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脱附再生及有机溶剂回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72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活性炭脱附再生及有机溶剂回收设备,涉及活性炭脱附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安装有补充管,所述底座顶端的补充管一侧安装有第一溶媒泵回收器,所述第一溶媒泵回收器的输出端安装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顶端安装有加热器,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与补充管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一溶媒泵回收器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冷凝器,所述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溶媒泵回收器,且第二溶媒泵回收器的输入端安装有第二冷凝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借助数据分析模块对实时监测的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判断出活性炭是否饱和,在尽量不干扰装置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对装置进行及时的脱附。行及时的脱附。行及时的脱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炭脱附再生及有机溶剂回收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活性炭脱附
,具体为活性炭脱附再生及有机溶剂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V0C是指在常温下饱和蒸气压约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低于260℃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易挥发性物质是石油化工,制药工业,印刷工业,涂料装饰业,表面防腐等行业排放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V0C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会破坏大气臭氧层,产生光化学烟雾及导致大气酸性化,因此需要对VOC进行处理。
[0003]一般来说,会借助活性炭吸附装置对废气中的VOC进行吸附,使废气能够达到排放标椎,避免将VOC直接排入空气中,但是活性炭经过多次吸附反应后,其内部发生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会导致活性炭活性降低,比表面积下降,从而导致其吸附能力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脱附,也就是使已被吸附的组分达到饱和从吸附剂中析出,令吸附剂得以再生。
[0004]但是现有的脱附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活性炭的状态进行分析,盲目地进行脱附会影响到装置的使用进程,同时在进行脱附时,装置内部会有一部分VOC造成影响,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活性炭脱附再生及有机溶剂回收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脱附过程会影响到装置正常使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活性炭脱附再生及有机溶剂回收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安装有补充管,所述底座顶端的补充管一侧安装有第一溶媒泵回收器,所述第一溶媒泵回收器的输出端安装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顶端安装有加热器,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与补充管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一溶媒泵回收器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冷凝器,所述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溶媒泵回收器,且第二溶媒泵回收器的输入端安装有第二冷凝器,所述底座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真空泵,所述底座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底端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管,且顶板底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的一端之间安装有吸附器,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器;
[0007]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内部与顶板的顶端设置有检测结构;
[0008]所述检测结构包括第一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安装于进气管的内部,所述出气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所述顶板顶端的一侧安装有保护壳,且保护壳内部底端的一侧安装有数据分析模块,所述保护壳内部底端的另一侧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顶板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警示灯。
[0009]优选的,所述真空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溶媒泵回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且
真空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冷凝器的顶端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加热器和第二冷凝器的尺寸相同,且加热器和第二冷凝器分别通过阀管与进气管和出气管相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的中心与顶板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且进气管和出气管的顶端均与顶板的底端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吸附器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滤芯,且滤芯均在吸附器的内部呈等间距分布。
[0013]优选的,所述收集器包括暂存箱、回收箱、气泵、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暂存箱安装于补充管的顶端,且暂存箱的顶端与进气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暂存箱内壁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回收箱安装于支撑杆的一侧之间,且回收箱内壁的顶端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回收箱的一侧安装有气泵。
[0014]优选的,所述气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回收箱的一侧相连通,且气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暂存箱的一侧相连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通过设置有检测结构和收集器,借助数据分析模块对第一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实时监测的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一旦发现第一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的数值差距过下,则判断为滤芯饱和,需要进行脱附,此时控制模块控制警示灯亮起,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同时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关闭,避免VOC进入,并将加热器和第二冷凝器上的阀管打开,进入脱附模式,可以在尽量不干扰装置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自动对装置进行及时的脱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收集器;101、暂存箱;102、回收箱;103、气泵;104、第一电磁阀;105、第二电磁阀;2、进气管;3、加热器;4、支撑杆;5、补充管;6、三通管;7、第一溶媒泵回收器;8、第一冷凝器;9、真空泵;10、第二溶媒泵回收器;11、第二冷凝器;12、底座;13、顶板;14、警示灯;15、出气管;16、吸附器;17、控制模块;18、数据分析模块;19、保护壳;20、第一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21、第三电磁阀;22、第二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23、第四电磁阀;24、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请参阅图1

4,活性炭脱附再生及有机溶剂回收设备,包括底座12,底座12顶端的一侧安装有补充管5,底座12顶端的补充管5一侧安装有第一溶媒泵回收器7,第一溶
媒泵回收器7的输出端安装有三通管6,且三通管6的顶端安装有加热器3,三通管6的另一端与补充管5的一侧相连通,第一溶媒泵回收器7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冷凝器8,底座12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溶媒泵回收器10,且第二溶媒泵回收器10的输入端安装有第二冷凝器11;
[0024]加热器3和第二冷凝器11的尺寸相同,且加热器3和第二冷凝器11分别通过阀管与进气管2和出气管15相连通;
[0025]底座12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真空泵9;
[0026]真空泵9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溶媒泵回收器10的输出端相连接,且真空泵9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冷凝器8的顶端相连通;
[0027]底座12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的顶端安装有顶板13,顶板13底端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管2,且顶板13底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气管15;
[0028]进气管2和出气管15的中心与顶板13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且进气管2和出气管15的顶端均与顶板13的底端相连接;
[0029]进气管2和出气管15的一端之间安装有吸附器16;
[0030]吸附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活性炭脱附再生及有机溶剂回收设备,包括底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顶端的一侧安装有补充管(5),所述底座(12)顶端的补充管(5)一侧安装有第一溶媒泵回收器(7),所述第一溶媒泵回收器(7)的输出端安装有三通管(6),且三通管(6)的顶端安装有加热器(3),所述三通管(6)的另一端与补充管(5)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一溶媒泵回收器(7)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冷凝器(8),所述底座(12)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溶媒泵回收器(10),且第二溶媒泵回收器(10)的输入端安装有第二冷凝器(11),所述底座(12)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真空泵(9),所述底座(12)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的顶端安装有顶板(13),所述顶板(13)底端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管(2),且顶板(13)底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气管(15),所述进气管(2)和出气管(15)的一端之间安装有吸附器(16),所述进气管(2)和出气管(15)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器(1);所述进气管(2)和出气管(15)内部与顶板(13)的顶端设置有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第一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20),所述第一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20)安装于进气管(2)的内部,所述出气管(15)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22),所述顶板(13)顶端的一侧安装有保护壳(19),且保护壳(19)内部底端的一侧安装有数据分析模块(18),所述保护壳(19)内部底端的另一侧安装有控制模块(17),所述顶板(13)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警示灯(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脱附再生及有机溶剂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凯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