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餐饮油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23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水分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餐饮油水分离器,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内设有进水室、集油室、集水室、分离室和控制室,所述分离室内设有滚筒和刮油板,所述控制室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刮油板下方设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设有导流管道,所述集油室内设有集油盒;还包括循环过滤装置,所述循环过滤装置包括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进水端设置在集水室内,出水端设置在分离室内,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管道的出水端下方设有山形过滤网板;还包括用于吸附沉淀物的抽拉式托盘,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后的水质不达标和沉淀物沉积极易造成堵塞且极难清理问题,在油水分离装置领域具有良好前景。前景。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餐饮油水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餐饮油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餐饮行业产生的油水中含有大量油脂,根据环保部门要求,不能直接排放,应对进行处理,现有技术中的油水分离装置具有以下缺陷:采用吸油滚筒吸附油脂后立即排出,其处理后的水质并不达标;由于餐饮油水的特殊性,沉淀物沉积极易造成堵塞,极难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餐饮油水分离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后的水质不达标和沉淀物沉积极易造成堵塞且极难清理问题。
[0004]其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智能餐饮油水分离器,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内设有进水室、集油室、集水室、分离室和控制室,所述进水室设有进水口,所述集水室设有排水口,所述分离室内设有滚筒和刮油板,所述控制室内设有用与驱动滚筒转动的驱动装置,形成滚筒转动配合刮油板对油水中的水和油脂进行分离的结构,所述刮油板下方设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设有用于将分离后的油脂输送入集油室的导流管道,所述集油室内设有透明的集油盒,所述导流管道远离集油槽的一端设置于集油盒正上方,形成分离后的油脂沿刮油板流入集油槽,再经过导流管道流入集油盒的结构;
[0006]还包括循环过滤装置,所述循环过滤装置包括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进水端设置在集水室内,所述循环管道的出水端设置在分离室内,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固定安装在控制室内,所述循环管道的出水端下方设有山形过滤网板,形成集水室内分离后的废水在循环泵的作用下经过循环管道进入分离室内,淋在山形过滤网板上进行循环过滤的结构;
[0007]还包括用于吸附沉淀物的抽拉式托盘,所述抽拉式托盘包括抽拉板和固定连接在抽拉板上的吸附板,所述外箱体上设有用于放置抽拉式托盘的托盘口,所述吸附板穿设在所述托盘口内,所述抽拉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外箱体的外壁上,形成所述托盘口的密封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山形过滤网板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底架,所述底架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以底架中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过滤板,两个所述第一过滤板与底架呈等腰三角形结构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过滤板相对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下方设有两个以底架中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二过滤板,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板底部与底架固定连接且呈等腰三角形结构设置,所述竖直过滤板向下延伸与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板的相对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过滤板向上延设有把手。
[0009]优选的,所述抽拉板上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吸附板呈弯折结构设置,形成所述吸
附板贴近分离室底部的结构,所述吸附板边缘向上延设有凸缘,形成槽型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进水室内设有进水油水盒,所述进水油水盒的底部呈设定角度倾斜设置,所述进水油水盒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远离进水油水盒的一端延伸到山形过滤网板上方,所述进水油水盒底部设有与导流槽连通的过滤孔,所述进水油水盒内设有用于过滤残渣的分离渣篮,形成油水经过分离渣篮过滤后沿导流槽淋在山形过滤网板上的结构。
[0011]优选的,还包括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穿设在分离室的侧壁上,形成所述电热丝的加热部分位于分离室内,接线部分位于控制室内的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外箱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进水室设置于外箱体一端的上部,所述集油室设置在进水室正下方,所述控制室设置于外箱体远离进水室的一端,所述分离室设置于所述控制室靠近进水室的一侧,所述集水室设置于分离室靠近进水室的一侧。
[0013]优选的,所述外箱体设有用于取放集油盒的箱门,所述箱门转动连接在外箱体上,所述箱门上设有用于查看集油盒液位的观察窗。
[0014]优选的,还包括液位感应报警装置,所述液位感应报警装置包括液位感应传感器、主板和指示灯组,形成集油盒液位达到设定位置时,主板控制指示灯组亮起报警的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外箱体远离地面的一侧、左侧和右侧均设有把手;所述外箱体靠近地面的一侧设有四个带支撑脚的活动脚轮。
[0016]优选的,所述进水油水盒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盖设有防臭塞。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循环过滤装置的设置,对油水进行多次循环分离处理,增强油水分离的效果;
[0019]2、本技术山形过滤网板的设置,当油水淋在山形过滤网板上时,经过第一过滤板、竖直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共同作用过滤,同时,对油水进行分流,在分离区形成大量浮游气泡,使油水中的油脂漂浮在上层,增强油水分离的效果和效率;
[0020]3、本技术抽拉式托盘的设置,拆卸抽拉板上的螺钉,抽拉式托盘即可被抽出,可方便地清洁沉淀物,防止沉淀物沉积造成堵塞;
[0021]4、本技术进水室内的进水油水盒的设置,配合分离渣篮、盖板和防臭塞的设置,对油水内残渣进行过滤,防止进水口的堵塞;盖板和防臭塞的设置在本技术不使用时,能够防止反臭;
[0022]5、本技术透明且可更换的集油盒设置,以及集油室和观察窗的设置,便于使用者观察集油盒液位高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更换;
[0023]6、本技术液位感应报警装置,能够感应集油盒液位高度并在集油盒液位高度达到设定位置时发出报警提示,有效防止油脂满溢到集油盒外;
[0024]7、本技术电加热装置的设置,防止温度较低,油脂冻结影响油水分离效果;
[0025]8、本技术把手及活动脚轮的设置,便于本技术移动和固定。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内部的第一结构图。
[0028]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的第二结构图。
[0029]图4是本技术的内部的第三结构图。
[0030]图5是本技术的内部的第四结构图。
[0031]图6是山形过滤网板的立体图。
[0032]图7是抽拉式托盘的立体图。
[0033]其中:外箱体1、箱门11、观察窗12、进水室2、进水油水盒21、导流槽22、分离渣篮23、盖板24、进水口26、集油室3、集油盒31、集水室4、排水口41、分离室5、滚筒51、刮油板52、集油槽53、导流管道54、电机55、控制室6、循环过滤装置7、循环管道71、循环泵72、山形过滤网板73、底架731、第一过滤板732、竖直过滤板733、第二过滤板734、抽拉式托盘8、抽拉板81、吸附板82、电热丝91。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餐饮油水分离器,包括外箱体(1),所述外箱体(1)内设有进水室(2)、集油室(3)、集水室(4)、分离室(5)和控制室(6),所述进水室(2)设有进水口(26),所述集水室(4)设有排水口(41),所述分离室(5)内设有滚筒(51)和刮油板(52),所述控制室(6)内设有用与驱动滚筒(51)转动的驱动装置,形成滚筒(51)转动配合刮油板(52)对油水中的水和油脂进行分离的结构,所述刮油板(52)下方设有集油槽(53),所述集油槽(53)设有用于将分离后的油脂输送入集油室(3)的导流管道(5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室(3)内设有透明的集油盒(31),所述导流管道(54)远离集油槽(53)的一端设置于集油盒(31)正上方,形成分离后的油脂沿刮油板(52)流入集油槽(53),再经过导流管道(54)流入集油盒(31)的结构;还包括循环过滤装置(7),所述循环过滤装置(7)包括循环管道(71),所述循环管道(71)的进水端设置在集水室(4)内,所述循环管道(71)的出水端设置在分离室(5)内,所述循环管道(71)上设有循环泵(72),所述循环泵(72)固定安装在控制室(6)内,所述循环管道(71)的出水端下方设有山形过滤网板(73);还包括用于吸附沉淀物的抽拉式托盘(8),所述抽拉式托盘(8)包括抽拉板(81)和固定连接在抽拉板(81)上的吸附板(82),所述外箱体(1)上设有用于放置抽拉式托盘(8)的托盘口,所述吸附板(82)穿设在所述托盘口内,所述抽拉板(8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外箱体(1)的外壁上,形成所述托盘口的密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餐饮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形过滤网板(73)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底架(731),所述底架(73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以底架(731)中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过滤板(732),两个所述第一过滤板(732)与底架(731)呈等腰三角形结构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过滤板(732)相对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过滤板(733),所述第一过滤板(732)下方设有两个以底架(731)中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二过滤板(734),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板(734)底部与底架(731)固定连接且呈等腰三角形结构设置,所述竖直过滤板(733)向下延伸与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板(734)的相对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过滤板(733)向上延设有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玺段刚强焦桂东肖海兰胡樟华贾旺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星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