对听诊音进行放大及降噪处理,听诊器本体包括拾音器、放大及滤波装置、处理器;上盖内设有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电性连接,经处理器降噪处理后的听诊音存储于存储器中用于回放;环形罩下部沿周向设有第一柔滑层,采集听诊音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柔滑层能减缓环形罩与患者听诊部位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由该处的摩擦力产生的声音;环形罩上设有用于将该听诊器固定于患者听诊部位的固定部;上盖内设有供电模块,供电模块用于给听诊器本体、存储器提供电能。
[0006]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
[0007]通过固定部能将该听诊器固定于患者下腹听诊部位;采集听诊音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柔滑层能减缓环形罩与患者听诊部位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由该处的摩擦力产生的声音;拾音器用于采集听诊音,放大及滤波装置能将采集后的听诊音放大,处理器能对采集到的听诊音进行降噪处理并传输至存储器中进行存储。
[0008]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本方案中通过固定带将听诊器固定于患者下腹听诊部位,同时利用存储器对经处理后的听诊音进行存储,将传统上由医生进行实时监听与判断混合在一起诊断的方式
转变为先录再听,而后判断的诊断方式,这样既能节省医生的时间,同时可以对多位病人的肠鸣音进行集中回放诊断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又能避免实时监听模式中其他外部声音对听诊造成地干扰;另外,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录音,对于病人又可减缓其紧张等影响听诊的情绪波动,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0010](2)本方案中通过在环形罩下部设置第一柔滑层,降低了因环形罩与患者听诊部位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噪音。
[0011]进一步,上盖下部且位于环形罩的内部设有隔音环。通过隔音环进一步降低外部声音糅杂于肠鸣音中。
[0012]进一步,隔音环下部沿周向设有第二柔滑层。第二柔滑层能减缓隔音环与患者听诊部位的摩擦力。
[0013]进一步,固定部为黏贴带或者扣接式的绑缚带。
[0014]进一步,第一柔滑层和第二柔滑层均为丝绸布料。丝绸布料质地柔软,使用效果佳。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录音式肠道听诊器实施例的西南等轴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主视图;
[0017]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环形罩1、上盖2、拾音器3、放大及滤波装置4、处理器5、第一柔滑层6、固定部7、隔音环8、第二柔滑层9。
[0020]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可录音式肠道听诊器,包括上下贯通的环形罩1,环形罩1上部同轴螺纹连接有上盖2,上盖2下部安装有听诊器本体,听诊器本体用于采集听诊音并对听诊音进行放大及降噪处理,听诊器本体包括拾音器3、放大及滤波装置4、处理器5;上盖2内安装有存储器,处理器5与存储器电性连接,经处理器5降噪处理后的听诊音存储于存储器中用于回放。环形罩1上加工有一用于将该听诊器固定于患者听诊部位的固定部7,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7优选为黏贴带或者扣接式的绑缚带;上盖2内安装有供电模块,供电模块用于给听诊器本体、存储器提供电能。
[0021]环形罩1下部沿周向固定有第一柔滑层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柔滑层6优选为丝绸布料;采集听诊音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柔滑层6能减缓环形罩1与患者听诊部位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由该处的摩擦力产生的声音。
[0022]另外,在上盖2下部且位于环形罩1的内部安装有隔音环8,隔音环8的下部沿周向固定有第二柔滑层9,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柔滑层9优选为丝绸布料。
[0023]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24]使用前,需要对该听诊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然后利用黏贴带或者扣接式的绑缚带将该听诊器固定于患者下腹听诊部位,使拾音器3紧贴于下腹皮肤上;听诊音采集过程
中,患者的身体稍一扭动,其听诊部位便会与环形罩1形成摩擦力,摩擦就会产生声音,而设置在环形罩1下部的第一柔滑层6可以减缓此处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由该处的摩擦力产生的干扰音,隔音环8及第二柔滑层9进一步减缓干扰音源地产生;听诊器本体将采集后的听诊音放大、降噪处理后,传输至存储器中进行存储,然后医生便可借助电脑对存储器中录取的肠鸣音进行回放诊断处理。
[002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录音式肠道听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贯通的环形罩,环形罩上部同轴可拆卸连接有上盖,上盖下部设有听诊器本体,听诊器本体用于采集听诊音并对听诊音进行放大及降噪处理,听诊器本体包括拾音器、放大及滤波装置、处理器;上盖内设有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电性连接,经处理器降噪处理后的听诊音存储于存储器中用于回放;环形罩下部沿周向设有第一柔滑层,采集听诊音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柔滑层能减缓环形罩与患者听诊部位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由该处的摩擦力产生的声音;环形罩上设有用于将该听诊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明陈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州市职业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