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热源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722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清洁能源利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热源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与第二种换热站系统,所述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与第二种换热站系统均包括有压力表、温度计、计量表、第一换热水泵、换热器、第二换热水泵、管路控制装置、第一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与第二种换热站系统,并且通过压力表、温度计与换热器实现对整体供水热量的精准控制与有效回收,对所辖的区域换热站的统一生产指挥和调度;集中进行供热故障、事故的实时监控和应急抢修调度;集中进行运行数据统一的存储、管理、分析和维护;实现换热站能源的优化利用大幅度降低运行费用,增强系统稳定性,提高10%的换热性能。提高10%的换热性能。提高10%的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热源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清洁能源利用
,具体是一种水热源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集中供热系统是将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或热水送入到一次管网,然后经过换热站的换热器把一次管网的蒸汽或热水的热量传给二次管网,最后通过二次管网把热量送到热用户,热用户再通过室内采暖设施把热量散到室内,保证冬季室内维持一定的温度,以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
[0003]目前现有集中供热系统,一般情况下只能根据用户反馈供热信息以后人工对系统输出进行调整或者采集用户侧温度后人工调整换热站能源输出,反馈时间长,不能实时监控、自动调整换热站输出,因此集中供热换热站缺少有效的自动控制系统满足热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热源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已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热源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与第二种换热站系统,所述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与第二种换热站系统均包括有压力表、温度计、计量表、第一换热水泵、换热器、第二换热水泵、管路控制装置、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种换热站系统还包括有控制阀门,所述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中第一管道的左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压力表、温度计与计量表,所述计量表右侧的管路纵向分布且该纵向管路右侧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通控制阀门,两个所述控制阀门的右端管路一分为二均对接在换热器左侧的上端,四个所述换热器右侧上端的管路纵向合并且上下分别设置连接有四组与三组的第二换热水泵,四组第二换热水泵与三组第二换热水泵的右侧均合并为纵向管路,上下两个纵向管路的右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与一个第一管道,上下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左端固定连通有管路控制装置,所述第二管道的左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压力表与温度计,所述温度计右端的管路纵向分布且其一分为四连接有第一换热水泵,四个所述第一换热水泵的右侧管路合并为单一纵向管路且单一纵向管路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四个换热器左侧的下端,四个所述换热器右侧的下端与右端的第二管道管道连接;
[0006]所述第二种换热站系统中第一管道的左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压力表、温度计与计量表,所述计量表右侧的管路纵向分布且其右端一分为六均与第一换热水泵连接,六个所述第一换热水泵的右端分别与换热器左侧的上端连通,六个所述换热器右侧的上端分别与六个第二换热水泵固定连接,三个所述第二换热水泵右侧管道并为一组且其与右端的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左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压力表、温度计,所述温度计右端的第二管道一分为六且分别与留个换热器左侧的下端相连通,六个所述换热器右侧的下端以
每三个为一组合并为纵向单管,每个所述纵向单管的右侧均与第二管道相连通,所述管路控制装置与两个右端第二管道连通;
[0007]本申请通过设置有一种水热源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换热站对多个不同需求用户侧的自动分配、自动调节,替代过去系统操作人员24小时在线监控,手动调控,实现生产运营全过程的自动化、标准化、精益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的同时,也降低由于人员流动、操作误差带来的风险;
[0008]通过一种水热源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调节系统实现从换热站到多个用户侧的实时运营数据与信息监控,准确、处理安全事故;
[0009]远程能耗监控,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节各换热站能量输出,实现换热站能源输出的科学管理,节能增效。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中左侧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分别接能源站回水管与能源站供水管,右端所述第一管道端口从上到下依次接入商业区回水管、高区回水管与低区回水管,右端所述第二管道从上到下依次接入商业区供水管、高区供水管与低区供水管。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种换热站系统中左侧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分别接入能源站供水管与能源站回水管,右端所述第一管道端口从上到下依次接入低区供水管与高区供水管,右端所述第二管道端口从上到下依次接入低区回水管与高区回水管。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路控制装置是由除污装置、成套定压补水装置及配电控制柜三部分组成,所述成套定压补水装置外接有自来水管。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与第二种换热站系统中右端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区域均设置有压力表与温度计。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中上下端两组换热器及其管道构成了高区水泵运行装置与低区水泵运行装置;所述第二种换热站系统中上下端三组换热器及其管道构成了低区水泵运行装置与高区水泵运行装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与第二种换热站系统,并且通过压力表、温度计与换热器实现对整体供水热量的精准控制与有效回收,对所辖的区域换热站的统一生产指挥和调度;集中进行供热故障、事故的实时监控和应急抢修调度;集中进行运行数据统一的存储、管理、分析和维护;实现换热站能源的优化利用大幅度降低运行费用,增强系统稳定性,提高10%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换热站系统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换热站系统示意图。
[0019]图中:1、压力表;2、温度计;3、计量表;4、第一换热水泵;5、控制阀门;6、换热器;7、第二换热水泵;8、管路控制装置;9、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热源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与第二种换热站系统,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与第二种换热站系统均包括有压力表1、温度计2、计量表3、第一换热水泵4、换热器6、第二换热水泵7、管路控制装置8、第一管道9,第一种换热站系统还包括有控制阀门5,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中第一管道9的左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压力表1、温度计2与计量表3,计量表3右侧的管路纵向分布且该纵向管路右侧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通控制阀门5,两个控制阀门5的右端管路一分为二均对接在换热器6左侧的上端,四个换热器6右侧上端的管路纵向合并且上下分别设置连接有四组与三组的第二换热水泵7,四组第二换热水泵7与三组第二换热水泵7的右侧均合并为纵向管路,上下两个纵向管路的右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与一个第一管道9,上下端第一管道9的左端固定连通有管路控制装置8,第二管道10的左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压力表1与温度计2,温度计2右端的管路纵向分布且其一分为四连接有第一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热源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与第二种换热站系统,所述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与第二种换热站系统均包括有压力表(1)、温度计(2)、计量表(3)、第一换热水泵(4)、换热器(6)、第二换热水泵(7)、管路控制装置(8)、第一管道(9),所述第一种换热站系统还包括有控制阀门(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换热站系统中第一管道(9)的左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压力表(1)、温度计(2)与计量表(3),所述计量表(3)右侧的管路纵向分布且该纵向管路右侧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通控制阀门(5),两个所述控制阀门(5)的右端管路一分为二均对接在换热器(6)左侧的上端,四个所述换热器(6)右侧上端的管路纵向合并且上下分别设置连接有四组与三组的第二换热水泵(7),四组所述第二换热水泵(7)与三组第二换热水泵(7)的右侧均合并为纵向管路,上下两个所述纵向管路的右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与一个第一管道(9),上下端所述第一管道(9)的左端固定连通有管路控制装置(8),所述第二管道(10)的左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压力表(1)与温度计(2),所述温度计(2)右端的管路纵向分布且其一分为四连接有第一换热水泵(4),四个所述第一换热水泵(4)的右侧管路合并为单一纵向管路且单一纵向管路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四个换热器(6)左侧的下端,四个所述换热器(6)右侧的下端与右端的第二管道(10)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种换热站系统中第一管道(9)的左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压力表(1)、温度计(2)与计量表(3),所述计量表(3)右侧的管路纵向分布且其右端一分为六均与第一换热水泵(4)连接,六个所述第一换热水泵(4)的右端分别与换热器(6)左侧的上端连通,六个所述换热器(6)右侧的上端分别与六个第二换热水泵(7)固定连接,三个所述第二换热水泵(7)右侧管道并为一组且其与右端的第一管道(9)连通,所述第二管道(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杨奎李强刘辉肖亚王发忠张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贵州建筑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